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1-01-03 01:24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实体融资区域

张 璇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光明分校,广东 深圳 518106)

一、金融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效用分析

1.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经济增长受到金融发展情况的影响近年来已经受到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度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对于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也越发重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工业化的浪潮再次兴起,实体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我国也把实体经济确定为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要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然而,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信贷业务量逐年攀升,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明显提升。对于国家来说,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部分,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保障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影响。作为实体经济成熟发展的产物,金融业主要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金融行业获得良好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能够集中社会上的闲置资本,提供充裕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资金支持才能提高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资本的一大来源,储蓄是由金融行业借助各类融资手段,集聚闲置资金,从而积少成多,对闲置资金加以运用,最大化地实现收益。一方面,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帮助实体经济进行规模扩张和投资壮大,进一步反哺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是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金融资本的使用率。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交易成本,推动信息对称,帮助市场能够及时传导信息,实现资本流动性的提高。一方面,助力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资源的转移和应用;另一方面,能够调节资源配置,帮助优化经济主体的各类行为,达到市场运作和调节双重效应下的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三是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变动,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随着金融资本在不同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根据不同的项目能够获得的收益不同,对资本配置方式进行调节,根据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状况,对单个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争取资本向着更具潜力的投资项目的流入。与此同时,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在质量发展层面上的提高。

四是能够降低系统性风险,帮助实体经济预警。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在获得大量收益的同时,也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由于金融行业具有高敏感性的特征,能够及时发展实体经济的金融风险,通过金融指标反映实体经济发展的异常现象。除此之外,金融工具的类型逐年丰富,帮助实体经济获取到多种多样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能够有效分散系统性风险,帮助实体经济获得更有优势的发展环境。

五是金融发展可以视作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虽然市场经济是按照其本身的规律进行发展的,但是需要政府调节市场失灵等现象的影响。一旦实体经济产生发展问题,可以通过政府间接调控的方式,借助金融手段助力实体经济脱离困境、健康发展。

2.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是造成经济危机的发生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目前金融产品在供求市场上并不主要是通过实体经济开展的实地交易作为出发点,主要目的是促进金融产品价值增值和扩张。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造成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依存度之间严重脱离。因此产生各类金融投机行为,造成高杠杆率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导致金融市场产生大量泡沫,进一步加剧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借贷关系的复杂程度,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是金融业过度发展导致经济泡沫的出现,蒙蔽了投资者的双眼。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独立发展,并不依赖于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交易行为达到自我增值的目的,进而获得扩张。一旦金融产品在交易上能够达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即使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并不良好,金融机构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金融产品价格进行炒作,造成市场虚假繁荣的现象。一旦金融机构内部资产泡沫发生破灭,不良贷款率的提升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金融业可能导致实体经济发生“挤出效应”。由于金融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实体经济的联系程度不再紧密,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状态,会造成资本投机现象的频繁发生。由于金融投资的资本回报率是实体经济所无法达到的,受到金融行业资本回报周期短、新增资本获得回报的速度高的影响,部分原本打算投资到实体经济的资本转移到金融市场,造成资本配置出现问题,降低了实体经济资本含量,加剧融资难的问题的产生,严重威胁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区域金融不断扩大发展规模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金融环境,资产占比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由于地域优势,金融业发展一直处于先进地位,占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的六成以上。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状况并不十分突出,导致西部地区金融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和东部地区差距较大,造成西部地区金融业资产占比仅占总资产的20%。

2.金融效率逐步提高

对于金融发展来说,金融效率也在近几年受到我国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金融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发展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的质量。由于金融行业具有高敏感性的特征,金融效率的显著提高能够降低实体经济中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通过金融指标反映实体经济发展的异常现象。从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本的数量以达到150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由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正增长态势,可以从金融机构直接获取的资金也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资本量已经增加至超过50000亿人民币,社会融资规模占比超过30%。因此,直接融资途径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融资比例,进而助推融资效率的显著提高。

3.金融结构不断完善

我国推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化变革导致金融结构发生了一系列调整,逐步构建了以中央银行调控为主的,各大商业银行集中、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化金融体系。金融业务种类的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金融行业经营方式得到改变,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获得了极大满足。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贷款业务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银行业贷款的占比正逐渐下降。虽然从现实情况上看,当前我国银行业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仍然是比重最大的一项,但是随着金融结构的进一步深化,银行业贷款业务量将会受到进一步冲击。根据2019年我国外币贷款量增长至12000亿美元可以看出,随着境外利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内外部融资正在保持理性发展的态势。除此之外,当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助推我国信贷结构得到完善,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我国现阶段开展期货从业的公司有238家、证券公司305家,公募和私募管理公司之比为1∶167,资产规模增长率都达到了45%以上;保险行业法人机构354家,分支机构205家,资产规模增长率为28.9%。

三、区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资本“脱实向虚”

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尤甚,这些地方的一些金融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仍愿意进行大量的同业间交易,这样一来,当地金融资本就流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例如水泥工业、钢铁工业,还会流入房地产业,而只有少部分流入实体产业。实体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就业,是发展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力量。如果任由金融资本照上述情形发展,那么这些区域的金融业与房产业也会像日本、美国等国家那样,不断吸收实体经济的资源,导致实体经济衰退。虚拟经济甚嚣尘上,实体经济节节败退,实体企业的运营也会大受打击,导致区域就业压力、企业经营压力大增,尤其会阻碍小微企业发展。可以说,区域金融朝着过于虚拟的方向发展、脱离实体,必然会给实体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2.缺乏科学的融资结构和多元融资渠道

