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传承红色基因 深入研究安源精神

2021-01-04 13:29周萌
党史文苑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路矿安源工人

周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锻造史。在我们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成为推动伟大事业的思想武器和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在江西安源和湘赣边界领导工农群众开展工人运动、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抉择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进发、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伟大实践中,铸就了以“追求理想、勇当先锋,团结奋斗、工农联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胸怀大局、为民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安源精神。安源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弘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伟大精神的“源头活水”。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安源精神,对于我们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追求理想、勇当先锋,展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开展安源工人运动等伟大革命实践中的文韬武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他们,在上海石库门钻燧取火,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他们,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船出发,引领中国革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新航程。从此,中国共产党成了英雄辈出的集体,中国共产党人成了救国救民的先锋。

(一)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领导开展安源工人运动等革命斗争中,践行建党精神,播撒革命火种,勇当时代先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論上懂得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二是在实践上始终是最坚决、起推动作用的先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在行动上始终走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时代先锋。

建党初期,在共同理想信念的召唤下,按照党的要求,一大批胸怀用马列主义思想改造中国理想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陆续来到安源路矿工人中间,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秋,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参加完党的一大后不久,就来到安源实地考察,贯彻党的一大精神。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安源路矿当时是产业工人非常集中的地方,是湖南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点地区。毛泽东按照党的一大决议的要求,通过考察认为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的地方”。于是,商定由湖南劳工会评议员张理全利用朋友的关系,以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与安源工人通信。“此后书记部所有各种书报及各处劳工解放运动之消息均次第传来,《工人周刊》等出版物,及时出张于工厂附近之墙壁,宣传因而大广,于是要求解放之念,在此少数工友之心中,乃如雨后春笋,勃然怒放!”同年12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在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训练工人的同时,提议要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逐渐把路矿两局全体工人团结起来,这一提议“大得工友欢迎”。毛泽东还提出从办平民教育入手,向工人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发现和训练工人中的优秀分子,建立党的支部,作为团结工人的核心。

李立三等同志受党派遣,来到安源工作。先以办平民学校作为阵地,向工人阶级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播撒革命火种。在办学过程中把阶级启蒙教育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通俗地讲解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工友们理解革命道理,提高阶级觉悟,懂得“社会主义就是工人主义”。在共同的理想信念鼓舞下,安源工人群众思想觉悟日益提高,先进分子迅速成长,在此基础上,逐渐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然后成立党的组织。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到党的四大召开前夕,中共安源地委所属党员人数增至约200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成为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产业工人成分最集中的地方党组织。党的三大、四大、五大、六大,安源都有代表参加,朱少连还被选为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朱锦堂被选为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以笃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安源创造性地贯彻党的决议和要求,大力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大胆吸收产业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领导工人群众开展了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与这些斗争相适应的一整套组织和工作制度,同全国工人团结一致,与全世界无产者站在同一战线上,卓有成效地实现了团结工人阶级这一任务,为工人阶级领导人民革命准备了力量,也为我们党初创时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与当地革命斗争相结合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在安源路矿树立了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产业工人成为推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阶级先锋。1922年9月,粤汉铁路工人正在紧张准备罢工之际,毛泽东来到安源,考察发动路矿工人罢工与粤汉铁路工人一致行动的可能性。毛泽东了解情况后,认为举行罢工斗争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于是,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立即着手组织路矿两局全体工人一致罢工。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哀而动人”的策略思想,要求党支部有勇有谋地领导工人夺取斗争的胜利。这时,刘少奇亦奉派到安源参加罢工斗争的领导。党支部领导工人俱乐部一面声援并捐款援助粤汉铁路罢工,一面加紧罢工的准备。成立了罢工指挥部,以李立三为总指挥,秘密策应;刘少奇为俱乐部全权代表,驻部应付一切。还扩大了工人监察队,组织工人侦探队。召开工人代表会议,确定趁早上换班开始罢工。

1922年9月14日凌晨开始,株萍铁路全线工人和安源矿区、紫家冲分矿全体矿工共计13000余人举行罢工。党紧紧地依靠工人的团结和斗争,争取广泛的社会同情与支持,巧妙地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迫使路矿当局于18日签订了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力、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等13条协议,罢工取得完全的胜利,成为“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按照党的三大通过的《劳动运动决议案》关于“中国目下劳动运动方取守势”“党的活动须……引起压迫下之工人作政治斗争”的要求,毛泽东为安源党组织制定了“弯弓待发”的策略,安源工人运动由进攻转为退守,竭力团结内部,密切注视敌人的动态,加强防范,随时准备决死的反抗。同时,党还陆续从外地调了一大批干部到安源工作,有的担任党、团、工会职务,有的在工人学校任教,他们同安源工人中涌现出来的工人领袖们团结一致,领导工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从而创造了“特别出奇”的成就:在全国工运低潮期,不仅工会“巍然独存”,而且取得了新的胜利和进展。由此,在“二七”惨案发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安源成为广东以外全国唯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汉冶萍总工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组织,成为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这也预示着产业工人逐渐成为推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阶级先锋。

