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

2021-01-03 10:13田树杰史晓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马华火针顽固性

田树杰,史晓娜,周 冰

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症,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口”“口僻”范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见一侧面部发病。其发生常与劳作过度、外伤、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相关,基本病机是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本病多指西医学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

马华教授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经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准成立“山西省名中医马华工作室”,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针药并施,重视内外结合,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现将马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1 现代医家的认识

1.1 放血疗法在面瘫中的应用 马华教授认为在临床治疗中联合运用各种针灸器具在人体腧穴达到放血目的的方法,都可称之为放血疗法,如梅花针、皮肤针、三棱针、火针以及一次性无菌针等在局部腧穴刺络放血后,为加强疗效,往往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拔罐疗法,特别是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过程中经常用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滞则血瘀”;在患侧使用放血疗法可以祛瘀生新,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通畅,则血瘀自消,寓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而拔罐有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的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当代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总结出的“三通疗法”中就有“刺血强通法”。

刘汉青等[1]认为针刺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面瘫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疗程缩短,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其将28例病人选用针刺结合放血、拔罐治疗作为治疗组,而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李福芝[2]通过对39例顽固性面瘫病人的治疗,总结出电针、穴位拔罐配合健侧面颊部放血为治疗顽固性面瘫最有效方法,能够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张莉君等[3]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刺络放血组57例予以翳风穴刺络放血治疗,激素组53例予以口服泼尼松片治疗,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组总有效率为92.98%,激素组总有效率为83.12%;吕建军等[4]将74例亨特氏面瘫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西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翳风穴梅花针放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8%;苏瑟琴等[5]采用“以通为用”刺络放血(颧髎、颊车)治疗中重度面瘫34例,疗效确切。

1.2 火针疗法在面瘫中的应用 马华教授认为火针疗法具有“火郁发之”的作用,即借助“火”的温热刺激作用,结合针的激发经气和灸的散寒通络的功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用火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通过宣散发越,开通郁阻,不仅能固护正气,促进气血的运行,而且具有温经散寒、发散毒邪、软坚散结、祛瘀生新、收湿敛疮、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和营养代谢,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使受损的面神经早日恢复正常功能。马华教授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颜面部也并非火针禁忌区,只要在临床操作中不使用相对粗火针,同时避开五官及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还需严格消毒,此疗法仍是安全、有效的,且不留疤痕。火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时还需配合中药、普通针刺、艾灸、电针等其他疗法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楚佳梅主任医师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中指出火针可“补火助阳”,激发人体脏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6]。火针凭借火热之力可在瞬间将热量作用于面部病灶腧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面神经组织功能早日恢复。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创立“贺氏三通法”,贺普仁教授认为“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即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三棱针放血疗法为主的“强通法”,3种方法可单用,也可联合应用于治疗临床多种疾病[7]。配合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谢碧玉等[8]研究中,治疗组(35例)采用毫火针和腹针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腹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1.4%,均优于对照组。冯维琪等[9]采用毫火针点刺上下眼睑治疗顽固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80 例,取得良好疗效,对病人眼裂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2 典型病例

病人,男,70岁。2020年6月2日初诊。病人2个月前在某口腔医院行右侧脸颊良性肿物切除术,术后右侧面瘫。刻下症:右侧额纹消失及鼻唇沟变浅,右侧眼睑闭合不全,白睛外露,迎风流泪,鼓腮漏气,口角歪向左侧,进食后,食物常留滞于右侧齿颊之间。曾就诊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予甲钴胺、泼尼松治疗半个月后效果不佳,后经激光理疗1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纳寐差,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口僻(气虚血瘀型)。治法: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 g,党参9 g,当归15 g,赤芍12 g,川芎8 g,鸡血藤12 g,桃仁9 g,红花6 g,地龙9 g,僵蚕9 g,蝉衣9 g,陈皮9 g,茯苓15 g,升麻6 g,龙骨15 g,牡蛎15 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右侧阳白“鸡爪刺”、攒足透刺鱼腰、翳风、丝竹空、承泣、下关、牵正、地仓透刺颊车、人中、承浆、口禾髎、双侧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行针得气后分别在患侧、健侧颜面部施灸,以患侧所取针灸腧穴为主,同时避开眼球。地仓、下关穴加一组电针,选中等强度电流疏密波,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次30 min,针灸5次休息2 d,10次为1个疗程。 阳白、下关、翳风穴刺络放血拔罐,每周1次。

