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教育计划在生活数学课的有效研究

2021-01-02 09:22李晶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5期

李晶宏

摘要: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针对特殊学生生理、心理、个性发展及学习状况等特点,专为他们制定的适合其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补偿缺陷及发挥个人潜能的具体教育方案。

关键词:个别教育计划;构建能力为核心;生活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准备

1.训练内容分析

“认识1元、5元、10元”选自人教版生活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培智学生 。“人民币认识”这一单元一共8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利用特征观察法、动手操作、游戏等形式认识、区分1元、5元、10元人民币,为今后学习人民币的使用与换算做铺垫。

2.训练对象

该名学生已经跟随集体课学习过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的知识,但是效果不佳,仍不能认识、区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生具有认识颜色的能力,观察力上课,但有意注意时间较短,需要老师不断地提示,因此根据改名学生的特点,为他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训练。

2.训练目标

(1)用特征观察的方法认识1元、5元、10元等人民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2)准确区分1元、5元、10元人民币。

3.训练内容

(1)认识1元。

(2)认识5元。

(3)认识10元。

(4)简单使用人民币购物。

二、教学过程阐述

(一)准备活动

1. 环节一:课前初评[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同时为课后的复评提供参考标准。]

活动组织:由变魔术小游戏出示钱币,说一说是多少钱。

环节二:导入[设计意图:有语言导入,告知学生本节训练课的内容。]

这些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货币,它们统称为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今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学习认识1元、5元、10元。

环节三:新授

[设计意图:通过配一配、认一认、找一找等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人民币的特征进行观察,从而认识1元人民币。再通过实践操作的帮助学生概括总结1元人民币的特征,同时为下面利用特征观察认识其它面值人民币做铺垫。]

1.认识1元

出示1元人民币。

配一配

活动组织:请学生在学具中拿出与老师相同的人民币。

认一认

(1)面值

活动组织:这张人民币正面正中间的这个数字“1”,“1”和单位“圆”合起来就表示“1元”,就是这张人民币的面值。

找一找

(2)数字

活动组织:除了这个“1”之外,你们还能在这张人民币正面上找到数字“1”吗?

(3)颜色

活动组织:除此,同学们你们看看1元人民币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色。

总结:1元钱的特征。

2.认识5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特征观察法认识5元人民币。]

活动组织:出示5元人民币,学生在学具卡片中找到5元人民币,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找到的。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5元钱的特征。

3.练一练[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特征观察法认识10元人民币。]

认识10元人民币。

活动组织:学生在学具卡中找出10元人民币,并说一说10元的特征。

环节三:巩固练习

1.游戏:眼明手快[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区分1元、5元、10元人民币的准确性。同时也将1元硬币的认识加入其中,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扩展。]

活动组织:学生听指令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

2.小测试(复评)[设计意图:学生指认、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进行复评,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与初评进行对比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

活动组织:出示不同面值的钱币,学生认一认1元、5元、10元等人民币。

3.细看明辨[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1元、5元、10元特征的识别能力。]

活动组织:出示半张人民币,让学生根据特征猜出人民币的面值。

4.购物小游戏 [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游戏中学生根据物品的价格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付款,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购物问题的能力。]

活动组织:出示食品、玩具圖片,学生根据物品价签上的价格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付款购物。

环节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尝试用语言说一说1元、5元、10元的特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你能说一说吗?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初复评结果:

初评结果:不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也不能准确区分这些钱币,也不具有使用这些钱币购物。

复评结果: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也能准确区分这些钱币,也能使用这些钱币进行简单购物。

具体分析及结论:

1.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策略得当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区分1元、5元、10元人民币,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策略得当。

2.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训练强度合理

为了预防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枯燥无味,在每一项训练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训练强度合理。

3.寓教于乐,气氛活跃

个训课普遍比较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训中学,通过训练学生学习掌握特征观察法。再结合游戏,在玩中训,进一步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区分1元、5元、10元人民币。

四、总结

低年段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个别化教育计划更适合学生的今后的能力发展。本节课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背景下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干预,以游戏为主,融入康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智力障碍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