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种植技术及园林应用分析

2021-01-03 01:55陈玮钦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

陈玮钦

摘 要 广东省海岸区大多为盐碱地,需要对土壤进行技术改良后方可种植植物。基于此,分析广东地区耐盐植物种植应用现状,从园林施工的角度分析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景观园林施工的契合点,最后结合具体园林项目,总结出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滨海园林景观结合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 土壤改良;耐盐植物;滨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53

在广东省沿海地区,盐碱地利用率低下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费,并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通过开发利用盐碱地,将其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创建绿色休闲空间,实现将盐碱地变废为宝,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效益。在总结广东地区耐盐植物应用选择原则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种植技术,同时结合相关园林应用实例,提出广东滨海地区乡土耐盐植物种植技术策略。希望能为类似滨海地区耐盐植物种植和绿化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价值,解决滨海地区盐碱地园林绿化种植的生态问题。

1 广东省滨海地区耐盐植物应用选择原则

耐盐植物是指具有强盐耐受能力且能够适应盐碱环境,在盐碱地土壤中能良好生长的植物。结合调查和相关文献,广东省滨海耐盐植物品种丰富,共有84科240多种,其中耐盐植物种类较多的优势科为豆科、菊科、莎草科和禾本科,可合理应用广东滨海地区相关园林工程中[1]。结合广东省耐盐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应用情况分析,对于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应用种类差别不大,而对于草本种类的应用较多,藤本植物应用种类最少,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广东海岸植被应用以灌木、小乔木和草本植物为主[2]。结合广东地区耐盐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一些园林工程应用经验总结,对广东滨海乡土耐盐植物种植合理选择原则总结如下。

1.1 耐盐能力强

广东省滨海地区潮上带部分土地为盐碱地,含盐量较高,一般1 m土层的含盐量为0.3%~1.2%(3~

12 g·kg-1)。结合大多数植物无法适应含盐量大于0.6%的土壤中的习性分析,在滨海这些盐碱地的植物应用中尽快选择耐盐程度在中度及以上的植物。

1.2 抗风

广东省滨海地区容易受台风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滨海盐碱地植物选择上,除了耐盐能力强外,所选植物还要具备较强的抗风能力。为了提高对海岸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一些海滨生境的野生植物、草本、藤本都呈现出匍匐、多刺,乔灌木矮化等特点[2]。

1.3 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高

滨海盐碱地土质较差,所选植物应具备获取和繁殖容易、对土质要求不高和适应性强等特征,不需要依赖于某些特殊光、热、水土就能正常生长。根据在野外考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应尽量选择滨分布范围较广、生境多样性较高的植物于海盐碱地园林绿化项目中。

1.4 抗旱耐涝能力强

广东省夏季雨量集中,滨海盐碱地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自然条件较差,加上长期受到风吹和砂土的保水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快,使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均缺水,会呈现出洪涝旱碱共存的特点。因此,海滨盐碱地应尽量选择抗旱耐涝的绿化植物。

1.5 观赏价值高

城市的滨海区是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植物作为滨海区域的活景观,在土壤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选择外形和花果等各项指标的形态、色彩和轮廓等观赏效果好的植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在土壤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2 广东省滨海地区耐盐植物种植应用现状

广东省地处我国大陆的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园林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广东陆地海岸线长达3 368.1 km,但在海岸绿化时,由于植物选择不合理、种植技术应用不当,导致部分植物受到盐害影响,景观效果偏差,加大绿化养护后期成本。

2.1 耐盐植物生长土壤环境差

经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广东沿海部分区域水质盐碱度较高,土壤为盐碱土壤,土壤EC值已经远超于种植土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且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区域属于近海区域,且周边存在污水等污染物排放。土壤问题直接影响耐盐植物的生长效果,因此进行耐盐植物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改善当前植被过于单一和景观生态效果差的现状,丰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2.2 耐盐植物未能被合理开发利用

邹纯清等调查得知,深圳市主要海滨区域出现盐害症状的植物高达40多种,占滨海区园林植物总数的30%左右[2]。同时在广东省全面统计的240种耐盐乡土植物中,只有30多种被应用于滨海区域园林绿化工程中,约占全省耐盐乡土植物总种数的13%[2]。这两种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省地区虽然耐盐植物丰富,但未能被合理开发利用,部分滨海区园林工程未能做到因地制宜选择合理他乡土耐盐植物。

2.3 植物配置不当,生态系统脆弱

滨海地区环境较为恶劣,园林绿化中除了需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外,进行合理的植物的配置也是非常关键。然而结合广东部分地区的滨海绿化建设现状分析,配置结构单一,植被稀薄,景观效果差,且忽视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营造,导致病虫害严重,植物死亡率上升,后期维护和管理费用上升。

3 广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种植技术

3.1 创造适宜的耐盐植物生长条件

耐盐植物生长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有适宜的土壤。结合盐碱土壤性质,现状植物生长不良的特点,需要对土壤进行技术改良后方可进行植物的种植。滨海盐碱地的排盐技术与改良措施多样,每种技术的排盐效果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以生态理论为基础,根据当地土壤环境、地下水位埋深、气候等条件及不同植物的根系深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开创新思路,将各种技术在设计中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不同技术的各自优势,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排盐方法。排盐技术的系统化有利于克服某单一的技术不足,达到更好的土壤改良效果。针对目前滨海地区本土绿化植物种类少、生态多样性脆弱、植被群落稳定性急剧下降等现状问题,在加强对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评价基础上,以土壤和水体背景值为绿化与生态修复改造的依据。在土壤改良前,对土壤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属微碱性滨海盐土,绿地土壤有机质结果未能符合当地园林绿化种植土最低要求。经过现场多点取样分析,确定多种改良技术,如树穴土改良、表层土改良和结构性改良等技术。结构性改良的排隔盐法工艺在广东滨海地区具体工程的土壤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