(三)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和湘赣边界革命运动,由星星之火已然燎原之势,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先锋。在工人俱乐部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群起围索欠饷,反对取消年终加薪,发展成为第二次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工人俱乐部连续三年利用罢工胜利纪念日举行公开活动,并总结检查群众性工作,改选各级代表和职员,计划未来的工作。他们将这些活动的文献编印成册,向各地工会发行,为全国工人运动提供经验和借鉴。与此同时,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促进工人阶级的全国联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邀请北方和长江流域各地工會代表来安源参加罢工胜利纪念活动,借以加强各地工会之间的联系;参与筹建全国铁路总工会,主持恢复汉冶萍总工会,从而奠定了全国总工会在北方和长江流域的组织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汉冶萍总工会名义参与发起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汉冶萍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参与了第二次“劳大”和全国总工会的筹备工作,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

随着安源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湘赣边界的农民运动和其他民众运动也相继开展起来。在安源工人的支持下,衡山白果地区组织了岳北农工会;安源的菜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园艺工会;党的地委所属株洲八迭乡支部在当地组织农民协会;联合各民众团体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开展国民会议促进运动;五卅惨案后,组织“青沪案后援会”(后改称雪耻会),集会、游行、抵制洋货、募捐,援助青岛和上海工人。在上述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团组织获得发展。除安源路矿之外,党团组织扩展到萍乡和醴陵县城及株洲等地。安源被列为全党少数几个工作重点区域之一,派驻中央委员。

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决定,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在连受挫折的情况下,成功地走上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在秋收起义中,安源党组织和路矿工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共安源市委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加紧暴动的准备工作。除了招集革命力量、加强组织工作外,党领导工人利用矿山的有利条件,修造刀枪,搜集弹药,给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提供了大量炸药和自制的土手榴弹。以安源工人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也是秋收起义中人数最多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1927年12月15日在致湖南省委信中赞道:“秋暴的事实告诉我们,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数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者,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收暴动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

二、团结奋斗、工农联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等革命斗争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不同革命策略的政治智慧

安源工人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团结奋斗是罢工斗争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是工人运动发展的正确策略。但从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大势来看,光有工人阶级本身的团结远远不够。中国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比较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因此,走向工农联盟是安源工运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团结奋斗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的锐利武器,也是工人运动不断前进的力量所在。毛泽东来安源考察发动工运时就教育安源工人要团结,团结才有力量。他用小石子打比方说:“一个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并用石灰凝结在一起,结成一块大盘石,就不容易搬动了。我们工人只要团结得紧,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罢工斗争即将开始之际,毛泽东致信李立三等指出:罢工胜利的条件首先要靠工人群众有坚固的团结和坚强的斗志。

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者在具体发动和领导工人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对工人进行“团结奋斗”精神的教育。夜校教科书中还专门讲道:“独木不能防屋倒,片瓦不能把屋造,个人才力很有限,团结起来力量好。”罢工开始以后,13000多名工友一直保持高度的纪律性和团结奋斗的精神,俱乐部命令,胜过军令;遇有事故,一呼百应,如臂使指;秩序井然,社会各界无不为之叹服。敌人无论是采取武力威胁还是利诱分化瓦解,罢工工人都没有屈服,不为所动,坚持斗争到底,直至取得完全胜利。正如李立三在总结安源大罢工胜利时指出的,“这一年的经过,无处不表现工友们团结的精神和力量。有团结的奋斗,才有今日的成绩”。“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各地工会都遭封闭,唯安源工运仍在发展,于是刘少奇热情地赞扬:“安源工友其所以在‘二七’失败后能做到这样好的原因,就是工友能够齐心,能够奋斗,又能够看清环境。”团结奋斗犹如一面大旗,飘扬在安源的上空,引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一直坚持而不溃散,从而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典范。

