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独”立 卓尔不群
——诗歌鉴赏群诗对比阅读初探

2021-01-03 14:4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第二中学
课外语文 2021年29期
关键词:赏析诗词诗歌

⊙李 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第二中学)

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被接受并不是那么普遍了,特别是现阶段高中生因为课程比较多,导致对诗歌的鉴赏存在很多困难。但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还是学习了很多诗歌,如果能够通过群诗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易懂的学习难懂的,通过技巧、情感的迁移等手段,架通诗歌鉴赏的桥梁,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件益事。

笔者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意境相似和词句相近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先提前布置群诗的篇目,然后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品味这些诗词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拓展,对比赏析,其间,教师也要参与探讨,最终实现诗词的有效赏析。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

笔者在执教《沁园春·长沙》时,运用了群诗比较阅读的手段进行教学。笔者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毛泽东的‘独立’与古代文人士子所谓的‘独立’是否相同?”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本词是毛泽东自家乡韶山去广州续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因湖南省长赵恒惕派兵逮捕,毛泽东无法再与其他朋友一同畅游橘子洲头,他冒着生命危险昂然挺立,是明知身处险境却坦荡从容的独立,是大无畏斗志昂扬的独立,所以,此处“独立”,不能理解为作者孤身一人,而应该理解为他顶天立地的人格;与其言他昂然独立的革命家形象,不如理解为傲视天下的大无畏气概;与其当作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等情形,不如理解为因“独”立而产生对国家未来、民族命运更深入的思考,对“谁主沉浮”的更理性的考问和冷静分析。可见,“独立”首句发端,统摄全篇,正可谓大任在肩,独挑重担。面对恶劣的革命形势,危险的个人处境,词人依然昂首独立,一派大无畏、积极乐观,足见其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因为“独立”,足见他胸怀天下、砥柱中流、主宰沉浮的壮怀,俨然独立成一座立于天地,以民族危亡、国家社稷为重的巍峨丰碑。

自古文人士大夫不乏“独”立身影——几多别样“独”立,尽显人生之境。有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归”;有孤标傲世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拗相公”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三闾大夫的“众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还有心已皈依佛门的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他们或睹物思人,直接表达相思之情;或贬谪边地,于孤舟之上抒发孤独无依;或借梅自喻,超脱淡泊;或孤愤难平,百思郁结;再者是外表淡然,内心茫茫哀叹。

以上种种“独”立,确在中华优秀文化长河里书写浓墨重彩,笔端熠熠生辉,而这些文人士子,也都以天下为己任,“侧身天地便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心底处处弥漫着深沉的江山社稷忧患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些“忧民忧君”的深情也为他们的“独”立增添了厚度,拓宽了广度。但深思细品,他们始终像钟摆一样,奔命于君主之间,一生忧愤,寄予理想抱负于他人、君王身上,或归隐自然山水,一旦社会动乱,黎民罹难,他们或以死明志,或归隐绝世,对于现实无力改变,也无意自变。这当然是为了忠君,即使君王昏庸无道,荒淫至极,也不能自己主宰,求索新道。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独”立,既秉承为国为民,又超越“小我”上升到“大我”的最高境界,心怀天下,思虑民主。但与前人不同,在革命形势愈加险恶、个人处境愈加危险,众人看不到革命前途的情况下,面对茫茫秋色,他一扫萧瑟低沉,字句透露着革命的豪迈。身处世界格局的飞速变化,以新的世界观“独”立寒秋,主宰自我,改天换地,扭转乾坤,处处展现出青年人作为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主人。在时代的大潮里,鼓桨前进,乘风破浪,振兴中华之道义!而这先进思想因其“独”立,更添不惧、壮怀、乐观的情感。这种博大至伟的胸怀、自我主宰命运的境界自然又与封建士大夫们自绝逃避、自怨自艾有所区别。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独”立,师承屈原,经天纬地。一如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所说:“大凡读书,先要晓得读书之人是何心胸。”如此来读毛泽东,着实再合适不过,如此“独”立,自是卓尔不群。

这番新探索,让我也感受到群诗对比阅读的妙处,在以后的诗词教学中,我觉得可以继续尝试有效的群诗对比阅读鉴赏,让学生体味相似的意象或词句在不同情感的诗歌中所蕴含的不同内涵,进而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主动品味,深入赏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奥妙。

猜你喜欢
赏析诗词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词之页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