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策略对白癜风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效果研究

2021-01-03 23:29地里萨热•艾孜木江热伊麦阿依•尼扎木丁姑再努尔•热合曼
健康护理 2021年11期

地里萨热•艾孜木江 热伊麦阿依•尼扎木丁 姑再努尔•热合曼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策略对于白癜风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白癜风患者,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同时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策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值得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白癜风患者;心理改善

白癜风在临床皮肤科治疗的过程中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但是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形象,导致患者产生社交困难、自卑、抑郁,患者在患病期间承担着各种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刺激。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1],过度的疲劳以及精神状态不好会加重白癜风患者的病症,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所以在今后研究的过程中,有效地改善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提升治疗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本文通过心理护理策略对白癜风患者不良心理进行改善,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白癜风患者,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确诊为白癜风、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此次研究,签订追求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性的治疗,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心理护理的策略进行护理。

健康宣教: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对白癜风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能够让患者及时地了解到自己患病的原因、治疗发展和预防等相关的注意事项。结合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实例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治疗白癜风,这种疾病很多有效的治疗方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在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是能够控制病情,不能轻信根治的医疗承诺。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科学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意识到白癜风这种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并且向患者讲解稳定的情绪对于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性[2]。

心理疏导: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当前的状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安感。能够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中保持稳定的心态,从而为病情的恢复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患者家属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白癜风患者的心理负担相对较大,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关注,所以家人必须要密切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让患者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鼓励患者,不断给患者增强信心[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体见表2

3、讨论

白癜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负面的心理状况会加重病情。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心理护理的策略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4],在本次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傳教育,能够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的调节自身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此同时,家人的陪伴和理解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患者家属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安抚患者的情绪,提升患者的信心,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断提升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策略对于白癜风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效果相对明显,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亚林 , 欧柏生 , 孙亚如 , 等 . 白癜风相关心理问题综述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6):1338-1340.

[2]单偶奇 , 钟丽丽 , 陈月 , 等 . 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伦 理对策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30(11):1351-1353.

[3]李红 , 王宇丹 . 白癜风患者心理调查分析及护理 [J]. 医药 卫生 : 引文版 ,2016(8):00140.

[4]施丽华, 王威, 李彩燕, 等. 人性化护理对白癜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