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模式创新

2021-01-02 19:55张滋田,张坚豪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校企协同毕业论文

张滋田,张坚豪

[摘 要]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具有毕业设计与实习岗位存在矛盾、选题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缺乏完整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过程管理不够细化等问题。以厦门理工学院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宸鸿新干班”为背景,分析传统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推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式;完善企业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稳定的校企双导师队伍、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深度等多方面入手,探索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校企协同;合作模式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厦门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研究”(JG2020056)

[作者简介] 张滋田(1978—),女,山西平遥人,硕士,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张坚豪(1980—),男,福建屏南人,硕士,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应用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C22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5-07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学生能否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全面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水平,促进毕业设计质量整体提高。《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第十二条中明确提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2]校企合作作为推进实践教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紧密联系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各高校的广泛认同和推广[3]。如何加强校企协同下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当下高校学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在学校管理层面、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存在不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年级将重心放在寻找实习单位、考研、就业等事情上,真正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导致论文进度滞后,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另外,如果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不是就业单位,实习与就业无关,则会出现“学生无心实习—实习效果差—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现象;如果学生毕业实习单位是就业单位,但毕业设计(论文)和实习岗位关联度不高,则出现“学生有心实习—实习效果好—但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岗位脱节—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现象。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社会和生产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初期最重要的工作,选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目前一般都是教师给出选题范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被动地进行选题。这些选题中,有些题目比较陈旧,有些题目是在往届题目上略做修改,有些是从导师早期研究中剥离出来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未能与生产和技术前沿相结合,偏离专业培养目标,导致学生选题重复率偏高,容易出现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以校内中青年教师和外聘企业导师为主。其中,校内中青年教师往往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指导学生论文精力有限,加上部分中青年教师本身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无法很好地胜任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而企业导师虽然对企业生产一线的业务非常熟悉,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但对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和流程不熟悉,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也使校企联合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四)缺乏系统完整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辅助。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尤其是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和开发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基本不参与。企业一般只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或者通过零星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完成企业教学。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环节,未能形成完整的企业实践课程体系。

(五)学校对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管较难

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持续时间长,实习单位和岗位多,过程管理复杂,涉及的监管部门和人员多。学生进入企业一边实习一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往往不容易两头平衡,企方主要关注实习为企业获得的产出,学校主要关注实习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管较难。虽然校方对学生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文件,但如果未能和企方形成合理、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管理很容易流于形式。

二、“宸鸿新干班”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實践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厦门理工学院以“宸鸿新干培育计划”为切入点,提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学校—学生”多元化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宸鸿新干培育计划”是学校多年来持续探索的校企深度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育人计划,简称“宸鸿新干班”。该班级学生同时具备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实行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与培育机制,该计划将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统一,将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统一,旨在做到“产业需求在哪里,专业实践就在哪里”。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一体化

“宸鸿新干班”在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前组建,是学校与宸鸿科技集团校企合作的就业型班级。学生经报名、选拔和面试后进入企业,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他们的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在企业接受8个月左右的轮岗实习(学习),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同步,内容来源于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就业意愿明确,至今校企双方已经培育了五届共119名学生,留任45名优秀学子。“宸鸿新干班”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和历练,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明显被激发。从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信息来看,“宸鸿新干班”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实干精神,综合素质高,职业晋升快。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

“宸鸿新干班”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全部来源于企业,一般由企业根据生产和技术部门归纳整理出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学校结合学生专业方向及个人能力特长,与企业共同商议确定选题名称和内容。为确保选题多样性,避免题目雷同、论文抄袭,“宸鸿新干班”的选题更新率达90%以上。这些企业课题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前沿性及创新性,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奠定了基础。

(三)校企双导师全过程联合指导

“宸鸿新干班”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在企业完成,企业根据职业及岗位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轮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并配备一对一的企业主管。学校和企业定期检查学生实习和论文进展情况,学校导师主要侧重对课题进度、论文架构和写作质量等做形式审查,企业导师主要侧重实习全过程管理,以及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用性、技术性等做技术指导[4]。双导师及时沟通、动态跟踪,为学生实习和论文撰写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双导师团队趋于稳定,双方都积累了一定的指导经验。

