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资本新形势下做好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探索
——以福建省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

2021-01-02 23:38林清城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1期
关键词:省属国资市值

林清城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要求。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定位,也对未来的国资监管思路、管理方式和改革方向提出了全新要求。市值管理作为中国特殊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及新兴市场环境的产物,是衡量上市公司规模大小、经营管理层绩效好坏以及融资成本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极具鲜明的中国特色。至2020年年底,A股市场共有4140家上市公司,其中1165家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28.14%。国有控股上市公司A股市值约为373834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的43.07%,可以说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稳步成熟以及国资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加强市值管理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管资本新形势下市值管理的内涵

1.市值管理理论的发展概况

2005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取得一定成效,施光耀先生率先提出了“市值管理”的概念。2008年,施光耀先生和刘国芳博士联合出版了《市值管理论》,该书的出版正式填补了我国在市值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上市公司要做好市值管理。2014年5月,在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中,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市值管理开始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2015年至2020年,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等文件,以上文件的陆续出台都为上市公司进一步做好市值管理明晰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伴随着在全面注册制实施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在未来的A股市场,市值将是吸引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的重要方向标之一,尤其在“管资本”的新形势下,做好市值管理对于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意义十分重大。

2.市值管理的理论框架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计算方法:市值=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行总股数。市值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和最大限度地经营价值。

二、福建省国资国企的发展概况

历年来,福建国资国企始终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企业家精神,敢于先行先试,勇担福建改革的排头兵。1984年,福建省55名企业厂长经理联合向当时的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发出了“松绑”的呼吁,这一举措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国引起了很大轰动。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亲自谋划推动福州市首家股份制国企——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功打造出国企股份制改革的“福建样板”。2004年,省国资委正式成立。多年以来,在省国资委的坚强带领下,福建省国资国企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增速快、质量好、韧性强的良好态势。作为福建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国资国企,也交出了一份光鲜亮丽的成绩单:截至“十三五”期末,福建省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103.9%、95.8%;在“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国资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1万亿元、利润总额2866亿元、上缴税费2750亿元,分别增长132.1%、58.4%、70.4%,多项主要指标排在全国前列,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福建省的国资国企发展也存在不少短板。例如国企改革内生动力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福建省国企的竞争力还不够强等问题。

三、福建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管资本的新监管体制下,福建省国资国企要想进一步实现发展超越,必须先从省属国企的最优质资产——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入手。然而,市值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更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价值作出的最公允评判,因此要做好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深化改革就必须要先做好市值管理工作。但是从当前的形势分析,福建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还存在几点不足。

一是上市国企整体估值偏低。根据省国资委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16家,总市值1436亿元,但是每家上市国企的平均市值仅为89.75亿元,对标上海国企,上海目前拥有87家地方国有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2.77万亿元,国有股市值更是超过1万亿元,其中仅上汽集团(市值为2330亿元)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就超过了福建省16家上市国企的总市值,由此可见,福建省上市国企的整体估值偏低,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

二是资本证券化水平有待提高。闽浙两省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地和实践地,也都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闽商和浙商也都是全国闻名的商帮,但是相比之下,福建省国资国企还明显存在着上市国企数量相对少、资本证券化较低、优质资产培育缓慢等问题。目前,福建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只有16家,而浙江省拥有5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是福建省的3.5倍。同时根据浙江省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来看,浙江省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超70家,再对比福建省发布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数据,福建省要在2022年实现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8家以上。通过以上两省对比,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福建省与浙江省在资本证券化方面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三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营出现“两张皮”现象。对比民营企业,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容易享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信贷融资等方面的优惠,因此直接导致了福建省部分国有企业上市管理层缺乏市值管理的迫切感,他们通常只关注实体市场,而缺乏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管理,大部分管理者对新兴资本市场和股票交易持消极态度,不关注公司股票市值的波动,再加上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关系恶化等影响,目前福建省多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低于企业每股净资产价格,例如2021年8月1日,中国武夷的每股净资产为3.42元,但是股价仅为2.78元;福建高速的每股净资产为3.68元,但是股价仅为2.55元;三钢闽光的每股净资产为8.67元,但是股价仅为8元……此类现象比比皆是,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两张皮”的现象较为严重。

