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补正》“不合者”研究

2021-01-02 22:02关梦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义古音顾炎武

关梦婷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韵补正》概况

宋代吴棫的《韵补》是中国汉语史上第一部古音学研究的专著。吴棫通过声训法、直音法、韵脚字系联法、谐声偏旁法、古书异文、古人古注古读、古今方言等方法给韵字补古音。关于《韵补》的专门研究最早始于清代顾炎武的《韵补正》。《韵补正》将《韵补》的韵字分为10 类:“合者”“与某韵合者”“古音同用,不必注者”“四声转用,不必注者”“不合者”“疑者”“入声转用,当注者”“未收者”“改经文者”“韵中元有者”。其中,“不合者”收有韵字808 个,分布在32 个韵部中。经校订,“不合者”实收有韵字957 个,分布在33 个韵部中。《韵补正》一东“不合者”下注:“已上皆后人无稽之误,不可引以为据,后仿此。”[1]

二、不符合通转关系

“不符合通转关系”指《韵补》有些韵字的古今音关系不符合吴棫总结的古今韵部之间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韵补》注“冬,古通东”“钟,古通东”“江,古转声通东”(江韵的通转关系,吴棫误,顾炎武误,我们根据韵字的古今音关系进行了修正)。吴棫通过分析,发现今音冬韵和钟韵与古音东部相通。《韵补》冬部和钟部未收韵字,说明冬部和钟部韵字的古音与《集韵》《广韵》等韵书中的今音相同。《韵补》东部所收的部分韵字今音为江韵,说明江韵的古音归入东部,发展到今音分化出江韵。

《韵补》的通转关系为“古通某”和“古转声通某”两类。韵目下注“a 古通b”,表明今a 韵和古b韵相通,今韵为a 韵的韵字不出现在古b 韵部中,但可以做古b韵的切语下字。韵目下注“c古转声通b”,指今c 韵通过转声后与古b 韵相通,今韵为c 韵的韵字可以出现在古b 韵部中,但不可做古b 韵的切语下字。

《韵补》中归入“不合者”的韵字多数是因为不符合通转关系。例如:东部共有韵字38 个,其中,31个韵字“登、唐、征、崩、分、方、朋、凭、冯、房、敄、甍、梦、尊、彰、谗、乘、绳、膺、薨、兴、弘、湛、陵、禽、调、心、深、应、阴、临”就属于此类情况。《韵补》的通转关系存在很多错误,根据韵部中韵字的古今音关系可以进行修正。

三、古音应同今音

但凡未出现在《韵补》中的韵字其古音皆为《集韵》《广韵》等诸韵书中的音。“古音应同今音”这类韵字指《韵补》中补的古音是错误的,真正的古音应与《集韵》《广韵》等诸韵书中的今音相同。

五支“合者”中有9 个韵字今音为尤韵,古韵支部和今韵尤韵异质相押。而五支“不合者”中有8 个韵字今音为尤韵。这17 个今音为尤韵归入古支部的韵字被顾炎武分别归入“合者”与“不合者”,正因为其中存在“古音应同今音”类的韵字。

“合者”支部(古音取自《韵补》,今音取自《集韵》或《广韵》,下同):

(1)丘:古之部。今尤韵。(2)裘:古之部。今尤韵。(3)仇:古之部。今尤韵。(4)牛:古之部。今尤韵。(5)罘:古脂部。今尤韵。(6)谋:古灰部。今尤韵。(7)尤:古之部。今尤韵。(8)訧:古之部。今尤韵。(9)肬:古之部。今尤韵。

“丘仇尤”在《韵补》中有两个音,一个归入支部“合者”,另一个归入鱼部“不合者”。“裘牛罘谋訧肬”在《韵补》中只有归入支部“合者”的一个音。“不合者”支部:

(1)求:古之部。今尤韵。(2)浮:古微部。今尤韵。(3)忧:古微部。今尤韵。(4)猷:古支部。今尤韵。(5)悠:古支部。今尤韵。(6)由:古支部。今尤韵。(7)遊:古支部。今尤韵。(8)游:古支部。今尤韵。

“浮猷悠游求由遊”在《韵补》中只有归入“不合者”的音,“忧”除了有支部“不合者”的音,还有归入“合者”“四声转用,不必注者”的音。所以,顾炎武认为以上7 个只在“不合者”中收录的韵字的古音应该与《集韵》等诸韵书中的今音相同。《韵补正》将《韵补》支部中今韵为尤韵的韵字分别归入“合者”与“不合者”是合理的。

四、意错韵例和无韵强韵

吴棫根据韵文取音,而被顾炎武判定为“不合者”的韵字,是因为吴氏意错韵例或无韵强韵补了错误的古音。《古人不忌重韵》有“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于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苟其不然,则虽有韵之文而时亦不用韵,终不以韵而害意也”[2]。吴棫和顾炎武都认识到古今音有别,需要补充古音,但他们在运用音证材料补出古音时都没有获取上古音的途径,所以他们的补音皆依据今音,这是他们的局限性。

