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好好看·听琴图(中)

2021-01-03 08:28田玉彬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风入松桐木松风

田玉彬

上一期我们看了宋徽宗《听琴图》的全貌,并初步认识了画中人,然后留下了一个悬念,就是《听琴图》的主题,或者说极大的秘密,隐藏在画轴上方的蔡京的题诗中。题诗一共28 个字,明明白白在那儿摆着,有什么秘密可言呢?下面我们就给它揭揭底。

诗的第一句是“吟徵(zhǐ)调商灶下桐”,其含义极为丰富,解析之前,先要了解几条知识。其一,中国古代基本音阶有五:宫、商、角、徵、羽。《礼记·乐记·乐本》说,“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又说,“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其二,诗句中的“吟”,不是吟唱的意思,而是弹奏古琴的指法,常与“猱(náo)”并称。明人徐《溪山琴况》:“五音活泼之趣,半在吟猱。而吟猱之妙處全在圆满,婉转动荡,无滞无碍,不少不多,以至恰好,谓之圆。”其三,《老子》中说,“治大邦若烹小鲜”,治国就像煮小鱼,很容易煮烂,火候很重要。合而言之,这句诗既是说弹琴,也是说治国。“吟徵”是说处理政事恰好、圆满,“调商”是说对臣子的调用非常高妙。请看道人的双手,右手食指作挑弦之势,左手用大指按弦,似乎在作吟猱。此句中“灶下桐”是一个有名的典故,说的是东汉蔡邕精通音律,是鼓琴高手,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桐木燃烧发出的爆裂声被他听到了,知是做琴好木料,于是把那块桐木抢救出来,制成了一把琴。这个典故的含义是,同样一块桐木,有人用它烧火,有人用它制琴,关键在于有没有善用它的人。现在,这句诗的意思就昭然若揭了:蔡京以灶下桐自喻,极其婉转地阿谀徽宗,表面说“道人”善于“调商吟徵”,实则说徽宗善于发掘人才(从臣子角度谦虚地说废材利用),把国家治理得恰到好处,就像他的高超琴艺一样。历史上蔡京虽被认为是奸臣,但是写诗用典的功夫真是高。首句之后,他又一语双关——“松间疑有入松风”一句,既指微风入松(图中熏炉冒出的轻烟微微向松树方向飘散),又指古琴名曲《风入松》(别称《松风》),将《松风》琴曲微妙意境赋形为“松风”,画意、琴意、诗意合而为一。第四句“似听无弦一弄中”的“无弦”,郑珉中先生认为琴上金徽“殊欠准确”,琴弦本也未绘,是后人补画。此“无弦”使人想到陶渊明抚无弦琴的典故。陶渊明有一把琴,“弦徽不具”,但他照样“弹”,并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也弹,弹的是弦外之音,弹的是高妙的无为,是善于任用人才的“鸣琴而治”。这句当然也是高级的奉承话。第三句“仰窥低审含情客”,红、绿两人代表所有官员用听琴的标准姿势“仰窥、低审”接受了琴曲的熏陶,从而与皇帝心意默契,达到了深度沟通,这正是《听琴图》的主旨所在。

猜你喜欢
风入松桐木松风
风入松
安徽池州桐木坑磁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京剧唢呐曲牌[风入松]渊源及运用研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隔离的松风
宋彦军书画作品
风入松
冷汗
果断选择
果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