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枣树资源调查与保护

2021-01-04 07:39司马星晨潘兴杰李新岗
经济林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酸枣树树龄古树

司马星晨,潘兴杰,李新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枣Ziziphus jujubaMill.也称为中国枣,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果,可鲜食、制干、加工为蜜枣等多种加工品,枣产业一直是我国黄河流域重要的区域特色产业。酸枣Z.jujubavar.spinosaHu 是枣的野生类型,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古枣树和古酸枣树均具较高的资源利用和文化价值,其不仅作为我国枣遗传演化的历史见证,而且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枣树是自然选择与历传承遗留下来的农业历史文化遗产,但很多古酸枣树濒临灭绝,古枣树资源也越来越少。一方面城市扩张直接造成了很多古枣树被毁坏,如机场、道路建设对古枣树的破坏;另一方面,因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古枣树与古酸枣树的生长和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其存活也深受影响;枣疯病的危害也是导致古枣树和古酸枣树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我国古枣树和古酸枣树资源及其保护,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枣树资源现状,也有利于精准保护古枣树和古酸枣树及其生存环境,更有利于保护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2-3]。枣果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我国已有7 000年的枣采摘利用和栽培历史,现存的古枣树和古酸枣树其树龄最长的有2 000 多a, 烙有历史的印迹,是重要的遗传资源[1,4]。因此,古枣树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但是,一直以来,古枣树资源未得到较多的关注,而相关研究又仅限于古枣树的移植技术[5]、树体更新复壮技术[6]和枣疯病防治[7]等方面。此外,部分地区在有关古树名木的普查过程中对古枣树也有少量的记录,但记录不够全面。而针对全国古枣树的资源分布、利用评价、生产保护和古枣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却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古枣树资源保护和评价方法。为给我国古枣树、古酸枣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我国的古枣树、古酸枣树资源及其保护方式和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以来,我们对全国1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 个枣产区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树、古酸枣树进行了调查。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5],古树即生长100年以上的大树,按树龄可将古树的等级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树龄在500 a 以上的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为300 ~499 a 的为国家二级古树,树龄为100 ~299 a 的为国家三级古树。本研究只针对树龄分别为300 ~499、500 ~999、1 000 a 以上的国家二级和国家一级古枣树和古酸枣树进行调查和统计。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枣树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不同树龄古枣树资源及其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发现,全国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树约有10 万株,其中树龄在1 000 a 以上的古枣树有45 株,树龄为500 ~999 a 的古枣树有8 742 株,树龄为300 ~499 a 的古枣树有90 669 株。著名的古枣树品种有山东庆云的唐枣(长红枣)、山东宁阳县的圆铃枣、陕西佳县的油枣、陕西清涧的木枣等。我国的古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四川等10 个 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树,山东的最多,约占全国的36.7%,甘肃与河南的分别占全国的27.5%和12.6%,陕西与山西的分别占全国的8.4%和6.35%,天津与河北的分别占全国的3.4%和2.6%,宁夏的占全国的3.1%,四川和北京共有21 株,占全国的0.4%。

表1 我国古枣树资源分布情况Table 1 Ancient jujube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我国千年以上古枣树的分布情况见表2。千年以上的古枣树,河南省最多,共有20 株,其品种均为扁核酸;其次是山东省,共有14 株,其中金丝小枣12 株、长红枣2 株、圆铃枣1 株;陕西省有7 株,其中木枣6 株、阎良相枣1 株;山西省有2 株,均为壶瓶枣;河北省有1 株,为金丝小枣。树龄最大的古枣树是位于山东庆云周尹村的长红枣(也称唐枣),其树龄约有1 400 a。

表2 我国千年以上古枣树的分布情况Table 2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jujube trees grown for more than 1 000 y in China

我国不同品种类别不同树龄古枣树资源的调查结果见表3。按古枣树的品种类别划分,制干品种有17 个,鲜食品种有5 个,制干和鲜食兼用品种有10 个。就古枣树的品种数而言,全国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树其品种数共有32 个。甘肃与山西省的古枣树其品种数最多,分别有6 和8 个;且北方古枣树其品种数的占比最大,南方古枣树的品种数只有1 个(即四川三台县的崭山米枣)。就单个品种的古枣树株数而言,金丝小枣古树最多,全国约有35 713 株,占全国的35.9%。

