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白内障手术彰显个性化

2021-01-05 02:0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敏感度晶体白内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当白内障导致视力减退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白内障手术已由原先的单纯脱盲进入了融合屈光手术治疗的新阶段。手术可以考虑患者的生活状态和需求,定制一个“私人化”的手术方案,这让白内障手术更加个性化。

手术时机个性化

一般情况下,当你感到工作和生活有困难,阅读不方便,视力在0.4以下,不能用镜片矫正,经过检查确诊白内障并排除其他眼疾时,即可考虑手术。

但是,视力不佳不是手术的唯一标准。视力表检查的只有纯黑和纯白的对比,很多白内障患者呈现有良好的视力表“视力”,如为0.6~0.8,甚至1.0,但平时总感觉视物模糊,像生活在“雾霾”中;还有的眼前常有塑料薄膜或擦不干净的眼屎,夜间光线不足时行走困难。这些是对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现,即对黑与白之间灰度的分辨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对比敏感度下降最明显的就是对台阶的分辨能力下降,这也是老人摔跤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不能仅仅因为患者视力表“视力”还不错,就放弃白内障手术,应综合考虑对比敏感度、色觉、像差等因素。

此外,不同的患者接受手术的早晚时机,可有较大的不同。过去,视力0.4 往往作为是否手术的标准。但现在对一个从事精细工作、有高视力要求的人,如画家、设计师、驾驶员而言,可以早些手术,即使“视力”0.8 甚至1.0 都不是手术的禁忌,这让他们手术后能继续从事喜爱的事业。

人工晶体“按需植入”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公认的术式。超声乳化的优点是切口小、无痛苦、时间短、快速复明。人工晶体种类颇多,功能不同,则应“按需植入”。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眼球内就丧失了晶体,它原有的聚焦作用也会丢失。虽可配戴眼镜(框架式)及角膜接触镜予以纠正,但这会有很多缺点或不足。最理想的方法是安装人工晶体,模拟人原来晶状体的光学结构,使视力及视野恢复到正常。人工晶体材料有多种,生物相容性都很好,有非常可靠的稳定性,植入后基本没有因材料引起的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人工晶体可受用一辈子。

许多患者纷纷要求医生安装“好”的人工晶体。其实,人工晶体的设计各有特点,不能简单以好坏来区分。

人工晶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光学设计上,有单焦点和多焦点之分。单焦点的有球面晶体和非球面晶体,球面晶体能满足基本的视觉要求,相对价廉物美;非球面晶体能使视觉质量更高,改善了患者在光线不足情况下的视觉敏感度,如夜间行车。多焦点的人工晶体兼顾看远和看近的功能,做到生活中“脱镜”,给患者带来便利。此外,还有散光型人工晶体,能矫正人眼自身的散光,提高视觉质量。如今,更新型的晶体把以上的二个或三个特点集合在一起,同时解决几个问题。

不过,各类晶体也有它的局限性,如多焦人工晶体虽然设计上是同时满足看远、看近的需求而不需要再戴镜,但是单点视觉质量比单焦的晶体差一点,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总之,人工晶体选择需要专科医生的细致检查和准确测定,不能一味追求“好的”“贵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手术目标个性化

现如今,治疗白内障的目标已从过去单一的恢复视力,由看不见到看得见,提高到要求术后视力恢复到“最好”。

这个“最好”并不是仅仅指手术后视力好,能看多远,而是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屈光状态。比如,老年人以家庭生活为主,适当的近视力更能带来方便,所以对看近的需求比能看多远更重要;而驾驶员需要良好的远视力。可见,术后用眼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显得更重要。这就要求医生不能简单地用同一模式处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用眼需求来设计手术后的屈光状态,为患者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也即“私人定制”。

比如说,如果患者户外活动多,以远距离视觉为主的,可以设计以高质量看远为主的人工晶体,以保证活动的方便性;如果患者原来就是近视,平时以室内桌面工作或看电脑文案为主的,可以仍然保持他的用眼习惯,设计保留适当近视度数的人工晶体;如果患者从事特殊的精细工作,对近距离精细视力要求高,将根据需要做些特意的调整。

总之,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精细完美和多种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手术设计,可以为患者创造术后最适合的视觉需求,给眼睛带来“第二春”。但只有充分进行医患沟通,让医生了解了患者术后的主要用眼需求,才能使白内障手术真正走向“最好”。

猜你喜欢
敏感度晶体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不同镜片参数对人眼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