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例研究的中职英语教师跟岗访学项目设计

2021-01-03 07:34严金波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

严金波

摘 要:教师培训旨在为其提供学习方法与技能,搭建研究平台,促进专业发展。课例研究是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的行动研究,可运用于教师培训之中。根据培训任务与学员需求,中职英语教师跟岗访学国培项目的落实需依托“课例研究”展开,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课例驱动、研究为本”的项目设计。

关键词:课例研究;中职英语教师;跟岗访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6-0102-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6.014

教师培训旨在提供学习方法与技能,搭建研究平台,促进专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等文件都对此予以关注,各地培训项目已成为职校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江苏省2018年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培训”,所提供的“职业学校教师示范培训项目”之一是“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其中,“英语公共课教师跟岗访学培训”则由笔者所在单位承担。根据任务要求和学员需求,我们依托“课例研究”(Lesson study)理论,开发了“课例驱动、研究为本”的培训项目设计。

一、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的开始。从本期培训任务要求和学员发展需求可以看出,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课例研究”理论的指导。

1.培训要求分析

本次项目的培训对象是江苏省中职学校英语课35周岁以下的20名优秀青年教师,培训周期2年,每年28天(160学时,分4阶段实施,每期7天)。培训内容聚焦“六课”,要求采取“师带徒”“一对一”模式开展备课、说课、教学(即授课)演练,进行评课、研课、磨课等训练,参与基地校教科研活动的跟岗访学。可以理解,该培训项目的实施方式是“跟岗访学”“师徒结对”,主要由教学名师担任“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演练、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及学校和班级的管理等工作;而核心任务则是基于上述“六课”磨练,提升中职英语教师驾驭“课”的能力——高质量课堂教学能力。这样的项目安排直接指向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求参训教师置身于“临床式”研究性学习,要求“课”的磨练与改善需源自“研究”的力量与给养。因此,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应该借助优质“课例”,在“课例研究”中引导中职英语教师展开“六课”练习,追求教学学术,丰富实践智慧。这也响应学者的建议:中职英语教师培训不能脱离教学实践,可采用“课堂观察式”等培训策略,让教师在实质参与中实现英语教学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同步进行[1]。

2.学员需求分析

本项目实际参训的20名学员来自全省20家中职学校。其中,硕士学位8人,本科学历12人;高级讲师3人,其余均为中级以下职称。他们都是单位的英语教学骨干,有13名教师担任英语学科负责人或部门中层干部。开训前的“培训需求调查”发现,学员们专业发展的困境集中在职校生英语基础较弱,学习习惯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等;最大的成长焦虑是职称晋升的压力,因为研究能力不足而写不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申请不到高层次的研究课题。文秋芳等建议,开展行动研究能够促进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2]。因此,项目组可指导学员以“课例”促“课改”,以“研究”助“发展”,将“课例研究”作为他们行动研究能力提升、教科研能力拓展的切入点。

学员们作为优秀的骨干教师,表现出积极参加教学比赛的热情,希望能够在培训期间得到教学理论的指导和真枪实弹的“演习”。为了提高职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近年来江苏省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教学大赛,全省13个地级市也都相应地组织选拔赛。学员非常渴望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样的参训动力正需要“课例”搭台、“研究”给力,“课例研究”应该是他们必备的训练手段和发展工具。可以想象,参赛选手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很难展示优质水准的“课”。实际上,比賽活动一直起着“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作用,推动教师积极分析“课例”,展开“课例研究”,追求精彩课堂。所以,本次项目的培训载体除了跟岗基地学校的英语课堂,更需要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比赛中的获奖课例。

二、课例研究的指导价值

除了上述需求,“课例研究”理论对于本项目还具备自身的指导价值。主要依据是:

首先,就其内涵而言,“课例研究”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分享成果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进步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关于“课”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课例”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之所。这些特征则契合了本次项目“六课”练习的要求,即教学是教师的本职,“课”是教师的生存之道;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与研究者,“课”则是实践的场域,是研究的起点与终点。

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课例研究”已被列入“维基百科”和“全球教育资源库”,拥有了专门研究机构,如英国课例研究小组、哥伦比亚大学课例研究小组、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同时,也被整合进英美教育情境、伊朗教师培训、德国教师教育、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等等。我国学者在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的同时,已将之运用于教师培训之中。例如,实作式教师培训模式,凸显了课例专题报告的指引以及课例的实作、写作与交流[3];以“课例研究”作为教师研修的项目与路径,指导受训者开展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微格教学等演练[4]。对于英语教师成长而言,课例研究有助于提高自主发展意识、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效果[5]。

