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对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检测价值

2021-01-05 16:37吴启东吴宗良王海洋张磊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本院中度时段

吴启东 吴宗良 王海洋 张磊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受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升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1]。在发生颅脑损伤后,脑组织除原发性损伤外,还伴有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颅脑外伤发生时所造成的组织解剖结构损害,而继发性损伤是随疾病发展而产生的进一步病理性变化,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已有报道指出,凝血功能在颅脑损伤继发性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5]。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通过检测患者损伤后凝血指标变化,分析其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探究凝血指标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年龄34~67岁,平均(51.4±2.3)岁;男56例,女4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8例,高处坠落16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6例;轻度损伤23例(轻度组),中度损伤36例(中度组),重度损伤39例(重度组)。纳入标准:无复合伤;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颅脑损伤,且伤后4 h内完成首次采血;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影响凝血指标的疾病;年龄≤70岁;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大量失血,需接受全血或成分血输注治疗;近期曾接受凝血、纤溶药物治疗。选取同期来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人群均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结果;体检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可能对指标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情况。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血液采集 于损伤后4、12、24、48 h对患者凝血指标进行检查,每个时段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常规抗凝处理,期间注意密封,以免二氧化碳挥发对pH值产生影响,降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2.2 样本检测 在完成血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验科检验,且期间避免时间、温度对相关指标产生影响。采用离心机对所取样本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10 min,转速设置为3 000 r/min,分离获得血浆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患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以及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进行检测,其中D-D、PT、PTT及ATPP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DP采用凝固法进行检测。上述指标的正常取值范 围:D-D<0.3 mg/L,PT为11.0~13.0 s,PTT为23~37 s,FDP<5 μg/mL,ATPP为31~43 s。

1.3 预后评估 根据牛津残障量表(OHS)[6]对所有入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可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三个分度,其中2分以下为死亡分度,2~3分为预后不良分度,4~5分为预后良好分度,1分表示死亡;2分表示植物状态,存在呼吸、心跳,但无意识;3分表示严重残疾,有意识,但存在言语、认知及躯体障碍;4分表示轻度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5分为恢复良好,可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回归社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年龄34~67岁,平均(51.1±2.1)岁;男11例,女9例。轻度组,年龄35~69岁,平均(51.3±2.7)岁,男12例,女11例。中度组,年龄34~68岁,平均(51.5±2.8)岁,男19例,女17例。重度组,年龄33~70岁,平均(51.9±2.6)岁,男21例,女18例。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各组不同时段PT水平变化 重度组损伤后4、12、24 h PT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中度组损伤后4、12、24 h PT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轻度组损伤后4、12、24 h 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损伤后48 h PT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各组不同时段APTT水平变化 重度组损伤后4、12、24 h APTT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中度组损伤后4、12、24 h APTT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轻度组损伤后4、12、24 h 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48 h APTT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各组不同时段PTT水平变化 重度组损伤后4、12、24 h PTT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中度组损伤后4、12、24 h PTT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轻度组损伤后4、12、24 h 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48 h PTT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3。

2.5 各组不同时段FDP水平变化 重度组损伤后4、12、24、48 h FD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中度组损伤后4、12、24、48 h FD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轻度组损伤后4、12、24、48 h 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6 各组不同时段D-D水平变化 重度组损伤后4、12、24、48 h D-D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中度组损伤后4、12、24、48 h D-D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轻度组损伤后4、12、24、48 h 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1 各组不同时段PT水平变化对比[s,()]

表1 各组不同时段PT水平变化对比[s,()]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轻度组相比,P<0.05;△与中度组相比,P<0.05。

表2 各组不同时段APTT水平变化对比[s,()]

表2 各组不同时段APTT水平变化对比[s,()]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轻度组相比,P<0.05;△与中度组相比,P<0.05。

表3 各组不同时段PTT水平变化对比[s,()]

表3 各组不同时段PTT水平变化对比[s,()]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轻度组相比,P<0.05;△与中度组相比,P<0.05。

表4 各组不同时段FDP水平变化对比[μg/mL,()]

表4 各组不同时段FDP水平变化对比[μg/mL,()]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轻度组相比,P<0.05;△与中度组相比,P<0.05。

表5 各组不同时段D-D水平变化对比[mg/L,()]

表5 各组不同时段D-D水平变化对比[mg/L,()]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轻度组相比,P<0.05;△与中度组相比,P<0.05。

2.7 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轻度组无死亡、植物状态患者,严重残障1例,中度残疾4例,恢复良好18例;中度组无死亡、植物状态患者,严重残障5例,中度残疾10例,恢复良好21例;重度组无死亡患者,植物状态5例,中度残疾14例,恢复良好20例。三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生存质量[7-8]。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凝血紊乱在继发性颅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9]。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凝血纤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有效预防血栓与出血情况[10-11]。但当患者发生颅脑损伤后,短时间内该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导致凝血指标异常情况的发生[12-13]。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对其损伤发生后不同时段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凝血指标异常情况,且随患者损伤程度加重,其异常情况越明显,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4]。

此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更高,而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未出现死亡与植物状态患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因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而存在较差的预后[15]。在发生颅脑损伤后,患者D-D、PT、PTT、FDP及ATP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损伤越严重升高幅度越大。该类指标可作为评估患者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16-17]。而预后分析发现,高D-D、PT、PTT、FDP及ATPP水平具有预后不良这一表现。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的方式,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情况[18-20]。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随损伤程度加重,凝血功能紊乱情况越明显,预后情况越差,可通过凝血指标进行监测的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猜你喜欢
本院中度时段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小米手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