3.2 植物生态性种植和耐盐植物群落构建

如何通过绿化改造,满足滨海地区景观的生态性需求,建立一个连续的景观生态廊道,提高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和联动性是滨海地区耐盐植物绿化改造施工的重要思路问题之一。

广东滨海地区耐盐乡土植物种植,应尽量选择耐盐程度较高、具备抗旱、耐水湿、抗风的植物。结合广东地区园林绿化工程大多在潮上带土地,可以选择真红树植物(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如海榄雌、海漆、红海兰、红树、角果木,榄李、老鼠簕、木榄、秋茄、桐花树及卤蕨等[3]。

在耐盐植物群落构建上,根据生态位原理,合理选择现用乡土苗木和适当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进行不同主题的植物群落营造,发挥耐盐抗风能力,且能满足滨海景观观赏性和生态效益多种需求。注重植物群落有机更新,结合常绿树种抗风能力比落叶树种强、阔叶树种比针叶树种更耐盐雾的特点,优先合理进行植物品种正确选择,充分发挥广东地区耐盐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滨海地区园林工程植物品种资源的拓展和生态营造。

3.3 滨海乡土耐盐植物综合养护技术

完成种植后,一般进入全面养护管理阶段。正确认识滨海耐盐植物种植工程的特殊性,如环境的复杂性和气候的多变性、生态系统脆弱性、土壤盐碱性的长期危害性和淡水的长期稀缺性[4]。结合这些特殊性针对性制定科学养护措施。

3.3.1 合理施肥

园林绿化的土壤改良与合理施肥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巩固工程改土治碱的成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2个方面。1)施有机肥,在有利条件的地段可施加绿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特点,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同时混合一定量的碧糠,改良土壤结构。2)定时深翻,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增强,盐碱淋溶加快。

3.3.2 水分管理

1)通过合理灌溉,根据“大水压碱、小水引碱”的治盐经验,要做到大雨排水,小雨灌水。2)围捻蓄水,充分利用雨水,苗木定植后及时做好围捻,用人工浇水和蓄积雨水进行洗盐淋碱[5]。

3.3.3 病虫害防治

滨海盐碱地特殊的外部环境,会对树势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如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炭疽病、细叶结缕草锈病及草坪褐斑病等。因此滨海地区耐盐植物的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摸清滨海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习性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的研究,如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黑光灯、性外激素等现代防治策略消灭害虫。

4 广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园林应用实践

4.1 项目概况

深圳前海片区景观工程中,以园林绿化工程为主,包含绿化种植、土壤改良、土壤换填、园建工程等,深圳前海片区属于滨海、填海地带。检测结果显示,深圳前海片区绿地土壤基本上是砂壤土,土壤容重在1.36~1.80 g/cm3,绿地土壤pH值在5.65~8.91,有机质在18.8~38.6 g·kg-1。pH值在绿地种植要求5.0~8.3的占比57.7%,超出8.3(在8.30~8.91)的占比42.3%。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会伤害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

4.2 廣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园林应用策略

从含盐量、pH值及有机物等主要指标来看,前海项目的土壤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在绿化种植前需要进行现场取样化验,依据化验成分进行科学有效的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改土降盐,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立地条件。结合该项目的土壤特征,综合使用了截盐沟,防盐层,盐碱地改良及耐盐植物选择等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防盐层排碱蓄淡是调节土壤pH值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可以通过雨水对土壤的淋洗,使土壤中的盐分随着雨水不断流向沟、河道,从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

前海片区耐盐植物选择上,主要包括红树林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及河畔林植物。如前海红树林植物选择以本地种为主,在考虑前海水廊道景观要求基础上,主要选择植物种类有桐花树、白骨壤、秋茄、木榄、老鼠簕、卤蕨及黄槿等。

在原有植物长势不好的地段,项目组通过深耕整地,疏松土壤和拌和有机肥,使原场地的土壤含盐量下降60%~80%。上述方法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透水透气性,为新苗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

对于覆土较厚、填土量大、地型较高的地区,采用场外取土,场地外拌和的方法:将符合种植标准的土壤从土源地运到拌和场,用大型挖掘机按照试验确定的比例拌和有机肥、泥炭土、蚯蚓肥,再由大型货车将改良种植土运至场地后均匀摊平。种植穴换土,在新种乔木树穴底层及侧面超挖50 cm以填充改良种植土,对泥头形成杯状保护,并加设排水措施。在地被种植区,对表面60~80 cm深的土壤进行改良种植土换填。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滨海地区的绿化与生态修复是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进行滨海地区耐盐植物种植和园林绿化改造过程中,重点以当地的乡土耐盐植物为基础开展绿化和生态修复,打造立体化、多层次、多功能、有机循序绿化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慧明,李娜娜.城市园林新技术及其技术难点分析[J].绿色科技,2015(8):104-105.

[2] 唐春艳,张奎汉,白晶晶,等.广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J].广东园林,2016,38(2):43-47.

[3] 邹纯清,戴耀良,史正军,等.深圳滨海地区园林植物应用调查及盐害分析[J].广东园林,2013,35

(6):62-68.

[4] 黄建荣,李子华,郭淑红,等.广东海陵岛滨海植物资源调查与造景应用效果研究[J].广东园林,2015,37(3):10-13.

[5] 杨帆,王志春,马红媛,等.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J].生态学报,2016,36(22):7054-70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
沙地幼梨树行间套作大豆高效种植技术
城市剩余污泥在铁矿尾矿库生态修复中的试验
东北地区保护性耕种对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
生物炭施入对农田土壤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施用脱硫废弃物对宁夏盐碱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