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协同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1-01-05 14:07寇书萌张瀚舟
上海节能 2021年8期
关键词:交易中心长三角油气

寇书萌 张瀚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0 引言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上海要“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我国油气市场规模巨大,2020年进口原油5.42亿t(对外依存度约72.7%)、进口天然气1 400亿m3(对外依存度约45.1%),油气进口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庞大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油气价格方面几乎没有话语权,资源采购价格基本由国外市场主导。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油气产业发展迅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下,紧抓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契机,发挥长三角区域油气市场、基础设施、金融、航运、贸易、自贸区等优势禀赋,协同建设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做大做强油气期货和现货市场,丰富期货和现货衍生品品种和市场主体,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策制度配套服务水平,培育油气价格指数,是提高我国能源价格话语权和油气交易中心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

1 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基本内涵

国际上北美、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因具备品种丰富的油气交易、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繁荣成熟的金融市场、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政策环境等多要素共同推动,建成了成熟的油气交易中心,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高度的价格话语权。

交易品种丰富。从产品种类来看,国际能源类市场的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以CME集团为例,其旗下的NYMEX能源交易所提供了最广泛的产品种类。实物交割类的有轻质低硫原油,RBOB汽油,燃料油,丙烷,新加坡燃料油,海湾汽油,海湾低硫柴油,俄罗斯出口搅拌原油,乙醇等;现金交割类的有轻质低硫原油,前一日天然气,倒数第二个工作日天然气,RBOB汽油,燃料油,布伦特原油,前一日布伦特原油,裂解价差合约,PJM电力合约,铀合约,以及其他迷你合约;以及大量在ClearPort清算的场外(OTC)合约。其中,WTI、天然气、RBOB汽油期权、纽约港超低硫柴油、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交易量较大。从产品层次来看,国际市场不仅包括现货、期货,还覆盖了期权、指数期货等衍生品,甚至覆盖了远期、掉期等场外衍生品。丰富的产品种类和层次,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对风险管理的多样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交易者的参与成本、稳定市场。

基础设施配备完善。有了为数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和活跃的市场交易,为了及时准确地完成现货的交付,必须拥有充足完善的油气管道、接收站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所以美国、英国等拥有较强价格话语权的国家往往也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基础设施也是形成基准价格的重要条件。目前美国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供输网络。结合美国管网分布和各个市场枢纽所在的位置可以发现,美国管网集中的区域或交会连接的地方形成了众多的市场枢纽,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保证了整个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时这些基础设施还必须实现运销分离,面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否则即便市场规模巨大,交易主体众多,也会受制于货物的运输交付问题而无法顺利完成交易。

金融市场成熟发达。目前全球主要的油气基准价格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背后无一不是成熟的现货、期货以及场外交易市场的推动,而这些市场背后的参与者、交易所和金融机构便是形成天然气基准价格的中坚力量。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比现货市场拥有更大的交易量、数量更多的交易主体、选择范围更广的交易产品,这些都促使更加广泛的市场力量参与油气定价,从而保证了市场能够更加快捷地将价格变化传导出去,价格也能够被市场更加及时地发现和掌握,从而减少了市场交易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而且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供应链金融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极大地帮助行业上下游的参与主体对冲交易风险、发现商品价格、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以及投资者参与市场的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影响力,为建设国际化的交易中心创造良好的条件。

优越的区位条件。全球主要油气交易中心大都是在资源储量丰富,或需求较为强劲,或交通运输便利的区域中发展起来。如北美WTI交割地库欣,大量洲际石油管道在此交会,同时建有规模巨大的石油储存设施,方便炼油厂和供应商交割,原油从各个方向流入库欣,并通过数十条管道向外输送,形成了美国石油运输和储存的重要枢纽。北美Henry Hub市场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亨利港,该港口连接了美国16个州内和州际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管道输送系统横穿美国东海岸、墨西哥湾以及中西部地区,直至加拿大边境。欧洲的天然气交易中心也大多建立在管道网络的交会点、LNG的运输港口以及管道过境节点等交通便利的区域。又如新加坡,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货物中转站和贸易中心之一。

良好的政策环境。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背后的本质在于大量企业在充分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形成均衡价格,并通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进一步丰富参与主体,扩大流动性。因此需要政府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放松价格和准入管制,实现生产、储运、分销等各环节的公平竞争和职责分离,以使价格能完全反映市场供需的真实变化。同时需要一系列配套的规范及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为市场发展提供保障。另外,为吸引海外主体的参与,远期还需要税收、外汇、海关等各部门的全方位政策配套。

