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光应用经方治疗儿童睡眠障碍验案举隅

2021-01-03 23:12侯春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荆芥营卫龙骨

朱 莉 侯春光 韦 畅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包括入睡相关障碍、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异常睡眠(夜惊、梦魇、睡行症、遗尿症、磨牙)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1]。现代中医治疗儿童睡眠障碍多从脾胃虚寒、心经积热、食积、胆虚等方面辨证论治,以中医药为首选治疗方法,且疗效满意[2]。吾师侯春光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深谙经典,勤于临证,擅用经方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疗效显著。

1 夜啼案

患者倪某某,女,1 岁4 月,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龙门村人。因“夜间啼哭1 周”于2019 年1 月3 日来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儿科初诊。患儿平素胃纳欠佳,脾气急躁,体质弱,易感冒,其母恐其营养不良,母乳喂养至今,8 月起添加辅食,1 天分5 餐食,但近2 个月来体质量不增,形体消瘦,1 周前出现夜间啼哭,睡眠不佳,其母愈加忧愁其生长发育,遂来吾师处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2~3h 后醒,并出现啼哭,吵闹,难以复眠,每夜发生1~2 次,睡时汗出,以头部及背部为主,胃纳欠佳,食欲不振,面色黄,形体消瘦,大便2 天1 行,夹有不消化物,小便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浮。中医诊断:夜啼,厌食。辨证属营卫不和,脾胃失调。治以调和营卫,健脾消食,安神宁心。方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枳术汤加减。拟方:桂枝5g,赤芍10g,红枣25g,炙甘草10g,肉桂5g,苍术15g,枳壳10g,鸡内金15g,陈皮、石斛(先煎)、生姜各10g,生牡蛎(先煎)、生龙骨(先煎)各15g,7 剂,每天1剂,分2 次水煎各取汁80mL 早晚温服,医嘱饮食调匀,荤素搭配,减少餐数,忌食生冷之品。二诊(2019年1 月10 日):患儿面色转润,其母诉服药后夜啼发作次数减少,已3 天未发作,饮食改为1 天3 餐,胃纳稍增,大便润,每日1 行,夜间汗出减少。患儿夜啼已大好,而厌食仍需治疗,续进前方7 剂,嘱继续保持良好饮食习惯。2 个月后随访,患儿前症未再复发,胃纳佳,体重增,生长发育良好,母亲释怀。

按:婴幼儿一般在1 岁时初步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如不能建立昼醒夜眠的良好规律,出现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病证[3],该病属中医“夜啼”范畴,一般需排除饥饿、尿湿、过冷过热、生病等因素。中医诊病注重整体观念,患儿以“夜间啼哭”为主诉,但纵观全局,其母添加辅食过晚,未能顺利实现婴幼儿的饮食过渡,饮食不节,且患儿脾气急躁,肝气不舒,横逆乘脾,造成脾胃失调,气血生化乏源,影响营卫之运行,故夜寐失常。其理论基础是《灵枢·营卫生会篇》“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提出营卫运行正常是睡眠的基础。侯老师认为该患儿夜啼与厌食两病并存,需同时治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主治阴阳两虚之失精证,此处运用于本案,有两个妙用,一则借桂枝汤强壮功效,运脾开胃,调和营卫,二则龙骨、牡蛎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之功。《神农本草经》有载“龙骨,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久服轻身,延年”“牡蛎,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提示其不仅能潜镇安神,且有强骨节、延年之效,故二诊未弃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脾失健运,则水湿蕴结,以枳术汤运脾化湿,配以鸡内金,陈皮消食健胃;水湿日久化热伤阴,故睡时汗出,以石斛益胃养阴。两方合用,标本兼治,脾胃调和,纳食增加,气血生化,营卫运行如常,睡眠安好,夜啼自愈。

2 失眠案

何某某,女,10 岁,学生,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人,因“夜寐不佳2 个月余”于2014 年5 月10 日初诊。患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朋友、同学交流甚少,常感自身学业压力大而不能疏解,然不愿负父母厚望,久则心事愈重,夜间难以入眠,辗转反侧,甚以为苦,父母不欲其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遂携其就诊。询其无躯体疾病,无精神障碍病史,无精神药物使用史。现症夜间难以入眠,寐而不酣,寐中易醒,醒后难以复眠,日间有疲乏感,形体偏胖,面色萎黄,话语稀少,不善交流,纳差,大便干结,1~2 日1 行,小便无殊,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属肝胆郁热,气机不畅,扰乱神明。治宜开郁泄热,镇静安神,方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拟方:柴胡、黄芩各10g,太子参12g,生姜8g,红枣15g,茯苓20g,远志、石菖蒲各10g,半夏20g,制大黄10g,桂枝8g,琥珀10g(包煎),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15g,7 剂,每天1 剂,水煎2 次,取汁200mL 分2 次温服。嘱慎服浓茶、咖啡,多与同学交流,舒悦情怀,起居有节。二诊(2014 年5 月18 日):患儿诉疲乏感明显消失,睡眠较前入睡容易,偶有醒来,醒后复睡。昨感风寒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频多,鼻炎复发,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数。守上方,去远志、石菖蒲,酌加荆芥、防风祛风之品,宜原法续进。拟方:柴胡、黄芩各10g,党参12g,生姜8g,红枣、茯苓半夏各20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5g,桂枝8g,制大黄琥珀(包煎)各10g,荆芥、防风各12g,7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14 年5 月25 日:诉已能安然入眠,其余诸症皆明显好转。鼻病已安,前方去荆芥、防风,再进10 剂以巩固之。

