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2021-01-02 15:33王永刚
课外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旨阅读教学文章

王永刚

(甘肃省舟曲县第二中学,甘肃 甘南 746300)

情感教育在人文学科中有着较强的渗透性,其能够引起师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情感教育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分析初中教材可得知,文章是作者用来抒发情怀和情感的手段,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学知识与人文情感,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包括才能上的提升,还包括人格上的完善,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利用阅读教学的开展来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这一话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一、创新课堂的导入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堂的导入形式在奠定课前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导入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往往直接地进入学习主题,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个缓冲的时间,导致很多学生没有从课间的思绪回到课堂中,因此,容易错过一些教学重点。上文中提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本身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容易被外物所打扰,如果教师再不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那么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有鉴于此,不管教师要实施何种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人”和“心”都在课堂上。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侧重于课文思想情感的体会和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料,让学生观看老舍先生在济南的故居以及济南的冬天的图像,让学生尝试着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这样一来,通过图像和背景资料的导入,教师创新了课堂的导入形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读写结合”策略,抒发学生的情感

既然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除了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也需要让学生擅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是学生文字涵养、文化底蕴的体现。在阅读课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由此得到创作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了自身的想象力。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初中生的多种情感正处在萌芽时期,情感意志比较薄弱,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完成之后,再去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以后进行改写,以不同人物的角度为第一视角进行写作,从而体现不同的人物情感。“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约束,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体会和表达。在学生课下完成写作以后,教师要认真进行批阅,从学生拟定的第一视角进行评判,并且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通过实施“读写结合”策略,能够抒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升华文章的中心主旨,提高学生领悟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应该具备较高的阅读水平,在基础的要求之外,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要能够透过表象看见本质,从文字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否则,学生的水平只能是停滞不前,造成了学习的低效性。初中教材中的一些课文都有着较深层次的含义,运用了双关、讽刺等手法,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很容易把握不到真实的含义。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好表达手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让学生在挖掘主旨之外,主动地去升华主旨,学会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本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到文章中找到相关描写的句子,从中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角色。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尝试着分析文章的中心主旨,体会“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以及“我”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最后,教师可以对文章的中心主旨进行升华,对“父爱”“母爱”的话题进行渲染,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相关经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这样一来,通过升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同时勾起学生的情感记忆。

四、实施互动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枯燥无味,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不利于现代教学课堂的发展。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讲,他们的思维比较灵活,也渴望见识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够将课堂进行得灵活生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配合,教师也不必要大费周章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不妨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与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在文字的世界当中。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这一部分内容时,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记忆深刻的几件事情,通过有力的文字,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互动学习,让学生对课文中讲述的几件事情进行概括,从中感受到海伦“恩师”的善良与智慧。相信在学习完课文以后,学生能够对海伦以及那位“恩师”充满敬佩之情,这也有利于增添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更加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一来,通过实施互动教学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得进步。

五、建立家校合作,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与学校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家风对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少初中生正是由于家庭原因,才造成了心理扭曲,对未来产生了迷茫,因此,教师和家长对此都要予以重视。有鉴于此,教师要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模式,搭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方位的情感熏陶,让家长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关心爱护学生。具体的开展途径如下。例如,在《名著导读:爱的教育》栏目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分别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二者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会。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要把握好家长会这个契机,向家长传达相应的理念,从而让家长更加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亲子关系,也能够使得情感教育的实施更加真实有效。这样一来,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学生来讲也是接受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六、结语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可谓是五花八门,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的五种。其一,教师可以创新课堂的导入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其二,教师可以实施“读写结合”策略,让学生根据阅读所学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三,教师可以升华文章的中心主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其四,教师可以实施互动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其五,教师可以建立家校合作,向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构建和谐的亲子家庭关系。

猜你喜欢
主旨阅读教学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平淡真实显主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