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草腐菌产业及发展对策

2021-01-05 18:37张荣芳
食用菌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孢盖菇大球

谷 维 张荣芳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黑龙江省是继河南省、山东省之后我国食用菌生产第三大省,主要栽培种类有黑木耳、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滑子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猴头菇、灵芝、元蘑、北虫草、大球盖菇(赤松茸)等。目前,黑龙江省黑木耳、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滑子菇产量位居全国第2位,平菇产量位居全国第9位[1-2]。黑龙江省在注重多品种开发的同时,也注重提升食用菌质量,尚志、嘉荫(黑木耳)、海林(猴头菇)等8个地区食用菌均获得地理农产品认证。近几年黑龙江省草腐菌的栽培面积逐年上升,栽培的草腐菌主要为双孢蘑菇、大球盖菇、鸡腿菇、草菇、姬松茸等。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哈尔滨市呼兰区、牡丹江市穆棱市等地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处理玉米秸秆、芦苇、稻草和禽畜粪便等,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年产量稳定在500 t 以上。绥化市北林区、海伦市,肇东市望奎、兰西县,齐齐哈尔市克东县、查哈阳农场,哈尔滨市宾县、方正县、双城区等发展以合作社为主的大球盖菇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秸秆栽培草腐菌面积近3.5×106m2,消耗秸秆近1.1 亿t,消耗禽畜粪便7.2 万t[3-4]。黑龙江省发展草腐菌前景广阔,但也存在许多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为此,笔者对黑龙江省草腐菌生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黑龙江省草腐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虽然开展了秸秆基质化栽培草腐菌的生产实践,但由于生产面积较小、生产规模不大,致使规模化栽培、产业化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

1.1 产业链不完善

草腐菌子实体容易开伞和褐变,货架期比较短,因此生产企业往往需要配套冷藏或冷冻处理设施设备。但目前,生产规模小的合作社均缺乏相应冷链设施,也缺乏大型栽培和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黑龙江省草腐菌仍以分散栽培模式为主,鲜品或腌渍加工产品的销售压力大,导致菇农对产品销售缺乏信心,参与积极性不高。

1.2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黑龙江省大多数食用菌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落后,形成了以鲜品及初加工产品(如干制品、盐渍品等)为主、深加工及精细化加工产品为辅的产品加工局面。随着黑龙江省草腐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品加工从亟需粗加工步入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力开发食用菌药用品、保健用品、美容品及护肤用品等,实现产品高附加值,同时延伸产业链。

1.3 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目前,栽培大球盖菇,从培养料建堆发酵、栽培管理、采摘等过程全部采用人工,缺乏轻简化设备,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栽培双孢蘑菇,建设发酵隧道进行培养料二次发酵,才能缩短出菇期,提高产量、品质和竞争力。但是黑龙江省建设培养料发酵隧道成本明显高于南方,一般农户无法承担建设发酵隧道的成本,因此严重制约了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1.4 菌种市场混乱,质量标准不统一,栽培技术水平不高

黑龙江省栽培的草腐菌品种大都是栽培者自行从福建省、浙江省等引进,并在生产中驯化、提纯复壮、繁育,造成品种异名同物,同名异物的现象较多,所标品名实际上并不一定就是该品种。另外,菌种质量检测标准不统一,草腐菌菌种生产的安全体系和标准化建设也不规范。

1.5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草腐菌生产者和企业(合作社)资金投入能力弱,无法添置所需设施设备,不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黑龙江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耳独大”的格局,木腐菌产业支持力度大,发展快。草腐菌产业在黑龙江方兴未艾,缺乏政府部门或民营资本对草腐菌生产的资金扶持。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结构的调整,栽培的草腐菌种类及面积虽然逐年上升,但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菌袋与菌料专业化生产、菌渣再利用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大,对加工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不够,影响了黑龙江省草腐菌产业的发展。

2 黑龙江省发展草腐菌潜力

2.1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近几年,国家十分关注秸秆焚烧对环境危害和资源浪费问题。2017 年国家安排中央财政资金6 亿元,在东北地区60 个玉米主产县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力争到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 700万t[5-6]。这为发展规模化秸秆栽培草腐菌提供了巨大机遇。草腐菌产业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变废为宝,促进生态循环的朝阳产业。

