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2021-01-03 20:09杨旭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旭东

摘要: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下重要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相同步,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群众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群众文化的建设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娱乐性服务也越完善,人们逐步从物质转变为精神服务方面的追求,这也象征社会发展正步入高质量的黄金时期,是社会走向先进、文明的重要体现。发展群众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这对于继承和发展民间的一些古老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既可以保护民间文化的物质,也能够其有效传承。因此,这里就围绕着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做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引言:

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细致研究会发现,当人的物质需求逐步转变为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以后,文化这种作为精神信仰的物质便能够在其中发酵。这既寓意着中国社会趋于和谐稳定,文化价值所传递的精神内涵逐步被更多人所挖掘,而群众文化与非遗传承之间的关联也正如文化价值精神一样,形成以文化为媒介的精神联系,是社会走入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象征,因此,这里就讨论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1、群众文化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关系不可分割

对于非遗传承而言,被人们称为劳动文化遗产,从这个名称也可以说明,非遗传承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属于群众,属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非遗传承可以说是群众某个时期遗留的产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精神信仰,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人们保留的独特精神传统,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文化。古语曰:“昔蓝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则言语来自于《吕氏春秋》中《古乐篇》篇所讲,其中就描述了一个普通至极的生活劳动场景,而这些都来自于群众生活中日常的素材。我国文豪鲁迅先生认为,以往的人们不善于讲话,但在共同创造劳动价值的环节,就需要通过想法与意见产生必要的联系,因此交流是达成意见的首要条件,若在活动中有人觉得累,就需要有人去大声,有人敢言,当有一个人喊道:“杭育杭育”,这个时候可能群众才会真正意识到身体是该休息了。这就是一种创作,如果将这种内容以某种记号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这就是文学。我们现在接触的戏剧、相声、民谣都是劳动人民在工作中创作出来传递情感与想法的一种语言,是一种感悟,也是文化象征的一种替代。而這些记录和感悟成为他们生产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在社会的发展中,可能会一次次被传递,一直保留至今,因此,劳动者是自发的群众文化创作者。

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劳动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法脱离与群众文化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于这几点:

第一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在生活、劳动中创作或者创造出来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的内容,具有趣味性与消遣性。如民间文化中的戏剧、民间山水画、山歌等,都是群众创造的结晶。纵观目前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民歌都是来源于繁重的劳作中,并且歌曲的节奏,韵律符合劳动者行为特征,是劳动群体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像是流传至今的罗山皮影戏,其表演过程与其他地方的戏曲表演有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群众文化历史是深远的,而非物质遗产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很多群众文化、非物质遗产都具有民族特征,文化特征,娱乐特征,具有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群众文化的教育意味。

最后一点事是,群众文化要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要依靠非物质遗产。要发挥文化艺术的在社会的影响力,需要群众文化这个平台来做宣传,而整个平台中影响力最广的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群众文化能够强化社会精神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就如我国现代社会积极发展小康社会,也是群众力量在其中起到表率作用。

2群众肩负着文化遗产继承与发扬的使命

文化是精神、历史底蕴的象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文化为激励,这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必走之路。而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群众去发扬,去继承。

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保护的力度,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及法律法规。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甚至也设定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让更多民众知道非物质遗产,去保护、继承并发扬,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收获颇丰。虽然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额外因素,如外来文化对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影响。改革开发以后,我国积极与世界共筑商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长城,也让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流入国内,有一些文化内容与我国社会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相悖,我们在发展中需要时刻警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自身的传统文化,保护并发展自身的文化传统,并继承发扬非遗传统文化遗产。

所以对于文化工作者应该满足一下条件: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好文化整理及推广工作。

其次是积极挽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应当给与扶持和关心,促进民间艺术活动的发展。

最后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时代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能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发展和推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群众文化需要新的时代因素的注入以成为适应新时代的艺术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工作者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做到继承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和发展,做到推陈出新,吸取文化精华同时赋予其时代精神,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的非物质文化。

参考文献:

[1]卢姗姗.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J].参花(上),2021(06):48-49.

[2]赵燕燕.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文化产业,2020(24):155-156.

[3]吴悠.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2):16-17.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