三、基于课例研究的培训项目设计

依据课例研究的指导价值及培训任务的实际需要,本次跟岗访学项目应指导中职英语教师学做课例研究,解构优质课例,尝试“课”的变革。因此,项目的设计思路:以提升信息时代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能力为主旨,以拓展课例研究能力为基础,依托教学比赛的获奖课例,开展备课、说课、授课、评课、研课、磨课等“六课”训练,推进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异课异构等“课例研究式”学习与实践,即“课例”驱动、“研究”为本,“课例研究”需贯穿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活动安排及培训考核等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1.培训目标突出课例研究能力

如前所述,本次培训应注重课例研究能力的培养与作用。项目的总体目标:落实我国新时代职教改革的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及教师专业标准,帮助参训教师更新职教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立足课堂开展课例研究,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课例研究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中职英语教学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

具体的目标定位:一是帮助参训教师学习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文件,领会《中职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要求,坚定职业教育信念,增强“双师”素质,反思当代国内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明确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与责任;二是通过名师交流、跟岗访学、一对一师带徒等形式,熟悉课例研究方法与外语教学前沿理论,基于获奖课例开展备课、说课、教学演练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评课、研课、磨课训练,培养学员的教学反思意识,提升其教学反思、评课议课、信息化教学等能力;三是带领学员们参与基地校教科研活动,指导他们掌握课例研究的内容、原则与方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申报课题项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培训内容关注课例研究方法

本次项目基于中职学校的改革需要以及英语教师的成长需求,以“研究优质课例、增强教学技能”为中心任务,致力于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专业发展能力等主题培训。项目内容关注课例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项目组将培训内容分解为五项任务、四个模块。

五项任务主要有:一是完善职教信念,指导青年教师学习领会我国现行的职教政策,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论与方法,熟悉涉外工作崗位外语人才的素质需求,认清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明晰专业成长路径,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二是跟踪教学前沿,带领青年教师研读“朗文教师发展译丛”“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前沿论丛”“教育研究方法”等系列文献,掌握外语教学行动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清楚认识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了解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明确中职英语课程目标与功能定位,熟悉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务;更新英语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的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反思教学经历并将经验理论化。三是提升教学技能。指导跟岗教师观摩课堂和教学实验,夯实备课、授课、说课、观课、评课、赛课等课务实践能力;研究国家级或省级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信息化教学比赛的获奖课例,反思中职学生英语技能大赛获奖案例,基于课堂重构开展备课、说课、教学演练,进行评课、研课、磨课训练;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开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四是拓展研究能力。师父导师带领学员参与访学基地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专家导师提供学术指导,引导他们做“反思型研究者”,掌握行动研究方法,开展课例研究,申报课题项目,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能力。五是增强“双师”素质。帮助青年教师积极考取翻译类、商务英语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证书,努力适应“双师型”职教师资要求,为江苏省中职英语教学打造一批高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

四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现代职教理念模块,涉及中职教育改革对英语公共课的挑战,国际职业教育与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校企合作下行业英语课程开发及涉外人才需求调研,师德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英语教师“双师型”成长路径指导,中职名师成长对话,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英语课程标准、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和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二是外语教学前沿模块,阅读“朗文教师发展译丛”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前沿论丛”的文献,掌握外语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前沿成果,理解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专门用途英语等教学新思维,学习外语信息化教学理论。三是教学技能提升模块,含有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行业英语教学、英语文化与英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双师”素养,基地校名师示范课观摩与研讨,跟岗实践英语课堂教学的备课、说课、公开课及评课、研课和磨课等课例训练,以及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信息化教学比赛等获奖课例的重构。四是教研能力拓展模块,学习《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和《学做课例研究》等文献,掌握教研方法,剖析中职英语教学改革,钻研学术论文写作、项目设计与课题申报。

3.培训活动指向课例研究操作

本次项目执行“跟岗访学、师徒结对”的培训方式:每期7天的培训时间里,学员们5天在培训基地的中职学校跟岗学习,2天在高校(笔者所在单位)集中研修。具体的行动需以课例研究作为抓手,展开“六课”练习。例如,第二期的培训课表,两天集中学习时,学员们与大学教授面对面研讨“英语教学理论与职校英语教学实践”和“课例驱动下职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发展”,分享“跟岗访学反思报告”,围绕“信息化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的合作研讨,以及“英语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展示;在5天的跟岗访学中,除了课堂观摩、亲自授课、校内教研活动或校外教学基地考察,还要分析“全国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奖视频”或“全国中职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获奖视频”,并根据行动研究理论和课例研究方法对获奖课例进行同课同构/异构、异课同构/异构等活动。整体而言,项目组将培训活动方式设计为以下5项:

