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05 12:21戴璐罗春月伍传新傅文凡江泽勇廖洪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0期
关键词:癌痛消融射频

戴璐,罗春月,伍传新,傅文凡,江泽勇,廖洪映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胸外科,广州 广东 510095;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超声影像科,广州 广东 510095)

0 引言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年龄、遗传、职业、生活环境及长期吸烟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特征,其临床症状与肺炎的症状比较接近,因此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现象。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均属于中晚期肺癌,并且多数伴有肝转移情况,因此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所以应加强对非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探寻一种最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患者采取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患者84例病例资料,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其中36例患者接受肝转移灶射频消融定义为观察组,48例患者未接收肝转移灶局部处理定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的全身治疗,评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有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5±2.2)岁;对照组患者48例中男女各26例、22例,平均年龄(58.0±2.5) 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通过本院电子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方案包括:顺铂50-100 mg/m2、卡铂5-7 AUC(mg/mL/min)、多西紫杉醇60-75 mg/m2、吉西他滨1000 mg/m2、培美曲塞500 mg/m2、长春瑞滨25-30 mg/m2。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疗+肝转移灶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是通过B超观察确定癌变组织位置,并引导射频针经皮刺入肿瘤实施热传导消融处理,避免消融处理过程中对膈肌或脏器造成损伤,消融处理采取多点重叠法,每个点消融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所有肿瘤全部完成消融处理后结束。

1.3 观察标准。采用自制调查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肾功能异常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应用视觉模拟(VAS)疼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痛程度,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总评分值为10分,最终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

1.4 近期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一个月内临床症状和目标病灶均基本消失为治疗显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或死亡为无效。近期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显效和有效的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指标描述用(±s、t检验),计数数据描述用n(%)以及χ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用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对比。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果达到了97.2%;而对照组最终治疗有效率仅为81.3%,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组间各项评分指标对比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存在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癌痛程度均明显减轻,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评分指标对比情况(±s)

表2 两组各评分指标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癌痛程度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 8.1±0.8 4.0±0.2 5.1±0.2 9.5±0.5对照组 48 8.2±0.9 6.5±0.7 5.2±0.3 8.6±0.3 t - 0.5281 20.7738 1.7309 10.2599 P - 0.5988 0.0000 0.0872 0.0000

2.3 两组近期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对比。最终两组数据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肾功能异常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少均,1年生存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而肝转移主要是指癌细胞远离原发癌变部位移位至肝脏。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是供应肝脏的两大血流系统,因此血流异常丰富,因此癌细胞极易通过血液转移至肝脏。而且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大多数出现明显症状时,经检查均已达到了肝癌中晚期,因此增加了肝转移的发生几率,并且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3]。目前临床针对肺癌并肝转移疾病主要通过手术及化疗来控制病情发展。虽然采取全身静脉化疗能够将化学药物经上肢浅静脉注入体内,肺和肝肝脏吸收的药物浓度较高,从而能够达到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由于药物无法在肿瘤内形成浓聚,加上部分肿瘤组织对化疗的敏感度较低,而且化疗药物需要经过肝脏分解和代谢,药物的细胞毒性可损伤或改变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因此会增加肝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影响肿瘤抑制效果,并且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4]。为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回顾性分析中,初步分析了非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患者采取了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取肝转移灶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提高肝转移局部控制率,从而改善患者生存。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射频针的热效应,将肿瘤细胞进行凝固处理,从而达到直接清除病变的目的,而且对肿瘤细胞进行消融处理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激活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对非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患者采取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癌痛程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确认其效应。

猜你喜欢
癌痛消融射频
消融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消融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