(二)工农联盟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使命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法国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时指出:“在一切农民的国度里,革命斗争如果没有农民运动与之合唱,就不免要成为‘孤鸿哀鸣’。”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党的四大提出了工农联盟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无产阶级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工农联合决议案》强调:“倘若不联合农民,革命便难成功。”毛泽东在1923年4月奉调中央工作之前又来到安源,专门讲道“工人必须同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军阀”,提出了工农联合的口号,为安源工人运动深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安源地方党团组织按照党的四大精神、第二次全国劳大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要求,增设了农工部,在推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开始了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的工作。尤其在“九月惨案”发生后,分批派工人去广东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不少工人参加革命军支援北伐,更有不少工人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当时分散到湖南各地从事农民运动的安源工人共约千人,其中多数集中在农民运动最猛烈的醴陵、湘潭、衡山、浏阳、长沙市郊以及湘南各县。朱少连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最近湖南各县之农民运动,其主持与帮助者完全是战败的安源路矿工人。”与此同时,安源工人袁德生、张汝全等奉派在株萍铁路沿线农村秘密发动农民组织农会,着手建立党团组织。到1927年年初,萍乡县农民协会和各区、乡农民协会均成立,县农民协会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班。萍乡县和安源市总工会、学生联合会、教师联合会、商民联合会等民众团体相继成立。萍乡和安源的工农代表分别出席了湖南全省工农代表大会、江西全省工农代表大会、全国铁路工人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安源和湘赣边界,是我党早期开始探索工农联盟的试验田。正如青年团湖南省委1928年给团中央的报告写道:“安源工人在湖南革命斗争中非常重要,不仅在工人阶级本身说,就是许多地方的农民运动也是安源工人做起来的,远的岳北农民暴动,近的农村斗争,最发展的醴陵与萍乡,都是很多安源工人在那里的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工人运动和促进工农联盟的革命斗争中,开始了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探索。党的二大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三大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安源地方党组织按照党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在努力促进工农联盟的同时,配合国民党推动萍乡县党部和安源市党部的相继成立,并支持国民党左派人士朱孜砻担任县长组成县政府,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保安队等革命武装。面对国民党右派挑起的反共分裂活动,安源地方党组织领导安源工人纠察队和萍乡工农武装一起,奋起反抗,打垮了国民党右派军官吴建中的武装,粉碎了萍乡土豪劣绅的反动武装围攻。

1927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安源的实际情况,确定安源党的策略是:“我们表面上虽极端灰色,内部则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安可造炸彈和机关枪)以图到时一用。”根据这一策略,派了一些党员、团员和工人去矿警队当兵或担任下级军官。为了安全起见,矿警队接受国民党部队收编,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同时派人往安福、莲花、永新等地招集各地农军来安源集结待命。正是采取了统一战线的策略,从而保存了大批革命武装和安源这块阵地,为九月的秋收起义储备了革命力量和回旋余地。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倡导的、党在这一时期探索实践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统一战线确定为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作出了原创性的历史贡献。

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等革命斗争中的强烈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开拓创新,“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当年,我们党在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和湘赣边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

(一)党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斗争策略,为全国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党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灵活巧妙的斗争策略,践行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毛泽东多次来安源考察指导工人运动,针对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和任务,提出符合当时实际的斗争策略。针对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后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毛泽东要求注意把秘密工作同公开工作正确地结合起来,教导工人们:“干革命要大胆、要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但是做事一定要稳当,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斗争策略。”在组织路矿两局全体工人开展罢工斗争时,毛泽东提出了“哀而动人”的策略思想。安源俱乐部按照这一策略思想,确定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罢工斗争的基本口号,以“改良待遇”“增加工资”“组织团体——俱乐部”三点为主要目标,提出了17项要求。正是由于斗争策略符合实际,从而保证了罢工取得绝无而仅有的完全胜利。

在全国工运面临低潮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实事求是地调整安源工人运动的斗争策略。“二七”惨案后,萍矿当局也想乘机用武力封闭安源工人俱乐部。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及时为安源工运制定了“弯弓待发”的防守策略。刘少奇领导工人俱乐部审时度势,创造性地贯彻这一策略:一方面立取守势,并劝诫工人不要骄傲,不要乱动,竭力团结内部,以防资本家之进攻;另一方面对资本家的破坏,奋斗到底,毫不退缩。同时注重保护产业,同路矿当局共同商议萍矿出产办法,切实保障工人利益。正是由于斗争策略得当,安源工人运动才能在全国工运低潮时期“硕果仅存”。1925年9月,汉冶萍公司总经理勾结湘赣两省军阀,突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打死打伤工人数十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九月惨案”。安源党组织吸取过去因未能很好发动农民运动而使工人运动处于孤立地位的教训,遵照中共湘区委指示,将工人运动的重点从矿区调整到敌人势力薄弱的农村,同时帮助和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为以后的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保存和积蓄了力量。

