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策略探讨

2021-01-02 15:33秦开颜
课外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群文高中语文小说

秦开颜

(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3)

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的单篇阅读相比,它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具体来说,群文阅读主要指的是将几篇具有联系的文本有机整合起来,以此深化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促进阅读教学实效的提升,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前提基础。对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文章,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丰富新知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必要性

(一)现代阅读信息化需求

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与以往相比有着较为鲜明的差异。如若要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应当对阅读方式进行革新,将以往的逐句阅读向快速默读转变,并在这个过程中汲取有用的信息。群文阅读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且根据议题展开对比、分析,以此达成共识。对此,学生需要加快自身的阅读速度,将多种阅读方式整合起来,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分辨、筛选以及整合,这与现代信息化需求是极其吻合的。

(二)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可见,新课标对于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思考、得出个人见解,并敢于表达观点。群文阅读则能够较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分析。首先,群文阅读革新了以往单篇阅读的模式,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多篇文本,阅读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得到扩充。其次,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没有过多局限,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可以是连续性文本也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这样学生的知识面自然会更加宽广。最后,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阅读多篇文章,刚接触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随着训练的加深,学生则会慢慢适应,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速度,从而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可见,群文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弥补传统小说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往往是以教师灌输、学生听讲为主,相对注重碎片化知识的传授。就小说来说,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在卖力教学,学生却无动于衷,离不开教师的提醒。究其原因,原来是学生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认为不必思考,只需等待教师公布答案即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小说喜“看”恶“学”。而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集中精神,全身心融入阅读当中,这样学生必然无多余时间和精力“开小差”。同时,学生需要就某个议题展开探讨,阐述个人想法,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思考,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上述环节,师生角色互换,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探究,以往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则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二、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策略

(一)深入挖掘文本,充分利用教材

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作用。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涉及不少小说类文章,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不应当一味选择教材中的文章或者教材以外的文章,而是要有所中和,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促进自我提升。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时候,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中主要讲述了不同人物的出场,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与地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文章以人物的行踪、见闻,通过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以及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等。对此,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以此优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红楼梦》这一小说,既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让学生把握小说塑造典型环境的手法,把握环境描写的功能和特征,从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等学习赏析小说的方法和技巧。可见,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师有必要从文本出发,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有效拓展。

(二)实现课堂多元,开展小组合作

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多元化,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能够强化学生的探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彰显群文阅读的价值,还可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的时候,本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彷徨》的第一篇,它反映了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引申出揭露宗教残酷和虚伪的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还是他杀?”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对祥林嫂的悲剧原因有一个更具个性化的解读,并且感知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作品显露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教学引导,注重对比反思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指导学生剖析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小说人物与故事情节的把握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的深入阅读。对此,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时,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对多篇文章进行对比、反思,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例如:在教学《雷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申出《榆树下的欲望》这一作品,二者有着相似的人生和悲剧。对此,在正式阅读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比、反思,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悲剧。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在人物形象、语言文字的刻画和描写中探测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从而感知文学作品的独特内涵和魅力。值得说明的是,《雷雨》与《榆树下的欲望》的写作背景极其相似,对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加强对中外思想的融合与渗透,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为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前提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群文阅读的优势,并且找出其与小说阅读的契合点,将其真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具体来说,可以从“深入挖掘文本,充分利用教材;实现课堂多元,开展小组合作;强化教学引导,注重对比反思”三个方面出发,以此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为原本单一的小说阅读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群文高中语文小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群文活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