2.2 生产技术逐渐成熟

以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大球盖菇为主导品种的草腐菌已经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其中双孢蘑菇更是国际主流的食用菌品种。近年来,黑龙江省科研单位与生产基地相结合,从菌种引进、驯化栽培、提纯复壮、繁育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探索出几种适合黑龙江省的草腐菌栽培技术模式,实现了南方品种本地化栽培,且栽培规模逐年扩大[7-8]。

2.3 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草腐菌生产原材料及生态环境高度安全。夏季生产的草腐菌可填补南方因盛夏出现食用菌季节性短缺市场。俄罗斯与黑龙江省水陆相连,边境线上分布着15个口岸,其食用菌产量仅占本国市场需求量的20%。因此黑龙江省可发展俄罗斯市场热销的双孢蘑菇生产。

2.4 草腐菌生产原料丰富

黑龙江省不但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大省,据估算,年产秸秆量可达1亿t,其中玉米秸秆7 200万t,豆秸865 万t,稻草2 870 万t。年产禽畜粪便1.14 亿t。因此,大量秸秆资源和禽畜粪便为黑龙江省草腐菌生产奠定了原材料基础。另外,大量黑木耳等木腐菌的菌渣也可作为草腐菌生产原料之一。据悉,生产1 t 双孢蘑菇消耗玉米秸秆2.6 t、禽畜粪便2.1 t;生产大球盖菇(占地667 m2)消耗秸秆6 t[8]。

3 黑龙江省发展草腐菌产业的建议

草腐菌产业是循环、变废为宝利用资源的朝阳产业,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参与,在政策、布局、科技、市场等方面着力推进,在规模化生产上寻求突破,实现生产规模、生产效益双突破。

3.1 政府需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需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利用秸秆和禽畜粪便等生物资源生产草腐菌的企业。在现有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耕地轮作试点补助项目中,重点向秸秆基料化生产草腐菌倾斜。

3.2 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黑龙江省农作物资源分布、地域气候特点、产业基础情况(品种、规模)和市场情况,确定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重点依托市场预期,确定产业培育和全产业链布局。在哈尔滨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等玉米和黑木耳双主产区,利用玉米秆等秸秆和黑木耳菌渣生产大球盖菇;在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安达市、富裕县、兰西县、穆棱市等畜牧业发达西部地区,发展双孢蘑菇生产,重点扶持现有生产企业。

3.3 强化技术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点解决南方菌菇本地化栽培以及培育当地新品种的技术问题,结合黑龙江省的资源和气候特点,提升节本增效和轻简化栽培草腐菌技术水平。完善配套生产设施,重点解决产前和产后机械装备,比如产前秸秆收集储运、预处理、上料等设备,产后冷藏冷冻、深加工以及菌渣处理设备设施等[9]。总结形成以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玉米和水稻)秸秆和畜禽(两牛一猪)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周年化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大球盖菇、草菇、鸡腿菇的应季栽培技术;研究草腐菌的深加工技术。提高菌菇附加值;研究农机和农艺结合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3.4 稳固健全销售网络

以双孢蘑菇为代表,进一步拓展东北地区草腐菌市场,填补产地产品空白。同时着力推动双孢蘑菇鲜品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宽在俄罗斯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孢蘑菇罐头产品市场,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简报、展会论坛等加强宣传,吸引公众关注,打造品牌,拓宽消费市场,重点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网上销售。

3.5 培育示范典型

以已建和在建的大型双孢蘑菇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秸秆收集储运和集中预处理的生产模式,由此带动黑龙江省草腐菌生产中秸秆的转化利用。引进我国南方和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黑龙江省资源特点,兴建年产500~1 000 t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3~5 个。采用工厂化隧道发酵技术,集中工厂化周年生产和农户个体棚室栽培相结合,配套冷链运输和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建设大球盖菇、鸡腿菇和草菇的菌种集中生产企业,以集中示范栽培和农户分散栽培相结合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10]。

猜你喜欢
双孢盖菇大球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河南部分地区香菇市场行情(2020-11-02)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数理:大球和小球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