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土”书记的城口扶贫往事

2021-01-05 16:55宋康
红岩春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口县支书贫困户

2018年9月17日,作为水利部派驻重庆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我来到城口县坪坝镇前进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第一次进村的场景,委实让人心惊胆战:唯一一条崎岖的山路,路面只有一车宽,路旁一面悬崖一面山,且没有护栏,稍有不慎就会掉下万丈深渊。村两委办公场地是一幢二层小楼,兀立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尖上。这里地处偏远,是全镇产业发展最薄弱的村,也是全镇唯一尚未脱贫的行政村。

面对这份徐徐铺陈开的厚重试卷,我该如何作答?

先过方言关

刚进村,我就暗下决心:“沉下心,扎下根,一定要让前进村变个样!”

然而,语言不通就先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村里人口老龄化严重,不少乡亲听不懂普通话。每次聊天,我都要请村干部帮忙“翻译”。此外,我还要面对不少村民的质疑。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肖支书说得直白:“北京来的京官可不能只来镀金哦!”我向大家表态:“我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炼金’的,炼的不仅是我,更是我们前进村!”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通过各种途径苦练重庆方言。田间地头、农舍院落,有人的地方我就凑上去,连说带比划,试着将普通话用当地语调来表述,讲不清楚就反复讲。乡亲们聊天,我都认真倾听,有时还会把一些方言录在手机里,反复听、反复练,听不明白再虚心问。

与此同时,我抓紧熟悉情况,摸清贫困底账,扎下身子冲在扶贫工作最前列。很快,乡亲们对我的误解少了,理解支持多了。村民们把我当成自家人,亲切地说:“宋康书记是来为我们‘送小康’的哟!”镇领导夸我是一个“进村‘狗不咬’、找人‘不问路’、村民的门槛踏得进、板凳坐得住、意见听得了、诉求记得住的‘土’书记”。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到前进村调研时,肖支书向他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娃儿得行!”

为了加大前进村的扶贫力度,县里另派了两位同志驻村。我们请住在村委会附近的代大娘帮忙做饭。这样既方便了我们,又能给她增加些收入。

一天下午,代大娘来到村委办公室,拉着我就往她家里走。一进门,我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麦香味,原来是一锅热腾腾的大包子。代大娘递给我一颗大葱,说:“听说你们山东娃吃包子,要配著大葱才香哟。”

2018年10月30日,是我30岁生日。那天,我和村干部走访到很晚。到一户人家附近时,我们去借开水泡面充饥。刚好这家来了客人,大家正在吃饭,我们也就围坐下来。这样,一碗红烧牛肉泡面成了我而立之年的寿面,偶然撞上的村民聚餐成了我的生日宴。

与乡亲们吃到一起不仅能增进感情,也能助力扶贫。贫困户皮大哥40多岁,是个好吃懒做的单身汉。我们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出门务工赚钱,好好过日子。他对此很不领情,摆出一副“我是贫困户,国家就得养我”的架势。一旦牛脾气上来了,还直接给我们吃闭门羹。

有一天,在镇政府开完会后,我买了花生米和卤菜,拎了两瓶二锅头和一只德州扒鸡,去了皮大哥家。“老皮,咱哥俩喝点,你尝尝我媳妇寄来的家乡特产。”酒过三巡,我跟他谈起了心:“国家是不会养懒人的,政府给自力更生的人更多的实惠政策。你出门打工既能赚钱,国家还给你补助,去了大城市也能看看外面的世界,说不定还能找个媳妇回来呢!”

一周后,我又带着二锅头和扒鸡来了。这次,他还炒了俩热菜,喝酒的氛围也更好了。饭后,皮大哥主动跟我说:“宋书记,过几天我就出去,吃苦受累咱不怕,就为了争口气,赚了钱回来请你喝酒。”就这样,这位远近闻名的懒汉终于出了门。

