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之殇:当新冠缠上来

2021-01-04 09:41黄茗婷
看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慢性病癌症糖尿病

黄茗婷

新冠疾病已在全球造成2.5亿例确诊感染病例,累计涉疫死亡超过510万例。在新冠感染数与死亡数屡屡占据媒体头条时,慢性病这一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杀手”,被有所忽略。

慢性病的侵害,并不会因为新冠的到来而停下脚步,甚至会在疫情的囚笼中,对患者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新冠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数以千万计的慢性病患者正在隐秘的角落,饱受慢性病长年累月的侵蚀与折磨,甚至在无声无息中撒手人寰。

“瘟疫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分子。”威廉·麦克尼尔的名言提醒着世人,人类史本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自人类祖先在非洲大陆直立行走以来,各种传染病与慢性病就伴随人类左右。

直到20世纪初,现代医学的发展驱散了如天花、霍乱等部分传染病的威胁,但环境污染的出现、高热量饮食带来的营养过剩,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原因,扩大了慢性病对人体的损害。

慢性病,又称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在长期积累之下形成的损害身体机能的疾病形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为人熟知的疾病。2011年9月,联合国召开慢性病预防和控制高级别会议,以政治宣言的方式宣布: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9年,由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四大慢性病致死的人数已达3320万,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80%。

在美国,每10个人当中就有6位患有心脏病、中风、癌症或糖尿病其中至少一种慢性病。慢性病成为美国人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医疗负担不断加重的主要因素。

癌症即恶性肿瘤,被称为“慢病之王”。癌症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细胞因基因突变,异化为癌细胞,若成为“漏网之鱼”,躲避免疫系统的捕杀,最后会疯狂生长集聚为一个恶性肿瘤,甚至可能转移到全身任何一个角落。由此,早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将癌症纳入慢性病的观点,但直到2006年,癌症才被划定为可以调控、治疗,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直到2006年,癌症才被划定为可以调控、治疗,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1929万人,其中男性1006万例,女性923万例。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发布的《2021年抗癌进展报告》,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共996万例,其中中国共有300万人因癌而死,占全球癌症死亡总人数的30%,位居全球第一。

早期,由于医疗技术的局限,癌症几乎成为了“不治之症”的代名词,人们“谈癌色变”。直到二战期间,医学家分别从芥子气和原子弹爆炸对人体的损害中受到启发,化疗和放疗陆续被发明出来,人类癌症治疗史才进入第一阶段。

其后,以发现癌细胞基因突变原理为标志的第二阶段,以运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治愈恶性肿瘤为标志的第三阶段,陆续面世。

就慢性病而言,即便可怕如癌症,也始终是可防可治的。理想情况下,健康的生活、定期的身体检查、及早的治疗,便可将慢性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但构筑在健康与慢性病之间的围墙,很容易因现实环境的冲击而轰然倒塌,比如,一场新冠疫情的突袭。

病魔夹击

《柳叶刀》发表的《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特刊》写道:肥胖症、高血糖以及室外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增长,在过去30年间创造了一个完美的风暴,刺激了新冠疾病的发展。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于去年4月发布的数据,在1482名新冠住院患者中,有不少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其中,高血压成为住院人数占比最高的慢性病,高达49.7%;第二位是肥胖症,占比48.3%;慢性肺疾病(34.6%)、糖尿病(28.3%)和心血管疾病(27.8%)分列第三、四、五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在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中,糖尿病是新冠死亡病例中最常见的疾病。在意大利,因新冠入院且死亡的患者中,67%患有高血壓,31%患有2型糖尿病。

《科学》杂志报道,相关文献显示,中国武汉市85例新冠住院患者中,有27%患有肾功能衰竭;湖北和四川两省近200名住院的新冠患者中,59%的人尿液中有蛋白质,44%的人尿液中有血液—这些都表示肾脏受损,而患有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是非新冠患者的5倍以上。

人体就像是一台精密计算和协同运转的机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疾病本已加重了身体各系统的负担,免疫系统的保护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1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办事处公共卫生专家贝尼多·恩普马在线上记者会上表示,根据对13个非洲国家的调研,感染新冠病毒的非洲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为10%,大幅高于非洲新冠平均死亡率(2.5%)。

美国糖尿病协会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炎的风险。图为血糖检测仪

在意大利,因新冠入院且死亡的患者中,67%患有高血压,31%患有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血糖会对人体血管造成高度损伤,进一步影响肺功能的表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加大。