按:本案侯老师从患儿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入手,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机枢不利,肝胆郁热化火扰神,发为不寐;肝旺乘脾,脾气虚弱,故见纳差,面色萎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可用以治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的胸满烦惊之症,与本案病机有合拍之处,故投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铅丹而成。本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使陷里之邪,得以枢转而出;加桂枝通阳透达,助小柴胡转出里邪;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惊止烦;制大黄通便泄热和胃;茯苓既可淡渗利水,疏泄三焦,又能宁心安神以止烦惊;去甘草者,不欲其甘缓之性妨碍祛邪也;铅丹缺货,侯老师常以琥珀代之安神。侯老师多用此方治疗郁症、不寐等情志类疾病,配合心理疏导,起居规律调节,常能有效改善睡眠。

3 夜惊案

患者侯某某,女,7 岁,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岗顶村人。因“夜间惊叫1 周余”于2019 年9 月9 日初诊。时值开学之际,患儿初升小学,面临新知识、新环境双重压力,心情焦虑,影响睡眠,家长多次疏导未果。现症夜间寝寐不安,辗转反侧,伴有磨牙,睡中突然坐起,双目紧闭,发出惊叫,唤之不醒,几乎每晚皆发作,自觉心烦,胸中不舒,外阴少许分泌物,胃纳可,大便干,1~2 日1 行,小便无殊。舌质红,苔黄腻,脉数。西医诊断:夜惊。中医诊断:夜惊;辨证属心火内炽,火郁胸膈。治宜清心除烦,安神定惊。方投栀子豉汤、导赤散合二妙散加减。拟方:焦栀子10g,淡豆豉20g,生甘草5g,淡竹叶、黄柏、苍术、生地、枳壳各10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取汁150mL,早晚分2 次温服。嘱家长重视心理辅导,坚定信心,忌食生冷之品。二诊(2019 年9 月17 日):患儿主动交流,焦虑感减轻,胸中不舒之症已缓,家长代诉夜寐渐安,睡中惊叫频次减少,磨牙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舌质红,苔薄腻,脉数。效不更方,上方续服7 剂。1 个多月后患儿因他病就诊,其母亲诉诸症已愈,夜惊未再发。

按: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志,脏和则神安。该患儿五志过极,心火内炽,阳盛而夜间阴不潜阳,心神扰动而致夜间惊叫;心不藏神,故寝寐不安,辗转反侧,自觉心烦;心火上炎,故见磨牙;胸中郁热,气机不利,故见胸中不舒;气不化津,聚水成湿,湿阻下焦,故见外阴分泌物。侯老师认为栀子豉汤证其精神状态特征为“烦”,局部证为“心中懊憹”,本案对应表现为心烦,胸中不舒。栀子豉汤用药精妙,药少力专,栀子为清热除烦良药,淡豆豉其气上浮,有宣透之功,二者相伍为清宣胸中郁热,治心烦懊憹之良方。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由于木通有毒性,师常不用;生地滋阴清热以制心火;淡竹叶清心除烦,引心火下行;生甘草清热解毒。另加二妙散清热燥湿;枳壳理气宽中消滞。同时注重心神调摄,情志调畅,强调正确鼓励孩子,消除消极因素。

4 多寐案

王某某,男,16 岁,学生,浙江省暨阳街道江新社区人。因“白日犯困2 个月余”于2019 年11 月25 日初诊。患儿在读高中,学业繁重,睡眠不足,上课时出现精神不济,疲乏犯困,假期睡眠时间延长后症状减轻,家属恐影响高中学业,遂求诊于侯老师处。否认内科重大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史。现症见白日上课犯困,神疲困乏,时时欲睡,伴鼻塞,夜间晚睡,睡后眠可,体格壮实,面部痤疮,咽部不红,平素汗出少,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有力。西医诊断:睡眠不足综合征。中医诊断:多寐,辨证属太阳表实经气不利,营卫运行受滞。治拟疏利经气,调和营卫。方投葛根汤加味。拟方:葛根25g,炙麻黄12g,桂枝10g,生姜15g,荆芥12g,炙甘草8g,白芍10g,红枣25g,7剂,颗粒剂(景岳堂),开水冲服,每次温服150mL,1天2 次。医嘱患儿调整入睡时间,调节生活起居规律。二诊(2019 年12 月3 日):患儿白日犯困之症明显改善,大便偏干,2 日1 行,小便无殊,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有力,故守上方,改白芍为赤芍,续进7 剂。拟方:葛根25g,炙麻黄12g,桂枝10g,生姜15g,荆芥12g,炙甘草8g,赤芍10g,红枣25g,7 剂,颗粒剂(景岳堂),开水冲服,每次温服150mL,1 天2 次。1 个月后随访患儿白日犯困之症消失。

按:侯老师认为,患儿太阳经表气机不利,卫阳被遏,营阴受滞,营卫之行循行失常,故出现疲乏犯困,时时欲睡;肺主皮毛,肺气郁闭而受邪,故见鼻塞不通;肌表闭塞,故汗出少。葛根汤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其中重用葛根疏利经气,桂枝汤加麻黄一则调和营卫,以利太阳经气运行,二则开腠理之闭塞,再加荆芥祛风解表。二诊时患儿便干,取赤芍之苦寒泻下作用。

猜你喜欢
荆芥营卫龙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架龙骨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荆芥香里夏日爽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龙骨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