二诊:2020年6月13日。经1个疗程治疗后右侧面瘫有好转,右侧额纹及鼻唇沟略现,右眼用力尚不能完全闭合,进食后食物留滞齿颊之间减轻,进食及睡眠较前均有改善。舌红苔薄,脉弦滑。中药效不更方,前方去陈皮、茯苓,加五味子15 g、山楂15 g,继服7剂。原针灸方案不变,刺络放血拔罐改为火针,颜面部采用毫火针。火针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悬钟、气海、关元、天枢、肓俞、下脘、璇玑、华盖、翳风、头维及颜面部阿是穴,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每周1次。继服中药14剂,经上法治疗2个疗程而痊愈。

按语:《类证治裁》记载“口眼歪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也。”《诸病源候论·偏风口歪候》记载“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故令口僻也。”得出面瘫多因病人气血虚弱、脉络空虚、正气不足而致风邪夹杂其他邪气乘虚上犯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发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应标本兼治。

马华教授认为治疗顽固性面瘫,在使用传统中草药的同时,应当联合多种中医外治法,方能屡获良效,此例病人因术后面神经损伤久不愈合,与其年老体衰、气虚血瘀有关。选《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作为基础方,因其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方中黄芪、党参为君药,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臣以当归养血补血、活血祛瘀,为血中之气药;地龙、僵蚕、蝉衣祛风化痰通络;陈皮、茯苓顾护脾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佐以赤芍、川芎、鸡血藤、桃仁、红花,增强活血祛瘀之功;佐以升麻引药上行;龙骨、牡蛎重镇降逆以助睡眠;二诊去陈皮、茯苓,加五味子、山楂以酸甘敛阴。针灸处方中翳风、阳白、印堂、颊车、地仓可活血通络,疏调面部经筋;合谷为循经远部选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百会以提气;目合困难配攒竹、鱼腰、丝足空;流泪配承泣;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鼻唇沟浅配口禾髎;颏唇沟歪斜配承浆;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瘀血者配血海、三阴交;睡眠差配四神聪。

3 讨 论

关于面瘫急性期是否可以针灸治疗,中西医学界争议很大。在多版神经内科学教材以及西医针对本病最新临床指南中均不建议针灸早期干预,认为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可能刺激已水肿的面神经而加重病情,而中医学认为此病是针灸科的专科专病,越早进行针灸,治疗效果越好。马华教授认为此种情况是因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造成的,面对质疑和不解,应该用疗效答疑解惑。关于本病的治疗,马华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临床观察得出针灸介入越早,效果越好的结论。这与靳丹丹等[10]研究中针灸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Meta分析得出的最新结论一致,即针灸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非急性期介入,可促进疾病的痊愈和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马华教授认为本病在急性期(患病7~10 d)面部穴位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肢体远端的腧穴手法宜重,在恢复期(10 d至1个月)面部穴位手法宜重,针刺宜深,可选1组或2组面部透刺法。后遗症期(患病2个月以上)可加气海穴以益气,加三阴交、足三里以养肝脾,加少量疏风通络之地龙、僵蚕、蝉衣等虫类药。急性期在普通针刺基础上采用艾灸,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采用电针、放血疗法和火针疗法,全程联合中药治疗,针药并施,内外同治,与中药“相须”理论一致,可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马华火针顽固性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防不胜防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