表3 我国古枣树的品种与数量†Table 3 Varieties and quantity of ancient jujube trees in China

调查中还发现,传统枣产区由于成熟期阴雨裂果和效益下滑,2013年以来,山东、河北、天津和河南等产区的金丝小枣、灰枣等古树资源成千上万被砍伐。如有上千年栽培历史的金丝小枣,2007年 全国面积183 333.3 hm2,挂果面积160 000 hm2,到 2018年,全国面积却不足26 666.67 hm2;河南的灰枣也因机场、道路和城市发展而被砍伐,其中包括百年以上的古灰枣树已被砍伐。另外,四川三台县的崭山米枣,2014年营建的300 多株的百年古树保护区,2016年因枣疯病的危害致死而被毁。

2.2 古酸枣树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不同树龄古酸枣资源及其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4。全国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酸枣树有482 株,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太行山区、燕山和胶东半岛,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辽宁等1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古枣树的分布情况一样,古酸枣树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其中,陕西省最多,约有338 株,占全国古酸枣树总数的70%。

表4 我国古酸枣资源分布情况Table 4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wild jujube resource in China

我国千年以上古酸枣树的分布情况见表5。全国树龄超过千年的古酸枣树共计16 株,其中,山东最多(5 株),甘肃1 株,陕西4 株,山西2 株,河南1 株,天津1 株,河北2 株。树龄最大的是山西省高平市石末村的古酸枣,其树龄约有2 000 a。 古酸枣作为重要的资源,同时每年有一定产量的酸枣仁,其有药用、果用作用,还可用作种子[4]。

调查发现,一些古酸枣树因病或人为因素致死。如铜川市印台区水沟村的1 株古酸枣树,其树龄有1 200 a,树高4.0 m,胸径1.8 m, 2014年自然死亡;延安市甘泉县道镇东沟剪子叉的古酸枣树,其树龄有600 a,树高11.6 m,胸径 1.6 m,2015年因枣疯病致死;延安市宜川县云岩赵家咀的古酸枣树,其树龄约有1 000 a,树高3.0 m,胸径2.0 m,2014年因修路而致死。濒临死亡的还有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的2 株古酸枣树,其树龄均有500 a,树高6 m,胸径2 m,2015年已严重感染枣疯病,其主体均已死亡。因此,对古酸枣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

2) 在支臂与牵引臂间增加转接件以放置机械式拉力表(量程0~10 kN,引用误差<2% F.S,使用前进行零位标校);

表5 我国千年以上古酸枣树的分布情况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wild jujube trees over 1 000 y in China

2.3 古枣树资源保护

依据原建设部于2000年颁发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 号),对古枣树进行分级、建档、登记与保护[8-9],其资源保护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2.3.1 资源圃迁地保护

资源圃亦称种质资源圃、田间基因库,是保存活体种质资源的园地。国家枣种质资源圃地处山西太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占地14 hm2,始建于1960年,现保存各类枣种质630 多份。另外,河北沧县国家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占地40 hm2,保存资源约有560 份。此外,各省、自治区的科教单位都保存了各类不同的种质资源。各类资源圃现保存了我国的32 个古枣树资源 (表1)[10]。古枣树品种群内变异多样,每个品种群内都选育出了多个品种,如冬枣已选育7个品种,金丝小枣已选育出约50 个品种,中阳木枣已选育出19 个品种[4,11],但资源圃中保存的资源其品种内的变异有限,每个品种多保存一到几个资源。所以,依据品种内的多样性、丰富度、珍贵性和品种间的关系,确定保护品种内变异,对重要品种资源设立保护区(如河南新郑栗元史村古枣树保护区、山西稷山板枣古树保护区等),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资源可能成为未来规模化栽培基地的主导品种。

2.3.2 原产地管理保护

将集中的古枣树、古枣园划定保护区,落实古枣树保护单位或管护人,主要措施有如下几条。

1)申报分级登记管理保护。登记管理保护的古枣树,有单独古枣树保护和设立古树群保护区两类[10-11]。前者多为千年古枣树、古酸枣树的保护,即单独登记挂牌并设立围栏保护,如山东庆云周尹村的树龄为1 400 a 的唐枣、山西高平市石末村的树龄为2 000 a 的古酸枣,其保护方式均属此类。后者多为古枣园、古枣树群的保护,如山西稷山的板枣、河南新郑栗元史村的灰枣和鸡心枣、陕西佳县泥河沟的油枣等,当地就建立了保护区进行保护。新郑市政府早在1997年就曾建立了保护区立碑保护,当时新郑市辖区内百年以上的古枣树将近60 万株,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树有 1 万余株,树龄在500 a 以上的古枣树约有2 400 株, 保护区的古枣树均被挂牌保护。该市仅孟庄镇栗元史村就有古枣树112.9 hm2,其中树龄在500 a以上的古枣树就有1 497 株,对这些古枣树都实行了单株挂牌保护;另外,树龄为300 ~499 a 的古枣树有4 066 株,树龄为100 ~299 a 的古枣树有上万株。新郑市还成立了“中华古枣树保护地”,建立了古枣树档案和古枣树志愿者网络,以监控古枣树的保护状况。