第一,集中研修、专家指导。实行“双导师制”,除了基地校的“师父导师”,每位学员还拥有1名“学术导师”。这些导师是聘请的大学专家,每位专家负责1个基地校。除了定期集中研修时每段2天的理论指导,这些专家随时通过电话、微信或QQ联系学员,还需亲临基地校当面指导他们的跟岗实践,把脉、释疑、解惑,从学术层面服务“以课例促教改”“以课例促研究”等活动。

第二,基地浸润、师父带教。依据现代自身认知理论,教师培训需以教育现场为学习境域,基于心智、身体及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来促进教师生命的整全发展[6]。本次培训选定的“教育现场”是苏州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无锡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及常熟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跟岗基地学校,每个基地分配4名学员。依托基地校的校园文化浸润,采取“师带徒”“一对一”的模式,指导学员基于课例分析开展教学演练、磨课训练以及教科研活动等内容的跟岗访学体验。

第三,“理实”一体、优课驱动。基于职业教育、外语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师发展等相关前沿理论的学习及课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指导跟岗教师观摩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国家级或省级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信息化教学比赛等获奖课例,开展“六课”训练及教科研活动。

第四,实地考察、反思教学。带领学员实地考察苏州知名的涉外企业,通过访谈、问卷掌握企业及员工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和对英语教学的建议,反思个人教学实践的课例,分析全国中职学生英语技能大赛获奖案例,构想中职英语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

第五,网络研修、返岗实践。与基地校共同开发有关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的网络课程供学员学习,并以微信群和QQ群为平台,大学专家参与,引导学员网上研讨、展示成果、分享经验;鼓励他们借助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学员返校之后,导师跟踪服务,指导他们运用培训所学改革英语课堂,学会解读课程、教材、学生等教学要素,总结提炼个性化与特色化教学模式,尝试行动/课例研究,申报研究项目,生成教案創新、信息化教学设计、教科研论文、课题研究设计等相关成果。

4.培训考核注重课例研究展示

考核评价是本次项目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需重视参训教师课例研究成果的展示,引导他们拓展课例研究能力和反思性实践能力。本培训项目采取平时考核与作业成果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是跟岗学习活动表现、培训纪律遵守状况等。作业成果则要求:(1)跟岗访学期间,每天完成1篇课例反思型“学习日志”;(2)每个阶段完成1篇“访学反思报告”和1份有关课堂重构的“教学设计”;(3)第一年培训结束时需上交1篇关于课例研究的读书笔记,并上交微课制作成果参加培训班“信息化教学微课设计”评比;(4)第二年培训结束时需上交1份基于课例研究的论文或者课题申报书,完成一次教案设计及其说课课件参加培训班“教学技能比赛”。这些成果将计入学员培训档案,作为培训成绩综合评定的主要依据。

本项目实施1年多来,已有3位学员获得市厅级课题,4位学员在2019年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中取得佳绩。其中,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薛丹丹老师荣获市第一名、省二等奖。

四、结语

课例研究有助于被培训教师认清教学本质或教学学术: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研一体,而非“二元对立”。骨干教师乃至教学名师的成长正是基于经验与反思交织的实践智慧,解读课程、教材及学生等课堂要素,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探究。正因如此,上级推出的跟岗访学国培项目就是希望在“六课”演练中,提供一种能够指导学员研习如何教学并自主发展教学专长的机会与路径——课例研究,同时也是在邀约更多教师学做课例研究,实现教学技能与研究能力“共融共进”。本项目的设计仅是一次尝试,希望课例研究能在中职英语教师的培训与成长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道宣,赖蓉莎,江世勇.中职英语教师有效性培训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58-62.

[2]文秋芳,张虹.倾听来自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心声[J].外语教学,2017(1):67-72.

[3]杨玉东.基于课例研究的实作式教师教育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0(5):76-78+82.

[4]齐渝华,刘悦,张汉林,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索教师研修的新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92-97.

[5]任庆梅.以课例研究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英语教师,2011(10):45-49.

[6]王会亭.教师具身培训的原则要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6-10.

(责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学方法改进及案例分析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培训项目在顺义区杨镇一中举行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整体思维: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路径
培养学生由函数图象观察、推导函数性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