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融媒体 凝聚正能量

2021-01-05 11:08任全烜
现代国企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首钢微信融合

文=任全烜 杨 景

首钢京唐公司始终把内容生产作为第一要务,用社会责任规范内容生产,以优质平台聚合思想力量,以价值含量驾驭信息流量,让纷呈迭出的媒体产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首钢京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开放创新,注重内容质量,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凝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

坚持互联网思维,以信息技术为推动,把握趋势,与时俱进,形成媒体融合发展布局

2014年,面对“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首钢京唐公司主动出击,开始了媒体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转变观念,植入互联网基因。2014年,公司选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发展方向,“首钢京唐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经过两年多建设运行,该平台具备了新闻发布平台的功能。为强化媒体平台运营效果,2016年公司经过与行业企业学习交流分析,确定了“走新媒体群众路线”的理念,当年8月,“首钢京唐报”微信平台正式更名认证为“首钢京唐”微信公众平台。至此,微信平台与2006年诞生的《首钢京唐通讯》、2008年开始运营的网站、2016年成立的电视新闻中心一道,成为京唐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

载体协同,初步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嬗变。至2016年底,报刊、电视、微信、网站四大载体经过优化,实现了升级:《首钢京唐报》(2014年由《首钢京唐通讯》更名)在微信平台上线数字报;京唐电视新闻中心形成采编播一体化能力;“首钢京唐”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行后开通了微信直播功能;京唐网站开始第一次改版。2017年,首钢京唐电视入驻微信平台。2019年《首钢京唐报》改版为《首钢日报·京唐版》发行;京唐网站进行第二次改版,并于2020年4月完成入驻微信平台。如此,建立起了四大载体的支撑联动机制,实现了报刊、电视、官网“落户”微信平台的协同融合,让人们在增强阅读体验中日益熟练使用微信,新媒体逐渐占据了新的重要舆论场。截至2020年上半年,首钢京唐新媒体平台用户数量达到2.2万,较2016年增加了两倍;年阅读量保持33%至50%的增长率,预计2020年底达到240万,在2016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技术驱动,打造多介质、多元化融媒平台。2019年,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亮点频出、百花齐放时,首钢京唐公司开始构思建设企业融媒体中心。经过数据统计、场地勘查、工程设计、费用预算、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和充分准备,2019年12月设计了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2020年8月27日正式建成投入运行。融媒体中心通过信息化支撑与管理流程优化相融合,建立了媒体多终端管理系统、大屏信息展示系统,完善了电视采编播系统,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在融媒体中心,打通各宣传载体,实施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行;同时对基层单位微信订阅号有效管控,实时统计并展示全公司宣传报道工作进度,通过数据输出做到与党建量化考核评价无缝衔接等等。首钢京唐公司形成了以大数据信息资源为支撑的新型媒体传播平台,让京唐宣传思想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坚持大宣传理念,以管理创新为支撑,推进体系能力建设,打牢媒体融合发展的保障基础

媒体融合要由表及里,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让融合深入每个流程与环节。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建设京唐融媒体中心时,京唐公司同步创新管理,以体系能力建设为主线,通过创意激发、线索统筹、策划融合,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精锐引领、团队学习、兵团作战等一系列手段,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换挡升级,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提供坚实保障。

以管理链条多维延伸。实施“扁平化”管理,借鉴京唐公司集中一贯、精干高效的管理优势,每周由宣传部部长组织召开“新闻线索统筹会”,传达精神、学习交流,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建立起消除层级、直接沟通、无缝衔接的机制。实施“清单化”落实,对新闻线索按“分类分级”原则梳理汇总,划分为“专题”、“公共题”、“主推题”三类,明确完成单位、撰稿人员、完成时限、发表媒体,让宣传队伍的职责更加清晰。实施“指标化”激励,调整优化公司党建量化考核评价宣传专业指标,明确报道在各类平台刊登后所得的分数,让宣传报道有“分”可依、凭“分”说话,调动了宣传战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流程再造生产新闻。坚持融合发展,改革策采编播流程,建立微型“中央厨房”,实施“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创作流程,不同渠道采集的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统一传送至微型“中央厨房”,再由各平台根据所需直接或间接采用,不断提升宣传报道“制造+传播”能力,实现信息传播效益最大化。依托新建的融媒体中心,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系统中稿件管理、素材库等功能,实现文稿、图片、视频等资源的共享共通,从线索捕捉、选题清单确定,到稿件一审、二审传送至共享稿库,再到各媒体多元生成回填至回填库,实现了对报道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新的新闻生产组织平台和服务平台。