2)地方管理保护。有些地方的古枣树群并没有进行分级登记保护,但当地也进行了一定的管护。如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为了保护沧州本地的金丝小枣古树,通过土地流转,在该县陈高官村建立了占地约13.3 hm2的古枣园。其中陈高官村高官乡栽培金丝小枣的历史悠久,在当地面积为 2 800 hm2的耕地中就有2 000 hm2的枣树,其占耕地面积的71%。沧州市献县面积约为13.3 hm2的古枣园内的古枣树其树龄均约有400 a;在此古枣园的周边,有公司流转土地,开展了集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活动[12]。全国很多地方对古枣树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如兰州周边农户采用农家乐等经营模式对兰州圆枣古树进行保护和利用。

古枣树的管理保护,还包括生存环境的管理,如疏松土壤、灌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将古树保护具体落实到每一棵树,挂牌归档,建立信息档案,观察其生长状况,进行科学管护;安装加固防护栏,给古枣树提供安全空间;组织技术人员给生长衰弱的古枣树会诊,确定其病因,及时进行科学防治[3,13-14]。

2.3.3 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申遗,加强古枣树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古枣树历经华夏民族的荣辱与变迁,并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5-17]。树龄最长的山东庆云唐枣,其树龄约有1 400 a,栽植于南北朝齐国时代,曾有瓦岗山英雄罗成将军拴马的典故;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的圆铃枣,其树龄有1 000 a,被誉为“枣树王”;山东省乐陵市的金丝小枣,其树龄约有1 000 a,曾被乾隆皇帝题为“枣王”;陕西清涧王宿里的木枣,其树龄约有1 300 a,于唐朝公元618—907年间栽植,该地曾经是明末农民领袖李闯王的留宿之地,故其被称为“王宿里”,也是唐代李世民屯兵和路过夜宿之地,故其也被称为“唐王寨”[4]。我国古枣树文化保护主要涉及地方、国家和世界文化保护3 个层次。

1)地方文化保护。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古枣树保护区,有上千年的枣栽培历史, 1997年,新郑市政府立碑保护古枣树,保护区内的灰枣、鸡心枣古枣树树龄均约有600 a。该保护区 内,分别立有“枣树王”“将军树”“三官树”“二枣王”的石碑,其上记载了明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携3 位大臣来古枣园的历史传说。2013年,“新郑枣树传说”被选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该枣园也被纳入新郑市的“中华古枣树保护地”。

这些古枣树及其传说,见证了古枣树的人文历史,具有传播历史、内涵丰富、乡土气息浓郁、民间特点突出的特征,富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河北省黄骅市拥有我国第一个树木类文物遗存——聚馆古贡枣园,该园现存古冬枣树1 067 株,这些古树枝繁叶茂,被誉为我国冬枣的“活化石”。这里保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年代最久远的原始冬枣林,其中树龄在600 a 以上者有198 株。正是由于冬枣古树资源的保护和历史传承,才促使我国品质最优、产业规模最大的鲜食冬枣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冬枣产业基地的规模约有120 000 hm2,年产值约160亿元,最有名的是面积为26 666.67 hm2的大荔设施冬枣,其年产值约50 亿元。黄烨市则利用冬枣古树发展冬枣栽培基地20 000 hm2,形成了年产值近10 亿元的冬枣产业,已成为我国对古枣树进行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典范[4]。陕西省佳县泥河沟的佳县油枣,其树龄最大的约有1 400 a,2013年已被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现保存有千年枣树群落,故该村有“天下红枣第一村”的美誉,该群落的总面积为2.4 hm2,该群落中有百年以上的佳县油枣古树1 100 余株;其中,干周在3 m 以上的有3 株,干周在2 m 以上的有30 株,干周在1.5 m 以上的有106 株,干周在1 m左右的有300 余株。该古枣树群是我国目前保存完好的千年人工古枣树群,记载了中国枣的起源与发展,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传承了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枣树“活化石”,是我们保护、挖掘、整理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标本[2,4-5]。此外,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的黄帝古枣园,其面积在45.3 hm2以上,相传为轩辕黄帝带领群臣栽植枣树的地方。该古枣园内至今仍有568 棵树龄在500 a 以上的枣树,这些古枣树均栽培于明朝初年。新郑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乡,是亿万炎黄子孙根之所在,孕育了同根、同祖、同源的黄帝文化,而河南新郑因在裴里岗考古发现的8 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而被誉为世界红枣的发源地。

