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研究

2021-01-03 19:52贺莹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

贺莹莹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作为一门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能自主思考,改掉凡事依赖教师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萌生的一种有自己特点的带有创造性见解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为了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一、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动,学习早就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了,新课改提倡学生要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分享和交流学习经验,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比如在学习求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可是应该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教师可以先给课堂留出悬念,让学生合作交流。先是剪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发现,把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可以折成一个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一个的一半抵消,还剩下一半,因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还有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的三角形底的2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教师总结发现,学生合作交流不仅得出了正确求三角形面积的答案,还研究出两种不同的求面积方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一字开花,多方联想

发散性思维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发散性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呈现“一字开花”的美丽结局。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建筑公司要修一条320米长的水渠,前3天修了120米,那么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几天能修完这条水渠?学生可能只会列出如下的算式:(1)320÷(120÷3)-3;(2)(320-120)÷(120÷3)。此时教师不要过早做评价,可以进一步引导:除了从天数出发做减法、从剩下的工作量出发做除法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余下的天数?围绕“前3天修了120米”,除了可以计算“每天修几米”外,还可以计算什么?剩下的天数与前边的3天大约是几倍关系?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就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并得出创新的解答方法:(3)3÷120×(320-120);(4)3÷120×320-3;(5)3×(320÷120)-3;(6)3×[(320-120)÷120]。

三、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打破我们以往的思维定式,寻求变异,把已有的材料和信息,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便于理解。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同一问题的不同形式结合起来,寻求变化中的不变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維的发展。为此,要重视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变式训练,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同一问题的不同形式结合起来,寻求变化中的不变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保持发散思维。例如,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尝试解答,就能巩固一类已学过的应用题。三年级上册有一道题,“三(1)班有32张彩纸,做小花用去8张。把它编成一道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并尝试解答。”以这一题为蓝本,可以变形出不同的题目,比如编出的应用题“三(1)班有32张彩纸,做小花用去8张,又买来了12张,现在有多少张彩纸?(加减混合计算)”“三(1)班有32张彩纸,做小花用去8张,剩下的分给4个小组做小旗,平均每组分到几张?(减法、除法混合计算)”。通过这样的一题多编的活动,学生激烈地讨论汇报,在相互交流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补充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四、开发逆向思维能力

正常情况下,多数人都会使用常规的思路去解决和分析问题,但数学学科更讲究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学科可能并不会像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样,只能通过正向的方式才能解决,甚至学生需要对题目进行逆向的分析,才能让题目能正确的解决出来。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不可让学生走入“死胡同”,否则这样的行为只能让学生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也无法得到答案的有效解决。而逆向思维的习惯能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之后的乐趣。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一种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推理和演示等方式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培养出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一个可供学生拾级而上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平台,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要兼顾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营造真诚和谐的、有助创新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衡庆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1(02):16.

[2]钱建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四)[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3]郭志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研究[J].读写算,2019(25):150.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
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紧扣读写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