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思政+艺术”新型教学方式研究

2021-01-02 13:41殷佳珞,王乐昌,耿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殷佳珞,王乐昌,耿赛

[摘 要] 当前,媒体融合重塑网络宣传格局,我们已然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以媒体融合为手段,深化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加强新时代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扣时代脉搏,融合艺术教育的独特优势,创新教学形式,借助融媒体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的独特优势,合力打造新时代“思政+艺术”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凝聚共识,在艺术美学中陶冶情操。

[关键词] 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融媒体时代‘思政+艺术’新型教学方式研究”(ZY20201365);2020年度青岛科技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专项项目“‘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殷佳珞(199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乐昌(199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耿 赛(199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117-04    [收稿日期] 2021-05-13

一、融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情况

(一)融媒体的兴起

“融媒体”的概念在2009年最先被提出[1]。它是相对于全媒体而建立起来的,其在注重覆盖所有品类与形式的同时,融合多种媒体的特点,各取所长,使媒体资源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2]。在“融媒体”这一概念提出之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是彼此独立发展的。传统形式的媒体,例如报纸等,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内容的质量控制和合理输出、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等,但是也存在趣味性不高、时效性较差的缺点。新媒体在趣味性、交互性、时效性方面虽然有独到之处,以数字媒体为代表,但存在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准确性不高、多元文化冲击较大等问题,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3]。融媒体的出现,实现了不同介质之间的融合互补,强化了不同平台的合作与交流,使信息既具有传统媒体的可信性、专业性,也具有新媒体的即时性、趣味性,在优化网络环境、提高传递效率的同时,也在逐渐成为提高高校育人能力的“万金油”。

(二)融媒体的发展情况

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过,拉开了建设媒介一体化的大幕。我国传媒相关领域内的改革从未停歇,不断深化,融合发展力度不断加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资源相互融合,微博、微信及短视频平台百花齐放。媒体的兼收并包和共同发展已经逐渐提升到战略层面,新时代媒体将逐渐与传统媒体形成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以相互整合,共同发展为特点的。党中央自上而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将融媒体应用到高校思想教育中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6]在今天,融媒体时代已然到来,相关部门纷纷积极响应,以推动融媒体相关行业的发展。党中央出台各类政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改革,一些地方融媒体中心也与传媒类高校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培育模式,以实现教育向实践的有效转化,共同助力融媒体的健康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关联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始终具备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的基本思路,扎实深刻的理论基础应该与感召力和吸引力有机结合,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群体进行引导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是理性、抽象、理论的,而艺术教育侧重于情感熏陶,是具体、直观的,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教育目的均立足于对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塑造,相互关联且相融相通。

(一)艺术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呈现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能够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必须起到联系教育主、客体的作用,并且主客体之间可通过此载体进行互动[7]。艺术相关作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潜力正不断显露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以纯理论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接受且不尝试深入探究,吸引力和感染力较弱。新时代,新趋势,新变化,艺术教育因其丰富多彩的通感效果,或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显立体、更具活力。如艺术活动中所蕴含的艺术经验、艺术技巧、艺术规律及表现者的情感投入,均可使受众获得心灵洗礼,使人格得到完善;艺术作品能够让人产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及社会主义观念对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思想上的感化和熏陶在艺术活动中更为明显,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并以此为契机对人生价值、思想文化等诸多理论性问题展开探讨,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教育效果就此得以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為艺术教育提供价值导向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反映生活。社会规则规范、道德信仰是艺术作品升华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体现的是艺术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对于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群体的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和相应的历史条件下,会受到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艺术作品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积极健康的环境所产生的作品也积极健康,对社会的影响也积极向上;消极颓废的环境所产生的作品也消极颓废,对社会的影响也消极负面。也就是说,社会价值的体现与认知会对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也会因此而不同,进而影响艺术的社会价值,由此形成双向影响的特点。艺术的健康发展需要道德的指导与约束,否则将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造成错误引导和负面后果。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环境中,就可以理解为对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导向,而艺术教育又能够传播这样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导向。

(三)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通

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从属关系,二者在融合和渗透方面关系紧密,相互作用。

教育家蔡元培说“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8]。艺术教育与德育在目的上不甚相同,艺术教育在于“育美”,而德育在于“育德”,但在深层次上却又相互交联,艺术教育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核心就在于艺术教育的特点正是其丰富的情感。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价值在教育启发下将得到校正,而艺术形式的交互会使这一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的完成。对德育而言,德育的核心在于思想品德信念,即内心的信仰。有学者认为,艺术教育是用形象性的特点来表达不确定的多种精神内涵,而德育是用概念性的语言去解释指向直接而鲜明的道德实践,但艺术在审美本质与社会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上也是一致的。在艺术审美活动中,人们在看待人类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活动及社会发展历史时,所持的眼光就是艺术的审美性的眼光,所持的态度就是艺术的审美性的态度,这其中就蕴含着储善性、导善性和立善性。根据学者的观点及综合分析说明,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可以相互融合,又可以相互渗透,达到互补与交互。