1963年,陕西省林业厅组织专家鉴定了最大一株树龄为1 363 a 的古枣树,其栽植于隋朝隋文帝到隋炀帝时期(公元581—616年)。因其在中国枣树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巨大的潜在研究价值,这颗古枣树已于2014年4月被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5]。

文化保护中发掘古枣树的文化内涵,宣传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如出版画册、建立古树网页;弘扬传统文化,唤起民众对古枣树的认同,发挥古枣树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的作用;为古枣树建碑砌栏,传达社会管理规则和道德准则;加强宣传教育,让保护古树名木的理念植入人心[5,15]。

2.3.4 开发保护

1)建立古枣树旅游博览园,促进古枣树旅游博览与资源保护。我国现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灵武长枣古树博览园、陕西省佳县泥河沟佳县油枣古树群农业文化遗产园、山西省稷山姚村稷山板枣古树博览园、河北省黄烨市聚馆古枣园、山东乐陵市金丝小枣古树博览园等古枣树保护园区或博览园,将古枣树群保护与旅游博览有机地结合起来,管护主体责任明确,有效地保护了古枣树资源。

2)古枣树优良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古枣树品种群内或品种内的变异丰富多样,将古树或古树群保护与品种资源挖掘利用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七月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枣科研团队于1996年在陕西省合阳县古枣树资源调查中发现的单一古枣树,是当地‘合阳铃铃枣’的优良变异树种,历时20 a,该单株优系已经成为国家审定品种,并成为陕北和新疆南疆地区的优良品种,其栽培面积约6 666.67 hm2。‘蛤蟆枣1 号’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枣科研团队从山西省永济蛤蟆枣古树资源中选育出的优系,该优系已于2015年通过了省级审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院先后从北京市内濒危的古枣树资源中选育并审定了京39、京60 等系列品种[4]。灰枣、骏枣、冬枣等古树资源也都一样地被用于选育良种和优系。古枣树资源历经千年的自然和人工选择,是我国重要的枣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挖掘古枣树资源,就是开发保护枣树的优异变异资源,服务于我国枣产业的发展。

3)古枣树生态旅游与古枣树资源保护。建立集古枣树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建设生态型乡村休闲综合体,结合古枣树举办红枣产业与地方特色旅游活动。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圆枣产区,利用当地平均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园,进行采摘、旅游、休闲度假和餐饮开发活动,旅游与保护相得益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波头景区,利用中卫大枣500年以上的古树资源,旅游与古枣树资源利用和保护相互促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发现,全国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枣树约有10 万株,其中千年以上的有45 株,树龄在500 a 以上的有8 742 株,树龄为300 ~499 a 的有90 669 株,这些古枣树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甘肃、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天津,其中金丝小枣的古树最多,其占比为35.9%。全国树龄在300 a 以上的古酸枣树有480 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有16 株,其分布区域与古枣树的基本一致,其中陕西的古酸枣最多,其占比为70%。从全局来看,我国古枣树、古酸枣树资源正遭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破坏:一是区域产业效益不好,群众更替产业时人为破坏。如河北金丝小枣产区、河南灰枣和扁核酸产区。二是城市扩张,因机场、道路建设而致的人为破坏。如河南灰枣产区;特别是2013—2018年,因前述两种原因造成的古枣树人为破坏现象最严重,其损失也最多。三是由枣疯病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如四川省三台县的崭山米枣古树,2014年建立旅游保护园区,2016年毁于枣疯病危害;山西万荣的2 株树龄为500 a 的古酸枣树等[4]。四是因管护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自然或人为破坏。因此,不论是黄土高原地区还是全国枣树分布区内,尽管有80%的古枣树和40%的古酸枣已得到保护,但还有大量的古枣树资源仍在消失,所以古枣树、古酸枣树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评价一棵古枣树或一个古枣树群,首先应由省或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树龄,然后依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确定古枣树的保护级别,并由省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保护;接着应建档立牌,确定养护责任人或单位,并进行正常管护和保护。对于已经采取保护措施的古枣树或古枣树群,首先应查看古枣树树龄与保护级别是否一致,然后查看保护措施,如技术保护、管护保护或文化保护的效果,再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在古枣树资源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加大对古枣树、古酸枣资源的保护力度,根据需要可采用资源圃迁地保护、原产地管理保护、开发利用保护方式,以及地方、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与保护,以完全实现古枣树、古酸枣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2,12-13]。

猜你喜欢
酸枣树树龄古树
咬人的野兔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酸枣树情怀
酸枣树情怀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无人喝彩也要为自己歌唱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