2 长三角协同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基础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油气产业发展迅猛。立足全国,因其地理位置境域优越、产业链完备、交易规模占比大、国际参与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在我国范围内具有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优势;放眼世界,与已建成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相比,还存在区域油气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我国多头监管体制导致期现难联动、天然气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等诸多内在制约。

2.1 长三角现状基础和比较优势

2.1.1 位置境域得天独厚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水资源供给充足,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交通畅通发达,是现代物流重要的集散地。岸线位置上,上海处在全国岸线的中线,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交叉点,并且至日本九州和我国台湾的距离相等,构成了东北亚扇形海运网络;港口条件上,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在国家批复建设的7个40万t级以上深水码头中坐拥3个。上海洋山深水港作为具有20万吨级以上船舶靠泊能力的集装箱枢纽港,拥有世界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亚太第一大邮轮母港;锚地资源上,浙江方面的秀山东、马峙内、虾峙门等锚地共设有近30个锚位,上海方面的长江口锚地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船舶起退租地点,江苏方面正加快建设江阴海轮、蟛蜞海轮、高资海轮等锚地;航线资源上,我国7条国际远洋航线中6条途经舟山海域。优质的区位为油气的资源流通和产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2.1.2 油品全产业链完备

长三角地区油品供应、储运、销售、消费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完备,且规模不断扩大。

供应环节,区域油品炼化能力方面比肩全球大型石化基地。浙江依托浙石化在舟山投产建设4 0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并预计2025年左右环杭州湾地区炼油规模将达到1亿t以上。上海已基本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2020年两大炼厂汽柴煤油总产量为1 503.96万t。江苏依托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扬子石化,可于今年实现约3 000万t/a的炼油能力。安徽安庆石化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已达到每年800万t。相比之下,全球炼油企业平均规模为742万t,大型石化基地炼油规模普遍在4 000万t级以上,例如欧洲的荷兰鹿特丹基地炼油能力5 000万t/a、比利时安特卫普石化基地为3 700万t/a,亚洲地区的韩国蔚山为4 200万t/a、新加坡裕廊则为6 300万t/a。可以看出,长三角已然成为可以与世界比肩的炼化区域,炼化能力独树一帜。

储运环节,长三角充足完善的储运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硬件条件,是保证市场活跃度,及时准确完成现货交收的必要因素。浙江方面,以宁波、舟山为重点储备基地,其中舟山现状仓储能力为3 000多万m3,中远期规划建成1亿万m3。上海方面,外高桥、洋山、高桥的保税库容可基本满足现状需求。江苏方面,南京、南通、扬州等地大型储备设施鳞次栉比,南通港仓储能力仅次于舟山。

销售环节,在国家商务部、财政部、交通部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审批发放的具有保税船舶燃料油经营资质的5家企业中,舟山已吸引4家在此“落户”,另有15家企业陆续获得地方性经营资质,已然成为向世界各地船东、租船人及各类航运企业提供包括保税油供应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的重要窗口。

消费环节,区域成为全国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集聚地,国内价格优势不断凸显。加注量方面,2020年全国范围保税船用燃料油消费量约1 686.8万t,其中长三角占比约58%;价格方面,新加坡与我国价差不断缩减,2020年二季度均价仅低于新加坡3~5美元/t,价格优势的形成吸引了国外船只停靠中国港口加油,今年上半年我国加注量高出新加坡20%。由此可见,长三角量价优势齐具,成为东亚地区新的船加油中心指日可待,为长三角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并提升全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2.1.3 基本形成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外部条件

长三角在合力推进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油气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参与者不断涌入、航运贸易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

金融方面,规模效应初步显现。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显示,上海排名首次上升至全球第4位,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依托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外汇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油气金融要素市场,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金融属性初具模型,交易规模“榜上有名”。现货方面,2020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交易量再创新高,双边交易量达811.48亿m3,约占全国消费总量13%,稳居亚太天然气现货交易第一;期货方面,上海原油期货2020年累计成交4 158.58万手,累计成交额11.96万亿元,市场规模仅次于WTI和Brent原油期货,位居世界第三;价格指数方面,新加坡普氏能源、英国阿格斯等世界领先的价格发布机构已推出舟山燃料油每日交割估价,中国价格指数初步具有世界影响力。