以整体思维兵团作战。坚持全区域统筹、大兵团作战,多方面联动、多领域融合,在组织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加工、发布传播等各环节都从整体来把握、从大局来考量,通过新媒体创新工作室、“走访客户”、“一线探访”等平台和形式,发挥联动作用,形成瞄准焦点、集中发力的工作新局面。疫情大考中,宣传系统精准对接京冀地区、冶金行业等知名媒体,联合各单位一天不落地精心策划、深入挖掘、创新制作,推出《疫情期间首钢京唐公司让职工餐餐暖心放心》、《首钢京唐全员战“疫”,“控”“产”两不误》等80余篇有引导力、影响力的精品,在“学习强国”河北平台、北京卫视、河北卫视和《北京日报》、《中国冶金报》、国资京京等平台播出、刊登,讲述了京唐抗疫故事,展示了京唐企业形象。

坚持产品化意识,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把准方向,认准导向,明确取向,占领媒体融合的信息传播制高点

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屏、万物皆媒的传播格局下,越是传播方式多样化,越要坚持内容为王;越是信息海量供给,越要增强“内容为王”的定力。首钢京唐公司始终把内容生产作为第一要务,用社会责任规范内容生产,以优质平台聚合思想力量,以价值含量驾驭信息流量,让纷呈迭出的媒体产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把握传播规律,塑造媒体价值。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主流价值借助移动互联网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2019年春节前夕,京唐用24辆大巴送工程建设者回家过年的消息一发布,便迅速刷爆朋友圈,近3万人点击,被各方赞誉为“最暖的光”、“大手笔、大动作、大担当”。2020年疫情发生后,公司迅速将媒体的信息发布频次由原来的平均每天1条增加到每天至少2条,推送了《“战疫”时刻,我们都是战士》、《“小红帽”,那道最亮丽的风景线》等高品质文案,做到了及时发声、有力引领,仅上半年阅读量便达到110万,同比增加57%。

提高用户意识,构筑体验情境。媒体融合的最终落脚点在用户。京唐媒体采用更加生动贴切的表达,融入更加多元的服务,让用户参与形式更加丰富、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自2017年起,首钢京唐新媒体加强对直播、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的运用,在公司春节晚会、企业展览会、集体婚礼等大型活动中采用直播、互动等新媒体元素,并通过多通道直播盒子和切换台的使用,提升微信直播流畅性与观看体验,迅速拉近了读者和媒体的距离,达到了“以个性化小众去引爆大众口碑”的效果。截至2019年底,运用新媒体直播活动30场,访问量达43万,用户的参与感、体验感大大提升。

丰富产品形态,扩大供给优势。创新传播手段,充分运用新媒体产品形态的感染力,已经成为大多媒体的一致追求。自2016年8月在新媒体平台开播的每周一期的“阳光语录”栏目,一上线便采用了可读+可听的模式,用声音和文字记录美好时光,为读者和听众提供文化的滋养。策划制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流程宣传动画,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生产环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动画腾讯视频点击量10万余次。此外,通过媒体融合平台创新性开展的线上音乐分享活动“声动京唐”、“毕业N年,我在京唐”主题征集活动等等,让职工充分展示自我,深受干部职工的喜爱。首钢京唐媒体成为了“有情怀、有温度、有正能量”的平台,被中国首届企业自媒体大会授予新媒体金锐奖,并给予了“创意引领,温暖用户,关注核心价值”的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首钢微信融合
白雪“水晶鞋”,激情“飞天”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微信
微信
微信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