美国糖尿病协会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炎的风险,并导致血液酸性过强,两者都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疫情期间,需要保持充足的胰岛素和其他糖尿病药物供应,尤其是需要避免在病毒传播期间外出购药,以防感染病毒。

疫情终将过去,但由新冠产生的后遗症始终会与部分患者相伴随。美国医学院教授安东尼·科马洛夫就预测:“如果美国只有5%的新冠病例出现后遗症,并且其中大多数人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那么患有该慢性病的人数将会在美国翻倍。”

一项由中日友好医院以及武汉金银潭医院等主导的调查发现,在1276名被治愈出院的新冠患者中,出现疲劳以及肌肉无力的案例超过了3/4。在這批出院患者中,有128名做了肺部CT检查,结果都显示,每个人至少出现了一种影像学异常。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神经病学、病理学和精神病学专家托马斯·维斯尼夫斯基,带领团队对310名因新冠入院的老年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会导致血液中已有的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上升,这意味着新冠疾病可能会加速患者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症状。

对此,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医学和科学关系副主席希瑟·斯奈德博士称:“新冠疾病感染可能会导致持续性的认知能力损害,甚至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新冠疾病对人体的损害出乎意料,即便患者得到治愈,但并不代表可以重返健康。慢性病成为了新冠疾病的延伸,疾病阴影挥之不去。这正如《柳叶刀》杂志主编Richard Horton博士所说:“新冠疫情是急性传染病与慢性病以及风险因素联合造成的公共健康危机。非传染性疾病在驱动新冠死亡人数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将在疫情平息之后继续塑造各个国家的健康状况。”

慢病患者有一个共同点:长期服药。如果断药,可能会使病情急速恶化,面临生命危险。美国俄亥俄州的糖尿病患者凯特·赫林,在疫情期间无法定期到医院复查,也难以买到所需的治疗药品,导致病情恶化,最终死于因2型糖尿病并发症引发的心脏病;在横滨港附近进行海上隔离的“钻石公主”号上,也出现了老人慢性病药品紧缺的情况。

一场急性传染病,足以使全球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全球医疗事业正对新冠的预防与治疗焦头烂额,各地的封锁政策切断了慢性病患者前往医院面诊,以及购买“续命”药物的道路。

慢性病的诊断与治疗量,遭遇了“打入冷宫”般的对待。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在疫情期间,新冠病毒的蔓延、隔离政策的封锁、慢性病缠身以及治疗药物的匮乏,使他们更加“四面楚歌”。

封锁政策造成了活动自由受限,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有所减少,进一步损害了健康。根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一项研究,在英国实行封锁的头几周,患有肥胖、高血压和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有所下降。

封锁政策造成了活动自由受限,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有所减少,进一步损害了健康

新冠疾病感染可能会导致持续性的认知能力损害,甚至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该研究主要负责人尼娜·罗杰斯博士说:“低水平的身体活动使成年人患上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些慢性疾病也是导致更严重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求诊问药无路可走,人们将目光转向了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对于因封锁政策、感染风险以及诊疗资源不足而走上穷途末路的慢性病患者,互联网医疗是他们重要的“救命稻草”。

得益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疫情期间,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依靠网络信号与另一端的医疗人员取得联系,接受远程医疗的人数猛增: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癌症中心,视频诊断的访问次数也从疫情前的2284次,陡增至在疫情11周时间内的约1.3万次。

远程医疗服务不仅为患者后续就诊的延续性提供了保障,还可以对患者进行筛查,在并发症期间提供紧急评估。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新冠疫情无疑成为了互联网医疗腾飞的机遇。在中国,阿里健康、春雨医生、微医等平台闯进了大众视野。美国互联网医疗机构Teladoc在疫情期间,实际问诊次数获得了156%的增长,营收在2020年翻番。但当疫情退潮,慢性病重回大众视野后,互联网医疗将对全球健康事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仍然是一个未知之谜。

在Richard Horton看来,由于疫情的来袭,全球健康事业需要做更多事情。“谈论对新冠疾病的预备工作时,我们不仅需要谈论应对一种病毒的准备,还需要谈论我们的人口在抵御这种病毒的过程中有多健康。”

长远来看,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中,防治新冠疾病等急性传染病,只是其中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御“外敌”之战,但慢性病对于人体健康来说,从来都是一场祸起萧墙的灾难。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要抵抗疾病的侵袭,构筑人体健康防线的工程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慢性病癌症糖尿病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放疗
中国癌症分布图
跟踪导练(一)(5)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主动出击: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Ending teen smoking
预防癌症的一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