(二)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果敢抉择向井冈山地区进发、探索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在八七会议前,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在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的同时,还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并制定了《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秋收暴动大纲》。八七会议后,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与彭公达一起到湖南,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8月18日和30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召开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和制定秋收暴动计划。会议还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构。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报告湖南省委改组及新省委制定的秋收暴动计划,通报了各地秋收暴动的准备情况。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并初步拟定起义部队分三路向长沙进攻的方案。在拟定第一路进攻方案时,他特别强调:“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乡、安源,以防敌人断绝自己的退路。”会上,正式组成以各路军主要负责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安源会议的结论,确定了暴动的日期,并于9月8日发布命令,通告各地执行。从9月9日开始,按照省委的命令,各路军队和各地农民暴动一致发动,毛泽东在9月10日由安源来到铜鼓县城,直接指挥第三路作战。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斗争经验、有些指挥员指挥失当和邱国轩团叛变,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部队迅速到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向南转移。毛泽东和卢德铭等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文家市出发,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莲花前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在南下途中,经过调查研究,选定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作为部队的立足点。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受挫折后,毛泽东实事求是作出战略调整,毅然实施自己曾向中央提出的“农民武装可以上山”的建议,果敢抉择率领秋收起义保存的部队转兵井冈,开始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创造性探索,走上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秋收起义尽管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它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共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毛泽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等革命斗争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不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勇于开拓创新,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在全国工运中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被中央誉为“无产阶级大本营”。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建立了中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作为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儿童团。青年团安源地委被称为“独一无二之无产阶级组织”。创办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党校——中共安源地委党校,从而为开展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重要经验。此外,为维护和增进工人利益,创办了中国共產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源工人俱乐部实行“十代表”制度,成立总代表会议,选举主席团为俱乐部最高机关。这一组织形式“采用民主集权制”,极大地增强了工人的团结,工人俱乐部也被称为“半政权机关”“苏维埃的雏形”。经过不断努力,在安源逐渐形成了以党为核心、以青年团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以工人俱乐部(工会)为公开组织形式的一整套工运领导组织体系,从而将广大工人紧密地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斗争能力。这些创新创造为推动工人运动和革命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建设等提供了重要借鉴。

正因为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安源工人运动才成为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秋收起义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国革命在绝境中凤凰涅槃,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坚持的实事求是原则和方法,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孕育萌芽,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

四、胸怀大局、为民奉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人阶级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百年历史,就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永远奋斗的伟大历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无悔誓言,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挺起了民族振兴的脊梁。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安源和湘赣边界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等革命斗争,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都是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一)我们党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和湘赣边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中,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号召共产党人作为民族的先锋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强调“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当年在安源组织发动工人运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以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所受阶级压迫与痛苦为宗旨,以唤醒阶级觉悟为“生命线”,自觉树立大局意识,以安源路矿一域之为促进工人阶级走向全国团结,进而推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同时,我们党领导开展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又重点是围绕工人的切身利益来进行的。《罢工宣言》发出怒吼:“我们要命!我们要饭吃!现在我们饿着了!我们的命要不成了!我们于死中求活,迫不得已以罢工为最后的手段。”党领导工人策略地提出了三点主要目标和17项要求。正是由于党的号召符合工人们的切身利益,罢工斗争得到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工人们一呼百应,万众一心,取得了完全胜利。也正是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索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毛泽东在组织领导秋收起义的斗争中,积极贯彻我们党提出的主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穷人打天下,所以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各地的农民群众广泛响应,愿意跟着共产党走。