航运方面,初步形成了面向全球的航运贸易服务功能。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上,船舶租赁、船舶经纪、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海事仲裁、油品质量检测等机构集聚于此,综合服务能力全国领先;跨区域港口合作上,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三港合一组成的苏州港,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整合成的宁镇扬组合港,以及宁波-舟山港,都为长三角组合发挥航运中心整体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三角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航运枢纽进程中,将大幅提升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燃料油、LNG等油气供储运销规模,对接全球能源、航运优质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贸易方面,国际投资者不断涌入,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自2018年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至今,受到国际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市场参与者的普遍认可,来自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的境外参与者开户占比虽不及1%,但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占比分别为16.32%、26.02%,今后随着中国香港ATS资格和新加坡RMO资格的获批,境外参与者涌入将不断提速。国际参与者对原油期货的认可,同时也为天然气、成品油期货上市筑牢根基,是在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中提升价格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有益之举。

营商环境方面,开放力度加大,实现高效便捷。长三角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目光。以舟山为代表,一是在自贸区落地的燃供企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二是开放锚地挂港加油,无需办理入港手续;三是供油流程简化,船舶进出境实现“一单四报”,申报提货时间缩短至提前6 h、跨关区直供业务实现“即到即加”。

2.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2.1 油气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总体来讲,尽管在交易量方面上海原油期货和天然气现货市场均为亚洲地区第一位,但整体市场还不成熟。

一方面,场内市场规模仅占到整个市场的30%,规模较小。期货方面,一是上海原油期货的国际影响力、市场参与度、流动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年一季度,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为8万手,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伦敦期货交易所Brent期货日均成交量分别为157万手、116万手,占全球市场的50%和40%以上;二是上期所目前分级清结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防控金融风险、获取金融层信息、提高定价影响力等方面形成制约;现货方面,寡头垄断背景下天然气现货交易“头部效应”显著,市场主体集中度较大、多元化程度较低,参与主体以“三大油”为主,难以形成频繁活跃的交易往来,交易数据无法准确反映真实市场需求,难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基准。

另一方面,场外市场尚不繁荣,发达程度相距已形成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还有较大差距,天然气衍生品开发相对较少,难以形成灵活、多样、关联的市场体系。

2.2.2 我国多头监管体制导致期现联动难

一方面,上期所能源交易品种目前只有原油和燃料油,正在谋划LNG期货产品,预计2年内上市;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已上线PNG、LNG、LPG、CNG、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多个现货品种,期货、现货市场共同品种少,期现联动切入点有待双方加强合作、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我国期货市场监管模式是由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和各期货交易所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而现货市场监管体制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目前主要由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多部门共同监管。多头监管体制加大期现联动难度。

2.2.3 天然气储运环节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对标英、美、新等掌握能源话语权的国家,长三角地区在天然气基础设施面向第三方公平开放、主干管网建设、储备能力建设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开放方面,距离实现“全国一张网”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国家管网公司成立标志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但由于涉及的主体仍保留了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因此推进管网灵活性、独立性难度极大,难以实现天然气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规划、调度和协调。

主干管网建设方面,一是长三角天然气管网仍处于快速建设阶段,管网输送承载能力有限;二是气源、用户分布不尽合理,高峰期间主干管网调峰能力弱;三是三省一市主干管网相对独立,互济共保联络通道不够灵活。

储备能力建设方面,一是长三角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严重不足,距国家“3、5、10”保障要求尚有差距;二是长三角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受地理条件限制,分布不平衡;三是长三角天然气重大储气设施注采气配套管网系统不够完善,储气设施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四是三省一市储气设施规划建设相对孤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能力有待提高。

2.2.4 统筹兼顾“双碳”目标的实施任务艰巨

能源安全供应是确保长三角经济社会长期平稳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能源供给一方面要确保总量上满足全社会用能需求,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要推进低碳化转型。在长三角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化石能源约占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89.4%,其中石油占27.2%,天然气占6.8%;在资源对外依赖度方面,石油、天然气对外进口和外省(市)调入量分别占区域内石油、天然气总消费量的98.3%、95.1%。中远期来看,区域化石能源消费占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仍将在50%以上,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清洁化转型任重道远。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建设将带来化石能源的消耗随之增加,碳排放水平随之提高,可能与当前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形成一定矛盾,因此需在低碳发展的引领之下统筹好多重目标。