四是未建立市值管理激励机制。尽管“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纵观“新国九条”全部内容,文件却并未有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具体内涵、相关规则、监管政策以及措施等进行明确地、详细地规定。由于长期未建立市值管理的考核机制,国企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个人利益没有与市值实现挂钩,再加上国有企业管理层任期延续性和国企工资总额限制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上市国企的管理层重视实体经营过于资本运作,重视利润指标过于公司价值,缺乏做好市值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光和格局不够远大。这是央企和省属国企当前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是缺少资本运作的高端型人才。市值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涉及投资、金融、法律、审计、财务以及危机公关等多学科的专业内容。目前,福建省大多数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拥有充足的生产型和管理型人才,但是真正了解资本运作的专业人士却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上市国企配备专职部门和专业人员来负责市值管理工作。部分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秘办公室,但是主要任务仅限于交易所要求的日常信息披露,还远远算不上主动对上市公司的市值进行深层次谋划。由于国企长期的市值管理缺位,几乎无法将企业的内在价值准确无误、及时有效传递给资本市场,直接导致了国有优质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四、从深层次理解在管资本新形势下做好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是市值管理有助于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治理能力。通过市值管理有助于倒逼国企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股东结构、董事会结构、内部管理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国企利用市场手段解决国企改革难题,进一步推进政企、政资分离,加快提升国企治理能力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加速实现国企在“路隘林深苔滑”的市场竞争中走向“风展红旗如画”。

二是市值管理有助于实现产权多元化,促进国有资本集聚优化。国有资产资本化后,国有大股东可以通过引入战投、股权激励、定向增发以及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对民营资本的吸纳,有利于实现国企产权从由政府控制的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持续推进国企股权的混合所有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国企活力,促使国企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真正实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三是市值管理有助于提高融资能力,提高资本价值。长期以来国企过度依赖商业银行贷款,权益性资本相对较少,直接导致了国企的融资结构不合理,长此以往,过高的债务成本抬升了产品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抑制了企业的科技研发和转型升级。面对日趋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国有上市公司可以运用诸如股指期货之类的投资工具或者并购、再融资之类的资本运营手段推进市值管理,通过市值规模的日益壮大,不断增强公司股权融资能力,促使上市国企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资金,进一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以稀释最少的国有股权换取上市国企在资本市场中的最大利益。

五、关于在管资本新形势下做好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1年是“十四五”落子布局的关键年份,也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发力冲刺的重要节点。作为地方国资改革先锋的上海,已率先明确从2021年开始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正式纳入国企考核体系中。然而反观福建省国资国企,均未在各自的“十四五”规划和国企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做好市值管理的相关举措,这点非常值得反思。为进一步做好福建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本文提几点建议。

1.国资监管角度

一是出台政策指引及完善考评机制。福建省国资委应参照国际资本市场股价对公司价值的溢价倍率,设计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板块公司的基准市盈率模板,并结合福建省国资国企的实际情况,在适当时机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迈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还应正式建立市值管理长效考评机制,要将市值管理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将高管收入与企业市值高低进行挂钩,充分提高管理层的市值管理意识、资本运作意识和股东回报意识,真正推动形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是推进大型省属国企重组整合。福建省国资委应以市值为导向,着眼于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需要,进一步明晰企业功能定位,以上市公司、优势企业为主体,对主业相似、产业相关、产品互补的国企实施战略性重组,培植“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国企专项冠军。同时要抓紧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退出,果断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和劣势企业,确保三年内“消灭”亏损企业,剪掉“枯枝烂叶”,止住“出血点”,确保国有资产的田园里始终呈现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

三是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福建省国资委应持续推进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国资内部监督体系,全面建立覆盖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坚决杜绝出现上市国企为追求短期市值规模而进行财务造假、操纵股价以及内幕交易等现象,坚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当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卫士”,切实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2.上市公司角度

一是始终加强党的领导。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公司治理相结合,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要始终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省属企业建设高质量。要始终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政治素养高、履职能力强、个人作风好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二是打造透明、高效、及时的信息披露体系。上市国企应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底线,着力打造透明、高效、及时的信息披露体系,主动、及时、正确披露公司相关信息,自觉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在做好年报、半年报等定期信息披露工作之余,还要主动发布投资者关注的其他信息,加强企业与投资者的联系,进一步消除资本市场投资者与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提高资本市场对上市国企未来经营的信心,使市值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努力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三是进一步提高资本运作水平。上市国企应重视并加强对市值资源的研究,密切关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动态,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常态化运行模式和机制,大力引进资本运作的专业化人才和外部董事,培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专职队伍,通过合理运用资本市场政策法规,提高资本经营与管理收益,维护国有资本安全。尤其当企业市值与其内在价值存在严重偏离的时候,应通过大股东增持、并购重组、股票回购或整体上市等方式来驾驭资本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企业市值最优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确保上市国企能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中“风卷红旗过大关”。

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形势下,要认真秉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认可的福建国企改革首创精神,以实施市值管理战略为手段,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上市国企“军团”,为福建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国资力量。

猜你喜欢
省属国资市值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从千亿市值到万亿市值,行业大佬通威正在做哪些准备?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192家上市纺企市值近两万亿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省属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研究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