三、融媒体时代“思政+艺术”教学方式的融合路径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各类教育板塊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机会。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融媒体时代,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效融合,借用艺术表达形式及艺术传播手段,不仅让学生提升美学素养,树立高尚的理想追求,还能促进他们将爱国主义情怀深植于心,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觉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基于此,“思政+艺术”作为一种融合方式,其建立和探索将在学生德育、美育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切实抓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从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平台搭建、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以期实现思想政治与艺术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深化教育内容,让脚本主题更加突出

内容是育人之根本。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使命的肩负者,理论内容严谨缜密但高度概括,这导致思想政治相关的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也本着相当严谨的态度,为了防止教授的内容失真而不敢妄自延伸理论内容,最终出现了枯燥、单调、难懂的教学方法。由于教材里的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不能深入领会课程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内涵。融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借之阐述深刻的思想价值理念,充分挖掘文化经典、历史遗迹、文物古迹所承载的丰厚道德滋养。比如,可以将古诗词类艺术作品具象化,以引导受教育者在艺术氛围中感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使抽象的概念活灵活现,学生以此能够在熏陶中拓宽视野,坚定信仰。

(二)创新教育方式,让育人成效更加显著

传统教育方式的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方式都是固定的,即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单一的授课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9]。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信息资源的快速扩张,多元视野的互动交融打破了单一的授课模式,也倒逼高校教育在创新融合教育方式上实现转型升级。

融媒体环境下,多平台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是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应该兼顾线上线下,表现形式上应当汲取艺术教育的情感渲染方式,同时实现多样化、多元化,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感染力与亲和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创新。第一,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可以选取恰当的艺术形式体现理论背后的情感因素,并采用线上交流探讨的方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通过上述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深入思考,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重点地集中授课。第二,引入虚拟仿真技术,VR的广泛应用可以将经典的艺术作品全方位地呈现在受众视野中,达到甚至超越原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高度,从而能够更好的让艺术美、文化美浸透学生身心,身临其境的体验,将使得学习曲线大大缩短,学习效果大幅提高,美学素养及价值取向的培养也能够更好地实现。

(三)搭建融合平台,让资源联动更加便捷

高校学生的思维认知和意识形态深受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新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校园媒体的呈现形式也随之更加多样,“线上+线下”“思政+艺术”,借助多种媒体联动优势,营造人文艺术氛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方面,构建“思政艺术”融媒体传播矩阵格局,搭载网络数字传播技术,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组合,形成多媒体平台联动,如双微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等,将艺术展现形式与美育、德育内涵相衔接,构成新的内容矩阵、传播矩阵,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与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教育方式的融合离不开机构、制度的支持,成立以“思政+艺术”为代表的社团组织,并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师与平台支持,为教育融合提供有力支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相关艺术创作,最大程度地确保教育活动有效展开,奠定“思政+艺术”深度融合的基础。

(四)融合教育理念,让品牌文化更加凸显

艺术教育侧重认知与感化,以隐性方式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引导学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感性方面的特征强度,比如亲和力、感染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巩固第一课堂内容。第二课堂形式广泛,内容多元,创作环境自由放松,是发展隐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浸透着艺术与美学的熏陶,生活中的“善”与“美”将会在学生接受了艺术相关认知教育后更容易被发现。充分挖掘课堂之外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重要,高校可采用传唱四季歌,传承艺术美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到主旋律的熏陶与洗礼。另一方面,学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环境因素的潜移默化需要被重视。一要完善硬件环境,在为学生提供充足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环境的美观和舒适;二要强化人文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让学生在人文艺术的熏陶中提升审美,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强化内涵。

融媒体时代,高校教学方法必须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作为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关注时代发展,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探索构建“思政+艺术”新方法,创新“思政+艺术”新话语,以“融”促“融”,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容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质量,把握“思政+艺术”独特的融合方式,坚持以美育人,以美感人的教育手段,积极弘扬中华美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高度融合,以最大工作合力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划出美育硬杠杠,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玮.跨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与实践演进[J].新闻与写作,2017(6):38-40.

[2]罗森.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21-22+27.

[3]苑素梅,宋学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与重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6):104-107+141.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引用日期].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7]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11-12.

[8]沈善洪.蔡元培选集(上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05.

[9]刘勇,黄昌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究[J].记者观察,2020(30):89-90.

Research o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at the Age of Media Convergence

YIN Jia-luo, WANG Le-chang, GENG Sai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42,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media convergence is reshaping the pattern of network publicity, and 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Media convergence brings many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s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media convergence is of great value to strengthe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closely follow the pace of The Times, integrate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art education,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form, with the help of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of media convergence, together to create a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art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to help students build up consensus in the theory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cultivate their aesthetic feelings in art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a converg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