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青中年人扩展高频听阈参考基线

2021-01-05 05:51夏红艳郑海峰刘浩强谌国会于澜尹自芳王大勇王秋菊赵立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纯音听阈置信区间

夏红艳郑海峰刘浩强谌国会于澜尹自芳王大勇 王秋菊赵立东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汕头 515000)

众所周知,正常人耳可听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以往研究认为,言语频率重要的评价范围为250-4000Hz,由此认为8kHz以下的听力检测足以提供需要的信息量,满足人类的正常生活以及娱乐等需求,因此临床上常规进行的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范围是 0.125-8kHz[1]。常规PTA不能反映被测试者8kHz以上的纯音听力情况,就如同仅仅显示了“大象的前半身”。扩展高频测听(extended high frequency audiometry,EHFA),能够测得9-20kHz频率范围的纯音听阈,显示“大象的后半身”。

临床上的一些现象提示我们EHFA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比如:常规PTA正常的耳鸣患者,其扩展高频(extended high-frequency,EHF)听力却是下降的;隐性听力损失患者在噪声环境下有言语感知困难,也表现为常规PTA正常,但EHF听力下降。我们此前对单侧突聋患者健耳的EHF听阈进行研究,发现EHFA能够检测出对侧健耳可能存在的隐性听力损失[2]。内耳的早期损伤往往发生在10-20kHz,后期才向8kHz及以下频率发展[3]。EHFA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等听力损失,以便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预防听力进一步损失的重要一环[4]。可见EHFA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尚无各年龄段9-20kHz EHFA正常阈值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本研究拟通过对20-60岁114例正常人进行EHF听阈检测,建立正常中青年人EHF(9-20kHz)正常听阈基线,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60岁正常人(健康受试者)114例(228耳),男42例,女72例。按年龄每10岁为一组,共分4组:20-29岁组33例(66耳),男12例(24耳),女21例(42耳);30-39岁组35例(70耳),男12例(24耳),女23例(46耳);40-49岁组25例(50耳),男10例(20耳),女15例(30耳);50-60岁组21例(42耳),男8例(16耳),女13例(26耳)。所有受试者既往均无耳部病史、无噪声接触史、无耳毒性药物史、无头部外伤史,耳廓外形、外耳道及鼓膜正常,中耳功能正常,常规纯音听阈均≤25dB HL。

1.2 检测方法

使用丹麦尔听美Conera纯音听力计Otosuite、配套的TDH39耳机及HDA200耳机,均经解放军总医院声学计量总站校准,依据PTA国家标准GB/T16296.1-2018,采用标准手法分别进行常规PTA(0.125-8kHz)和EHFA检测,并进行听阈比较。所有检查均在屏蔽隔声测听室内进行,本底噪声<25 dB(A)。常规PTA使用TDH39耳机,测试频率为0.125、0.25、0.5、1、2、4、8kHz,各频率耳机的最大输出分别为80、105、115、120、120、120、105 dB HL,最小输出为-10 dB HL。EHFA使用HDA200耳罩式气导耳机,测试频率为 9k、10k、11.2k、12.5k、14k、16k、18k、20kHz,各频率耳机的最大输出强度分别为95、90、90、85、75、45、25、5 dB HL,最小输出为-20 dB HL。以耳为单位统计9-20 kHz引出反应耳的平均听阈,最大给声强度仍无反应的仅计算未出现反应数,以听阈检出率表示引出反应耳的比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量资料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m)进行描述,组间比较两组之间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或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每个年龄组最大给声强度下作出反应耳的百分比(表1),平均值(x)、标准差(s)、中位数(m)(表2)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2.1 4组9-20kHz各频率听阈检出率(表1)

4个年龄组在9-11.2kHz听阈检出率均为100%,说明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正常中青年人均能测出11.2kHz及以下频率的听阈。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听阈未检出耳的EHF频率下移。此外,随着频率的升高,EHF纯音听阈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表1 9-20kHz听阈检出率[n(%)]Table 1 Percentage of total number of subjects responding to 9-20kHz

