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2021-01-04 08:13张春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教师

张春艳

摘要:“新闻传媒类”文本的教学应该坚持跨媒介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特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升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在批判反思中,形成审辩思维;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闻传媒类阅读教学策略

“新闻传媒类”文本是高中语文“实用类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三类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评论、人物访谈等。新教材将“新闻传媒类”文本纳入高中语文教材,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时事,增强服务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的载体形式更加多样,有传统的纸媒,也有基于互联网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高中生喜欢接触新事物,热爱互联网生活,不管是主动阅读还是被动接受,他们一上网就被众多的新闻包围着。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里,学生如何筛选有效的新闻信息、如何辨别新闻真伪、如何将新闻阅读与语文学习结合、如何培养媒体素养等,是我们教学应该考虑的。

一、跨媒介阅读,了解新闻特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媒介交互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手捧一份报纸读新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部分的读者都是借助手机或电脑阅读新闻。因此,教师也应该顺应新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陶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新闻的阅读上,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读文与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将一两条当日的消息通过多媒体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新闻通讯篇幅较长,且以叙述、议论为主,适合印发给学生作为课后阅读的主要材料;新闻时评的阅读可以跟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在信息化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的新闻,也应该纳入我们的教学范围,例如新闻访谈、新闻纪实等,当然也包括单纯记录新闻事件的原视频。

教师在选择新闻时除了要关注新闻的时效性,还要关注新闻的价值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好的新闻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引导高中生求真、向善、爱美。鉴于高中语文课时有限,新闻阅读的教学应以课外为主、课内为辅。通过不同新闻体裁的阅读,学生了解不同新闻媒介的特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更多地了解社会和人生。

二、多元阅读,提升语文能力

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新闻传播平台的变革,新闻传媒不再是专业记者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不同形式的线上交流平台传达属于自己的声音。因此,新闻的种类和数量得到极大的丰富。面对不断更新的新闻网页,教师应培养学生速读新闻的能力,训练学生通过抓新闻标题和导语的方式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媒体的报道角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将同一新闻事件的一组新闻报道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的声音,辨别不同媒体的立场。面对纷繁多样的新闻事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新闻热点出现后,各家媒体都会追踪报道。不同媒体的报道角度往往存在差异,学生要学会概括每篇报道的主要内容,把握他们的差异,学会多角度、全面地认识新闻事件。

“新闻传媒类”文本的语文味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以新闻标题为例,它高度概括,直指主题,生动有趣,抓人的眼球。有些标题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有些通过修辞的妙用,增加标题的趣味;有些通过对称结构,展示整齐之美;有些通过口语化表达,契合大众心理。新闻的语言简洁、凝练、准确,追求直达读者;新闻的结构清晰,逻辑清楚,说理透彻;新闻中故事的叙述,主线清晰,人物刻画准确,擅于通过细节展示人物性格,这些都可以带给我们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作的启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典型性、示范性的新闻文本,引导学生精读、细读,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三、批判反思,培养审辩思维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喜欢浏览各类新闻,但是他们思想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进行“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许多新闻乱象,各种虚假新闻、低俗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网络。“标题党”们通过夸张、泛故事化等手法,吸引读者点击浏览,其实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还有些新闻故意贩卖焦虑,引起社会的集体恐慌。面对鱼龙混杂的新闻世界,高中生一定要敢于追求新闻真相,保持批判精神,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主流媒体,多浏览官方网站,从中汲取正能量。一个新闻热点出现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报道,追踪新闻事件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接近事件的真相。教师尤其要让学生比较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报道角度。以一档流行的娱乐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有些媒体的报道角度是三十岁女性的困惑与突破,有些是真人秀节目的现实价值,有些是从这档节目看到了背后资本的运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新闻阅读,在批判与反思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和敏捷性。教师还应选取两家不同媒体针对同一事件完全相对的报道视角,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形成自己的判断。新闻具有时效性,因此新闻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新鲜的新闻事件,学生可以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经典的老新闻虽然具有研究的价值,但是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把“旧”闻当新闻来教,本身也是对新闻的误读。

四、创设情境,实践新闻任务

褚树荣老师说:“没有情境中的实践,就没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新闻传媒类”文本阅读理解的核心在于实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该文体学习的特点,设置情境,布置任务,提供学生新闻实践的机会,在体验中加深对新闻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师在设置情境任务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或学校具体活动,给学生营造一种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例如,在新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朗诵比赛、元旦晚会等常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活动经过,完成一篇消息或通讯。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成立新闻编辑小组,每个小组每周出一份报纸,新闻报道的内容就以学校或班级生活为主。学生在新闻实践中,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力。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媒类”文本的教学也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开设班级的微信公众号或抖音号,作为学生展示新闻事件、发表新闻观点的平台。这些实践活动应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需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分析、交流、欣赏等任务即可。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新闻,在真实的情境中探寻真知,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应该重视“新闻传媒类”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审辩性思维,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变化与信息化时代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15.

[2]褚树荣.经世致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解读[J].语文学习,2018(9):29.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教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秋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