(二)安源路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不仅为自己的权利去斗争,而且胸怀大局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努力奋斗。安源路矿在近代中国产业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道路探索的具体实际,共同决定了安源工人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全国意义,承载着为整个中国工人运动乃至党领导的整个革命事业出人、出钱、出工人干部、出经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罢工初始,安源路矿工人是“为我们自己的权利去奋斗”。第一次罢工取得胜利之后,工人们清醒地提出:“我们今后不仅应为我们自己的团体,为我们万余苦朋友努力奋斗,我们更应为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苦朋友努力奋斗!”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提出要求:“诸君这次的胜利,不是诸君终极的胜利;诸君的胜利是在于把资本阶级打倒,将全世界的产业由劳动者自己管理,建设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之后。”为此,安源工人俱樂部在促进工人阶级的全国联合、推动全国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许多外地来的干部到安源来工作和学习,受到了安源工人运动实践的影响和熏陶,再回去就成了开展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也有许多安源的优秀分子到外地工作,把安源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传播,帮助各地开展革命斗争。一个时期,安源曾是我党集聚和保存革命力量的堡垒、培养干部的学校、创造革命经验指导工运的基地,对全国工人运动的复兴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柱作用。李立三回忆:“安源工人运动的一些主要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后来1924年,我们到上海做工人运动的时候,也就是运用了这些经验。”与此同时,加强长江流域各地工会之间的联系、为外地工会和工人提供经济援助;参加和支持粤汉铁路、汉冶萍公司等厂矿公司的工会,湖南、湖北全省各工团,全国各铁路工团,全国铁路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的组建,并以汉冶萍总工会名义参与发起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等。

安源工人运动兴起以后,之所以很快获得中共中央和全党同志以至共产国际的关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为中国革命这一大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安源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爆发地之一,是人民军队创建地之一,安源工人是起义部队的重要武装力量。难能可贵的是,安源当时还是中共全党工会基金的重要储备点之一。

尤其需要提到的,安源的党组织和工人阶级,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安源路矿有许多工人跟随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成为红军队伍的骨干分子。安源党组织采取武装斗争和秘密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沟通了中共中央、湖南省委与井冈山根据地的联系,并在人力物力方面直接支援了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移驻安源后建立了机要局,担负中央、湖南省委与井冈山之间的交通,传递文件、护送干部、采购各种紧缺物资。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来到萍乡,安源工人积极为红军修理枪支,搜集银圆数箱交给红军。安源党组织发动工人农民千余人参加红军,其中140多名工人挑上矿山用的炸药参军,后来组成工兵连,成为我军最早的工兵部队之一。另有一批技术工人携带矿局电信器材参加红军,建起了红军第一个电话大队,成为我军最早的通信部队。

(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等革命斗争中,鞠躬尽瘁为民奉献,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座精神丰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党把握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呼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了人民的福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义无反顾,无私奉献。

在领导开展安源工人运动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服务,为工人群众排忧解难。为了了解工人的疾苦,他们深入矿井的最底层和各工作处,同工人促膝谈心;为了改善待遇、增加工资,他们领导了路矿两局全体工人大罢工;为了抵制奸商对工人的中间剥削,他们创办了工人消费合作社;为了预防工人失业,他们组织了劳动介绍所;为了抚恤身故工友及其家属,他们成立了故工抚恤会。

正因为坚守鞠躬尽瘁为民奉献的信念,所以毛泽东作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能够冲破敌人的白色恐怖,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多次来安源指导工人运动;刘少奇作为俱乐部的全权代表,为了工人群众的利益,冒着敌人要将其“砍成肉泥”的生命危险,只身赴矿局办公楼,与反动路矿当局头目们谈判,经过唇枪舌剑,彻底挫败了路矿当局企图武力胁迫工人代表下令复工的阴谋;李立三作为俱乐部主任,面对路矿当局企图挑起工人内斗并被敌人暗杀的危险,坚决站在斗争第一线,无所畏惧地声言:“誓死不离开安源”,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亲民为民的情怀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我们还有一大批为民奉献、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为了工人群众的利益义无反顾地进行斗争。安源工人领袖黄静源为掩护工人撤退,遭敌人逮捕。在20多天的严刑逼供中,他始终坚贞不屈。在刑场上,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恢复工人俱乐部”等口号,牺牲时年仅25岁。还有邓贞谦、王义等革命先烈,都是放弃优厚的家庭生活条件,毅然参加革命,去过清贫和艰难困苦的生活,直到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正是由于我们党有一大批胸怀大局、视死如归、顽强斗争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楷模,与人民休戚相关、生死相依,义无反顾地为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更需赓续传承。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而且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这些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精神形态和呈现方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发动秋收起义和创建人民军队,抉择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进发、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伟大斗争实践,对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而由此形成的安源精神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弘扬和生动演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从一百年来我们党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中吸收丰厚的精神滋养,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安源精神并从中汲取接续奋斗的力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安源精神课题组成员

领题人:周 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组 长:俞银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成 员:卫平光 蒋岩岩 文 强 万乾益

责任编辑 / 汪 洋

猜你喜欢
路矿安源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安源路矿工人证章:凝聚组织和团结的力量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时间考论及其他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的革命斗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