2.2 4组0.125-20kHz听阈值的比较(表2)

结果表明,9-16kHz,4个年龄组均能测得EHF纯音听阈,并且20-29岁组听阈最小,50-60岁组听阈最大。经统计学分析,9-16kHz,与其他三组相比,EHF纯音听阈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20-29岁组听阈最佳。9-16kHz,30-39岁组听阈均低于40-49及50-60岁组,并且在9-14kHz听阈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18k、20kHz处,50-60岁组EHF纯音听阈超出听力计最大输出,无法与其他三组进行听阈间的比较。此外,9-11.2kHz,随着频率升高,各组标准差也随之增加;但在最高频率20kHz处,听阈标准差又减小了。

表2 0.125-20kHz引出反应耳的平均听阈(dB HL,±s(m))Table 2 The average threshold of ears responsed from 0.125 to 20kHz(dB HL,±s(m))

表2 0.125-20kHz引出反应耳的平均听阈(dB HL,±s(m))Table 2 The average threshold of ears responsed from 0.125 to 20kHz(dB HL,±s(m))

F:Frequency y:year(与20-29y group相比,*P<0.05;与30-39y group相比,P<0.05)

F(kHz)0.125 0.25 0.5 1 2 4 8 9 1 0 11.2 12.5 14 16 18 20 20-29y group 9.62±3.85(10)7.35±4.23(10)7.35±5.13(5)6.82±4.26(5)5.61±4.34(5)3.26±4.16(5)4.17±5.92(0)3.41±7.45(5)4.24±8.19(5)2.88±8.95(0)6.06±9.90(5)4.24±13.79(0)3.44±16.03(0)4.85±13.71(5)-3.90±6.80(-5)30-39y group 12.00±5.86(10)11.29±5.08(10)9.29±4.84(10)10.64±5.10(10)8.57±4.75(10)9.29±6.64(10)9.43±7.69(10)11.71±10.35(10)*13.57±13.14(10)*13.50±14.20(10)*21.50±17.80(20)*24.64±22.40(20)*23.27±16.14(25)*15.79±9.41(20)*-1.83±5.94(-2.5)40-49y group 15.50±4.32(15)13.70±5.70(15)11.70±5.59(10)12.60±4.66(12.5)12.70±6.64(10)13.60±6.63(12.5)12.20±6.24(15)17.20±8.40(15)*20.60±9.78(20)*24.90±14.16(25)*41.43±18.34(40)*49.65±17.84(50)*35.59±11.71(40)*21.00±2.24(20)*2.00±2.74(0)50-60y group 14.64±4.61(15)14.29±5.36(15)10.24±5.63(10)11.67±5.02(12.5)12.74±6.27(15)14.17±8.62(15)14.05±7.34(15)21.07±11.77(20)*27.86±16.08(25)*34.05±19.85(32.5)*50.63±18.71(52.5)*60.47±11.66(62.5)*42.86±3.93(45)*/ /

2.3 各年龄组随频率变化的全频段听力曲线

图1根据各年龄段各频率的均值绘制,图2根据各年龄段各频率的中位数绘制。两图的整体趋势一致: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的升高,听阈阈值变大,并且在较高频率、年龄最大组出现阈值不能引出的情况。

图1 各年龄组随频率变化的全频段听力曲线(根据均数)Fig.1 Hearing curve of frequency range(0.125-20kHz)in all age groups(according to mean)

图2 各年龄组随频率变化的全频段听力曲线(根据中位数)Fig.2 Hearing curve of frequency range(0.125-20kHz)in all age groups(according to median)