区域金融发展速度快、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一直是我国绝大多数省市的特点,但是,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的升级脚步却没有赶上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和融资规模扩张速度,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局限性、融资难等问题仍大大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区域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两者不协调时,区域金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区域金融的突出问题——融资问题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失衡现象在全国都较为严重。据调查,我国2015年~2020年这五年内,间接融资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直接融资虽有上升但是整体比例少,这样就导致社会融资成本高,不利于实体经济摆脱泡沫。此外,融资渠道单一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尤其是西部、中部省份。中小企业在融资时往往被金融机构的高门槛所限制,尤其是一些以实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与创新型小微企业备受限制,从本质上说,这是区域金融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好影响。

3.金融体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束缚

区域金融的金融体制不科学,会对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束缚,尤其不利于实体企业正常融资。我国金融体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商业金融机构自身上,许多商业金融机构重视虚拟经济,轻视实体经济,没有积极参与实体经济中,尤其是不重视对民间资金的再次利用,更多是采取民间资本长久储蓄这种做法,缺乏将储蓄金转化为投资本金的意识与相关政策。此外,在资金价格“双轨制”的现状之下,商业金融机构也未履行好监管职责,在监管疏忽之时,民间资本早已任意投向虚拟经济中。众所周知,虚拟经济虽然回报高,但是风险也巨大,一旦虚拟经济活跃,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不稳定,更不利于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四、完善区域金融,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1.推进区域金融生态优化提升

金融规模只求大,金融发展只求快会出现外强中干、发展不均的局面,可以说,大而不强的区域金融不利于经济发展,只有健康绿色的金融业才能真正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此,优化金融生态势在必行。使得金融生态环境成熟、优化是庞大的工程,首先需要法律的助力。我国立法部门要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净化提供坚实基础,扫清钻金融法律漏洞、损害实体经济的不法者。此外,鼓励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企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区域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为使得实体经济稳稳向前,既需要金融资源,也需要科学技术,让二者结合,就可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具体来说,各区域可积极引导资金流向,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让资金能够流入高科技产业,有了资金的支持,科技创新也能开疆破土,为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奠定基础。最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非常必要,只有专业金融人才、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地流入市场、走进企业,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最终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提升直接融资的占比

如上文所说,我国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机构不合理,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从直接融资方面入手,改变投融资的不良局面。具体来说,可以先开辟更多融资渠道,除了发行股票,还可以学习借鉴他国的成果,打造一个专属于非上市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使得非上市企业也能在不发行股票的前提下获得股权融资,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得到发展,实体经济自然也会做大做强。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引导辖区内的中小企业利用债券进直接融资,这样能减少间接融资造成的资本浪费和风险,优化国内当下的投融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区域金融不能盲目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而是要重视直接融资的质量,将不合格、不规范的融资排除在外,为实体经济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使得实体经济一步一个脚印,能健康平稳地壮大。

3.强化对区域金融的监管,遏制金融不良趋向

金融资源大量流入虚拟经济是区域金融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实现对金融投资的全方位监管。具体来说,国家可出台利率市场化的大政方针,各地政府可以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信用社这些金融机构拥有定价的权力后,方能为实体企业打造舒适的金融环境。此外,还可以带动金融机构积极引入差別化定价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打开金融畅通通道。然而,因为民间金融进入了广大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偏远山区,所以相应的系统管理还不到位。为此,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民间金融资金流向的管控。政府可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与银保监会联合,设定区域资金红线,进行全天候监管,及时发现资金流入虚拟经济、触碰资金红线问题,及时预警并做出反应,遏制区域金融资金的不良流向,防止侵占实体经济资源的恶劣影响进一步扩大。

4.推行差异化信贷政策

区域金融要正视区域的不平衡性,不能放弃金融资源匮乏的地区;相反,要积极承担责任,把握好在上述地区的发展机遇。区域金融应有侧重地发展普惠性金融,在西部地区、中部不发达地区等相对落后的地方开设分行网点。同时,政府可以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使得农村经济、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制定契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差异化信贷政策,使得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使得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有更加适合的选择,从而解决融资问题。此外,政府也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贷款优惠,从区域金融方面的改革上力保实体企业、实体经济有发展壮大之机。

五、结语

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虚拟经济的风险之高,所以纷纷夯实本国的实体经济,“再工业化”又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深刻意识到上述问题,更认真地对待实体经济,还提出了“金融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口号。但是,我国金融整体增长的速度很快,信贷与融资规模都不断上升,而实体经济却日趋平稳增长。可以说,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步调不一致。本文首先了解了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发现不同区域金融存在共性问题,提出了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金融监管等策略,希望能使得更多金融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最终使得区域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步调一致。最后,因为我国各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有不同;所以,本文也进行了分情况讨论,尤其注重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让区域金融切实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实体融资区域
分割区域
融资
融资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区域发展篇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