例如:“猷”,音证材料来自《赞述太子赋》:“超古人之遐迹,崇先圣之弘基,耽八素之秘奥,遵二仪大猷。”“猷”字《韵补》音为“以周切,支部”,上古音为幽部,中古音为尤韵。吴棫根据隔句押韵,认为“基猷”相押,所以给“猷”字补了支部的古音。其实,应该是“迹基”押韵,“奥猷”押韵,吴棫意错韵例补了错误的古音。

“招”,音证材料来自《祭穆员外文》:“于后八年,君从杜侯,我时在洛,亦应其招。”“招”字《韵补》音为“之由切,尤部”,上古音为宵部,中古音为宵韵。吴棫根据韵脚字“侯”补“招”字的古音,但我们发现与“招”字系联的韵脚字应为“僚”。“我时在洛,亦应其招。留守无事,多君子僚。”“僚”上古音为宵部,中古音为萧韵。《广韵》“萧宵”同用,因此“招僚”相押,吴棫意错韵例补了错误的古音。

“悠”,音证材料来自《梁竦赋》:“彼皇麟之高举兮,熙太清之悠悠,临岷川以怆恨兮,指丹海以为期。”该赋不入韵,吴棫犯了无韵强韵的错误,以“悠期”押韵给“悠”字补了错误的古音。

“唐”,音证材料来自《杨谏议铭》:“震官太尉,四世以公。于陵正直,仆射于唐。”吴棫认为公唐押韵,给“唐”字补了东部的古音。节选更多的韵文,我们可以发现《杨谏议铭》押的是支韵。“远矣杨氏,有来其始。赤泉侯功,与汉俱起。震官太尉,四世以公。于陵正直,仆射于唐。师复理卿,振左拾遗”。“氏”字上古音为支部,中古音为支韵。“始”字上古音为之部,中古音为止韵。“起”字上古音为之部,中古音为止韵。“直”字上古音为职部,中古音为职韵。“遗”字上古音为微部,中古音为脂韵。这首铭文押支韵,吴棫的无韵强韵补了错误的古音。

五、古今音义皆同

《韵补》中有很多韵字古今音义皆同,这些韵字不符合《韵补》补音、补义或补音皆补义的原则,这类韵字应该归入“不合者”。我们认为,吴棫不应该犯这种明显的错误,唯一的解释就是吴棫故意为之。《韵补》中有些方音的成分,我们认为吴氏是为了突出方音和官话音的差距,提醒世人认识到某些音是方言特有的,不可代替官话音。由此推断,吴氏将古今音义皆同的韵字收录到《韵补》中,虽不像收录方音进行对比以正音,但此举也是有意强调该韵字的音。经分析,这类韵字在中古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义,这类字也就是所谓的破音字。故吴棫收录这类字是为了强调这类字的古音发展到今音分化了多个音义,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韵补》平声卷共有9 个韵部64 个韵字古今音义皆同:

一东(7):橦降洚纵讼壅垄;五支(8):焞多㩼来莱蠲荠怠;九鱼(7):衙陬诹姱偷媮吾;十七真(18):径定沂颠天焞田年填泯孙飧川渊咽贤怜仑;一先(8):琼西媔阐山䮧寒韩;三萧(1):瘳;七歌(2):蟠劘;十阳(8):饧䀪壤颡怆慷逿倡;十八尤(5):濡譨懤包勠[3]。

洚:《韵补》:“胡公切,水逆行不遵道。东部。”《广韵》:“《说文》曰,水不遵道,一曰下也。户公切,东部。户冬切,冬部。下江切,江部。”《韵补》平声所收的“洚”字存在古今意义相同的情况,今音平声分化为三个音。吴棫收录该韵字是为了提醒世人注意这类韵字的历史演变。

结语

吴棫研究自先秦到唐宋时期的50 种古音材料后,总结出《韵补》一书,破除陆德明的“韵缓说”,通过实证研究,将隋唐的协韵发展为古音研究,通过材料来说明古今音的差距,使人们认识到所谓的协韵是真实存在的古音。虽然《韵补》存在缺陷,但吴棫是真正开拓古音学的第一人,其开创性的意义对古音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顾炎武修正《韵补》之不足,将《韵补》中以“不符合通转关系”“古音应同今音”“意错韵例和无韵强韵”为标准判定古音错误的韵字,将“古今音义皆同”这类不符合《韵补》成书宗旨的韵字归入“不合者”。顾炎武对《韵补》的修正将古音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在一些细微之处依然有些疏漏。如“仪”字古今意义相同,《韵补》音为上声纸部,今音为平声支韵。吴棫将其收录到《韵补》是为了补音,符合《韵补》的成书宗旨。顾炎武将其归入“不合者”是不合理的。根据顾炎武的“四声一贯”理论,《韵补正》应将其归入“四声转用,不必注者”。虽然如此,顾炎武在古音学上做出的贡献亦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音义古音顾炎武
顾炎武谢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顾炎武“拜师”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常德童谣里的古音浅析
落霞(外一首)
顾炎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