2.4 4组全频段听力曲线基线95%置信区间参考范围

各年龄段全频段听力曲线基线95%置信区间参考范围,见图3。图中深色曲线表示该年龄段各频率的平均听阈;阴影面积则是根据95%置信区间绘制,一旦测得的听阈值落入该范围则被认为是正常的。20-29岁组正常人听阈极好,全频段听阈的置信区间阴影范围均在10dB HL以上(图3a);与20-29岁组相比,30-39岁组听阈升高。在0.125-11.2、18、20kHz,听阈的置信区间阴影范围均在20dB HL以内,而在12.5-16kHz,置信区间范围变宽,听阈上限最大可达30dB HL(图3b)。40-49岁组听阈进一步提高,在11.2-16kHz,置信区间的听阈上限均超过25dB HL,最大可达到55 dB HL(图3c)。50-60岁组听阈较40-49岁组继续升高,并且从9kHz处开始置信区间的听阈上限就超过25dB HL,在14kHz处达到最大值65dB HL(图3d)。

图3 4组全频段听力曲线基线95%置信区间参考范围.a.20-29岁年龄组;b.30-39岁年龄组;c.40-49岁年龄组;d.50-60岁年龄组Fig.3 Reference range of baseline 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full frequency hearing curve for four groups.a.20-29 age group;b.30-39 age-group;c.40-49 age-group;d.50-60 agegroup

3 讨论

3.1 扩展高频易感的机理

声波在基底膜上由蜗底传向蜗顶,蜗底对应高频区而蜗顶对应低频区。研究表明,耳蜗柯蒂氏器基底周与顶周存在一些区别:与耳蜗顶周相比,耳蜗底周L型钙通道更多,因此更容易发生钙超载,从而损伤毛细胞;并且与基底部相比,顶部的抗氧化物含量更高,因而保护作用更强[5]。此外,Hensen细胞通过释放脂滴参与耳蜗机械调节,而与顶部相比,基底部脂滴的含量更少,使毛细胞所接受的营养物质也少,从而导致其更容易损伤[6]。

3.2 EHFA的临床意义

随着年龄增加,EHF纯音听阈在接近20kHz处无法测量,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8]。在9-11.2kHz,所有测试耳均能产生反应。但在更高频率处,年龄越大听阈越高,超出听力计最大输出的几率越高。随着频率增加,年龄越大的组别出现更多的离群值,表明了年龄因素对EHF听敏度的影响。此外,有研究还发现听阈的标准差也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但在最高频率时反而下降,可能是在此频率能够产生反应的耳数较少[9]。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由扩展高频向常规频率发展的现象提示,人类耳蜗病理改变在基底转最先出现[10,11]。因此,EHFA对于识别听力的早期改变具有更好的敏感性[12]。通过EHFA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耳蜗柯蒂氏器各部位的功能,反映其是否存在亚临床病理状态。EHF听力对于噪声等环境下的言语感知能力非常重要[1]。那些在噪声环境下言语感知困难(隐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常规PTA往往正常,但存在EHF听力损失[13]。此外,EHFA还能检测因使用顺铂等耳毒性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9]。因此,EHFA对于早期发现老年性耳聋、隐性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药物性耳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 EHF规范化及其应用

国内外对EHF听力阈值及其临床应用有过报道与研究,但EHFA仍未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统一可参考的正常听阈基线,导致阈值的偏移量无法量化,从而难以判断EHF的测听结果是否正常。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个能与之进行比较的正常值范围.本研究数据显示EHF阈值会受到年龄的影响,所以应注意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值是不相同的,每个年龄段都必须有对应的正常参考值。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年龄组正常中青年人EHF各频率听阈的参考基线,并且绘制了不同年龄组0.125-20kHz全频段听力曲线图以及基线的95%置信区间参考范围,以期在EHFA的临床应用中为同行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促进EHF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纯音听阈置信区间
基于贝塔分布的最优置信区间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自动纯音听阈检测技术
定数截尾场合Pareto分布形状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CE-Chirp听觉稳态反应检测在听阈评估中的价值
基于预警自适应技术的监控系统设计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效应量置信区间的原理及其实现
高压氧综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