3 长三角协同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重点任务

3.1 丰富油气交易品种,完善区域市场体系

近期,重点围绕原油、保税低硫燃料油和天然气建立油气市场主体框架,做大现有品种市场交易规模,丰富期货、现货、衍生品产品,拓展市场参与主体、优化多元主体结构,完善多层次油气市场体系,稳定我国油气市场。远期,逐步构建天然气和成品油期货市场,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开放使用,拓展油气期货产品体系、深化期货产品层次,提高我国能源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油气市场国际竞争力。

3.2 建设保税仓单平台,实现油气期现联动

平台建设方面,保税仓单可通过交易场所挂牌交易等方式进行。未来保税仓单交易场所建设与临港国际油气交易平台建设进度密切相关,先期可以在现有现货平台开放保税油气仓单专场交易;后期将保税油气仓单交易迁至临港国际油气交易平台。非标仓单与标准仓单的对接取决于将来现货交易机构和期货交易机构的合作意愿和合作模式,以及双方相匹配的技术系统,管理团队、规章制度以及风控体系。保税库认定方面,目前保税标准仓单交易业务项下的保税库的认定范围等同于上期所的期货交割库的认定标准。非标仓单保税库的具体认定标准和要求需要相关单位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等文件,尽快出台认定标准条款。

3.3 拓展配套增值服务,构建集成服务体系

一是在长三角地区推动加快包括油库、接收站、储气罐、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交易场所及油气贸易市场参与主体等合作情况,探索拓展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在全国乃至全球布局可用油气基础设施。二是加快物流、仲裁体系等交易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仲裁服务及各类代理服务等,拓展提升增值服务。三是针对国际贸易,通过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行政效率、支持经纪商提供各类代理服务等提升贸易便利性。四是提升餐饮、娱乐等其他商业服务水平,满足参与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餐饮、娱乐等其他消费需求,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吸引力。

3.4 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推出油气价格指数

一是引入可靠的评估机构。评估机构通过电话询问等方式,向贸易商、经纪商、交易商采集数据,选取主要的企业进行询价,作为油气市场定价的重要基础。二是引入主要的油气企业在场内平台交易以起到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在平台交易,扩大平台交易量。三是针对性地满足各类主体的需求,建立并拓展进口到岸估价、槽车估价指数、管道气指数、陆上运费指数等多样化指数建设与运用。由此形成场内竞价、场外报价的形式,构建价格指数和价格曲线,打造能够反映准确、即时、全面的市场供需关系的天然气价格,体现价格发现功能,形成亚太地区油气定价基准。

3.5 全面深化既有合作,拓展合作广度深度

一是交易所业务合作,包括期现联动和现货产品的合作。期现联动方面,现货作为期货的基础,加强油气产品现货市场建设,做大现货市场,活跃期货市场,期货市场逐步向现货市场引流。现货产品方面,加快推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现货产品和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合作开发,双方在市场拓展、基础设施共享、金融服务、政策突破等方面各扬所长,共同提高长三角区域低硫燃料油现货市场体量和国际地位。二是区域合作,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长三角区域油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开放共享。三省一市各扬所长,错位发展。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主要发挥金融和人才优势,作为贸易和信息中心;三省依托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优势,作为油气货物转运和交割集散地。

3.6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深化国际参与程度

一是结合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在临港新片区建设油气保税交易平台。打造宽松自由的贸易、金融、外汇、海关和税制环境。二是深化国际上多市场主体的参与度,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成熟的油气期货品种等方式优化长三角油气营商环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吸引国际参与者,增强油气市场服务企业跨境贸易的能力,扩大我国油气价格在东北亚区域的定价基准优势或价格影响力。三是鼓励大型跨国油气贸易企业在长三角设立区域总部,并对具有一定商业规模、与国际油气产业发展需求相协调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

4 总结和展望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油气基础设施,较大的油气市场规模等优势,协同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落实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长三角油气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我国和长三角区域油气市场发展现状,以建设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为发展目标,紧抓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契机,发挥长三角区域油气市场、基础设施、金融、航运、贸易、自贸区等优势禀赋,以做大做强油气期货和现货市场、丰富期货和现货衍生品品种和市场主体、建设保税仓单平台、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策制度配套服务水平、培育我国油气价格指数等作为重点任务,从而提高能源价格话语权和油气交易中心的国际地位。

猜你喜欢
交易中心长三角油气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打造世界品味山西的窗口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浅谈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展方向的思考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