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棉新品种巴43541 的选育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2021-01-03 11:31孙绘健李卫平罗静杜珊珊何忠盛王东力马建新
中国棉花 2021年1期
关键词:吐絮皮棉中熟

孙绘健,李卫平,罗静,杜珊珊,何忠盛,王东力,马建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

1 选育经过

2006 年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品系40824 号为母本, 与自育品系40195 杂交,按照早中熟陆地棉育种目标采用系谱选择法定向选育, 其中杂交一代按照组合种植观察,二代重点优选单株,三代至五代(株行、株系)重点观察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其间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 筛选,2013 年选育出稳定优异品系巴43541。 2014—2015 年参加巴州农科院棉花品系比较试验,2016 年参加南疆地区10个试点的品种比较试验。 2017—2018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020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200023。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巴43541 是非转基因早中熟棉花常规品种。生育期132 d,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畅。株高76.3 cm,株型较松散;果枝上举,Ⅱ式或Ⅲ式;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6,单株结铃7.2 个,铃卵圆形,铃重5.8 g,衣分44.5%,霜前花率97.5%。

2.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2 年结果平均:巴43541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297 kg·hm-2、2 258 kg·hm-2和2 163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 增产4.3%、6.6%和6.5%。 2019 年生产试验中,巴43541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753 kg·hm-2、2 565 kg·hm-2和2 498 kg·hm-2, 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 增产7.2%、12.6%和13.2%。

2.3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区域试验中取样, 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 标准),2年结果平均:巴43541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1mm,断裂比强度32.2 cN·tex-1,马克隆值4.3,长度整齐度指数85.8%,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9.3%,黄度7.3,纺纱均匀性指数162.0。

2.4 抗病性

2017—2018 年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委托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2 年鉴定结果:巴43541 枯萎病指分别为3.1、5.3, 取高值5.3,判定为抗枯萎病;黄萎病指分别为23.4、20.9,取高值23.4,判定为耐黄萎病。

2.5 抗虫性

2017—2018 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对巴43541 苗期、 蕾期Bt 抗虫毒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巴43541 是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2.6 DUS 测试

2018—2019 年在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测试分中心(乌鲁木齐)进行2 个周期的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检测,巴43541 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3 适宜区域

巴43541 适于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春播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期早播

膜下5 cm 地温连续3 d 稳定在12 ℃开始播种[1]。 巴43541 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的最佳播种期为4 月5—25 日。 采用地膜覆盖,播深2~3 cm,保持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播行膜面覆土厚度1~1.5 cm,确保无漏行漏穴现象,膜边封土严实,以防风害。

4.2 合理密植

采用 (66+10)cm 宽窄行或76 cm 等行距机采棉播种模式,膜宽1.25 m 或2.05 m[2],精量播种,用种量22.5 kg·hm-2左右。 每公顷理论株数2.4×105左右,收获株数1.95×105左右。

4.3 科学施肥

按照棉花需肥规律,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无机肥相结合,全层深施肥。 犁地前施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尿素150 kg·hm-2、油渣4 500 kg·hm-2、生物有机肥150 kg·hm-2。酌情追施苗肥,重施花铃肥,补施叶面肥。 氮、磷、钾、微肥比例适当。 花铃期可随水滴施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一铵100~150 kg·hm-2,硫酸钾100~150 kg·hm-2,硼肥20~30 kg·hm-2。

4.4 适时灌水

根据棉花需水特点,坚持“不旱不灌,少量多次”原则。 棉花在花铃期进入生育高峰,气温高,蒸腾量大,需每隔7~10 d 滴水一次,每次每666.7 m2滴水25~30 m3。 全生育期灌水10~12 次,9 月初停水。

4.5 合理化控

根据棉田的水肥条件及棉花长势进行化控。化控要坚持轻、勤原则,全生育期化控3~4 次,确保棉株平均节间长度5~6 cm。 棉苗3 片真叶时开始第1 次化控,缩节胺用量3~7.5 g·hm-2,均匀喷洒在棉苗顶部;4~5 片真叶时进行第2 次化控,缩节胺用量7.5~15 g·hm-2; 主茎叶达到10~12 片时(现蕾后) 进行第3 次化控, 缩节胺用量22.5~30 g·hm-2;打顶后5~7 d 喷施1 次,缩节胺用量120~150 g·hm-2。

4.6 及时打顶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3],7 月初开始打顶,上中旬结束,单株留果枝8~10 个。

4.7 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注意保护天敌。

4.8 及时采收

人工采收应在棉花吐絮后一周进行,此时含水量合适,纤维品质最好,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产量也最高。机械采收应在9 月20 日左右,田间吐絮率95%以上开始采收。

猜你喜欢
吐絮皮棉中熟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清理加工工序对新疆机采棉品质的影响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杨新顺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