(四)开发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5],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应融入行业职业标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宸鸿新干班”目前开设有企业通用课程和岗位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实战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既懂基本原理,又有真实工作案例和实验数据,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保障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五)校企联合开展毕业设计(论文)中期答辩

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在论文撰写中期阶段,学校与企业会联合组织开展中期检查答辩会,主要对学生论文撰写进展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论文后期工作安排等进行审查。通过中期答辩会,学校对优秀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把他们作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跟踪考察对象,而对于进展缓慢、内容较差的学生则给予警告,要求他们限期整改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6]。

(六)校企联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评分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的最终体现。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开展标志着校企共同育人的最后一环——联合开展人才评价的真正落地。“宸鸿新干班”从第一届开始就成立了校企联合答辩委员会,实施校企联合评分和答辩。通过校企联合答辩,校企双方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展共同评价与评分,答辩过程既注重审阅学生论文的规范性、学术性,也融入对职业素养的考查。

三、校企协同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总结

(一)推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一体化

校企协同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着眼于促进学生毕业即就业。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场所是合作企业,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最终成果也将服务企业,学生实习结束后可以选择留任企业,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三者间的矛盾,为企业提供了相对节约成本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后备人员,为学生提供了向企业展示专业知识、工程素养的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降低了企业人才招聘成本,有助于提升毕业设计(论文)和人才引进质量[7]。

(二)改革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校企协同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由校企共同决定。根据学生实习岗位及个人特长,采取多样化形式选题,但各种形式的选题均来源于实际和工作应用,同时,企业每年应根据行业动态及时调整选题内容,保证选题内容贴近工程实际和市场需求,确保选题内容的时效性。在选题方式上鼓励开展团队课题,比如将一个实际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子课题,每一个子课题作为一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体现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任务和题目上加以区分。团队课题应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多专业、跨专业知识能力交叉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建设稳定的双导师队伍

校企协同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生产技术一线课题,这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更高。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导师队伍是保证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因此,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机会,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培养校内导师的工程素养;另一方面,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增强企业导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加速企业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与学校课堂有效衔接,推进應用型本科高校优质双导师队伍的建设。

(四)有效加强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校企合作过程需要双方精心组织和实施,才能确保实施效果,尤其是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决定了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内导师走访企业,定期组织专项研讨会,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说明会、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答辩会、毕业设计(论文)联合答辩会等,校企之间应做到多轮交流、研讨与互动,形成有效沟通的闭环。同时,提升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指导投入,强化学生毕业论文创作的过程指导与管理。

(五)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评价

要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必须建立起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系统与质量评价体制。学校应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制,从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课题申报与审核、开题报告审核、中期检查制度、抄袭检测标准、论文抽检机制、评分与答辩、辩后修改等多方面优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流程与质量评价,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保障。

四、结语

校企协同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模式改革与创新,是企业和高校积极探索的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解决生产一线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收获感与成就感;其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毕业设计(论文)融合产业和市场需求,实现教育对接产业的需求,培养了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减少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和新员工的适应成本;最后,学校通过校企协同效应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格局,使得校企合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不能取消——对武汉三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6(6):20-22.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2021-04-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牛國锋,常晋义,朱苗苗.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双元制”创新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22):79-83.

[4]范晖,李顺才,王善奎.校企协同引领下的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48(5):119-122.

[5]张坚豪,王宇怀.应用型大学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3):38-41.

[6]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7]郑阳,王海龙.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68-76.

Innov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Work Mode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ZHANG Zi-tian, ZHANG Jian-hao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Fujian 36102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ly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raduation design and internship positio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practice and topic selection, the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the lack of a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ak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ilot project of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hong new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graduation practic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employment, reforming the way of selecting topic of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a stable team of double tutor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so as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graduation thesis;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校企协同毕业论文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