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系统建构

2021-01-04 20:27蒋春香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2期
关键词:结构化分数建构

蒋春香

摘要:复习课与知识形成课以及练习巩固课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系统建构价值。本文从小学数学实际案例出发,结合理论分析,从数学学科特点、复习课的特点以及复习课的系统建构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系统建构

复习课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外,还有什么需要提升和思考的呢?如何真正落实复习课的价值?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数学学科特点概述

数学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科学。基础性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象向抽象逐步发展的,以苏教版教材《数数和认数》为例,教材将具体的事物抽象成一个个实心原点,原点数代表事物的个数,这是一次抽象,再将原点数用一个确定的数来表示,这是二次抽象。在认数的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两次抽象,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不仅降低了认数教学的难度,而且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结构化思维

新知的教学环节是通过一个个例题的形式展开的,每个例题都只有一个或几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对于单元的知识点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梳理是非常必要的。教材整理与复习环节的编写,可以弥补知识点分散的不足,沟通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升思维的结构化。

(三)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整个数学教学,从刚入门的“比一比”到过程中的“探索规律”,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逻辑推理能力。

(四)综合能力

从单一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过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从新授课到复习整理课,从单个知识点到知识网,有待解决的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在提高,运用综合能力来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建构以及融会贯通能力的提升,形成学生所共有的和独有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知识和能力。

(一)新授课、练习巩固课与复习整理课的区别

当前的复习课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即将复习课当成综合练习课来上,学生也把复习课当成做做习题听听讲解的课来看,其实这三种类型的课各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新授课在每学期的总课时中占主导地位,每节课都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而设,通过一个与学生认知相近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练习巩固课的教学目标是巩固近阶段的知识点和数学技能,通常会安排在新授课之后。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与新授课和练习巩固课各不相同,教学组织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二)复习课的组织结构和目标结构

不论是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还是毕业复习课,苏教版教材编排都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回顾与整理,二是练习与应用。因此,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的结构化

所谓认知的结构化,就是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框架化,并揭示这些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为例,本单元的知识点教学分为三个版块,其中对于“分数乘法的类型”教学,按照先“分数乘整数”再“分数乘分数”的顺序进行,符合先特殊后一般的规律。

2.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每一个显性的知识点背后隐含的是一个点状的思维,而复习课的目标是需要将这些点状的思维结构化,通过知识梳理和综合练习提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复习课系统建构的尝试

(一)复习课的过程结构

从教材的编排看,复习课分为两个版块,所以课堂教学也将围绕这两个版块进行。下面笔者以《分数乘法》单元知识整理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

(1)开阔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整体视野;

(2)增强本单元的认知结构化;

(3)提高数学学科的综合能力。

2.评价原则

(1)分数乘法单元知识点的整理是否完整,表达的形式是否恰当;

(2)知识整理是否清晰美观;

(3)整理的内容能否体现独特性和创造性。

3.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梳理出知识框架;

(2)教师:课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框架,并做好类的标记。

4.教学流程

5.课后反思

学生的认知局限于本单元,相关知识之间的建构也是缺乏的。后期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1)打破单元的界限,进行专题式的梳理,溝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2)课堂上鼓励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知识的延伸作铺垫。

(二)针对复习课的思考与展望

复习课似乎是在“炒剩饭”,这些“剩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夹生程度也会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通过复习课的再加工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减少“夹生”。

教材的编排结构和内容呈现只是为教学者提供一个参照,实际操作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既需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需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水平,教育者需要创造性地设计一个长程式、主题式的系列教学活动。如知识梳理专题课,不仅要关注知识点梳理的整体性,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挖掘和培养深层次数学思维;巩固提升专题课,内容的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教师专权现象,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从学生那里收集问题和设计方案,再服务于学生,效果会更好。

总之,复习课的系统建构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已势在必行。从复习课的教学探索空间来看,相对于新授课的研究频率,复习课有待挖掘的空间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亚萍.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结构化分数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