解决出行难

前进村位于大山深处,至今没通公交车。村民出行全靠摩托车、电动车或私营面包车。

我寻思,到镇上或县城,找帮扶和拉项目时,没个便捷的交通工具不行。于是,我妻子把准备在北京租房的8万块钱拿出来,给我买了辆代步车。

每当开车上下山,我都会停下来捎村民们一段。我们边走边聊,很快,我就对当地的医疗、住房、教育、务工等情况了然于心。慢慢的,每天总有几位村民蹲在路口等着搭车,乡亲们戏称乘坐“免费公交”。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村里规划修路,但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农田。其中,面积最大的就是谢支书家的石榴田。谢支书两个女儿读小学,老父亲84岁高龄,妻子照顾家庭没有收入,全家的经济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身上。这片石榴田是谢支书三年前承包下来的,家里积蓄全投在上面,眼看来年就要结果。

按照政策规定,乡道和县道占地才有补偿,村集体组织自发修路,原则上经费由村民自筹。城口县的政策更为惠民,村民修路不需要自己花钱,由政府出钱,但是没有占地补偿的配套资金。而前进村没有家底,即便想补偿谢支书,也是无米之炊。说服谢支书去砍树,我很为难。

一天晚上,谢支书来到我的住处,进门便说:“宋书记,你在为我的事犯难吧,修路占地的树我来砍。”我心头一热,紧紧拉着他满是老茧的手,良久不愿松开。“我是党员,是村支书,总不能因为我心疼,咱的路就不修了吧?”灯光下,谢支书面色潮红,显然喝了不少酒。他对修路的态度非常坚决:“我也想让前进村的子子孙孙都走上好路,我更要为村民们做好表率。”我永远忘不掉他那泛红的眼睛和颤抖的声音。谢支书以身作则,其他村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坪坝乃至整个城口,像谢支书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打动着我。他们勇于担当、无愧使命,既是我生动的人生课堂,也是我奋发作为的铮鸣鼓角。

用心抓基建

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而言,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和村两委同志坚持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我们先后申请旧房提升项目补助资金58.9万元,维修房屋68栋;申请“户貌六改”补助经费8.75万元,受益农户49户230人;申请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指标4条6.8公里,合计投资136万元;申请农户环境村庄综合整治资金25万元,用于清理公路、修建排水沟、处理垮方和修建挡墙等。

在组织实施这些项目时,我们努力创造机会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建卡贫困户余达刚上有两位高龄老人,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家庭负担很重。余达刚是建筑好手,经常带领村里的劳动力做工。村里将修建公租房和排水沟等工程交给他,每一项他都保质保量完成。村里留下的劳动力大多是老弱病残,余达刚夫妻俩不怕吃亏,重活累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自己赚钱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增收。2019年底,余达刚被评为城口县脱贫光荣户。这沉甸甸的荣誉,激发了全村人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2020年春节前,村民冉启珍的女儿女婿回村探亲。冉大娘把我叫过去,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她的女婿感叹:“回到前进村我最怕的就是晚上起夜,外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万一踩空了可就摔进山沟里了。”他的话刺痛了我的神经。是啊,夜晚黑压压的一片,怎么看得清奔小康的致富路呢?我决心要为村里装路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筹齐了路灯款。2021年春节,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地矗立在村道两侧,照亮了乡亲们回家的路。

作为一个水利人,为前进村饮水安全做贡献责无旁贷。2020年以来,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前进村共建设2立方取水池2口、10立方蓄水池1口,更新铺设管道2950米,解决了1、3、4社管道老化问题,共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71户283人。截至2020年8月底,全村共有12口10立方的蓄水池,能够覆盖到每个社,全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产业销路开

前进村属于半高山地区,平整耕地稀少,耕作难度大,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水林田,虽恬静安适,却远非美景如画。村庄位于城口下山区,气候和风景远不及上山区,无法发展乡村旅游。加之无龙头企业带动,也缺乏致富带头人,土地流转很难实现。

村里家家房前屋后,都有小片零散土地,用来种蔬菜、喂猪、养山地鸡。虽是祖辈留下的习惯,但一些贫困户对此并无兴趣。原因倒不复杂:既愁不会干,更怕卖不动。

我开始思考,稳定的销路在哪里呢?走访中我了解到,城口县实验小学的食堂,每天有3000多名师生就餐,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如能争取到学校食堂的供货权,村民们的农副产品就不愁卖了。况且,小学是我们村的帮扶单位,更有条件争取。

于是,我们邀请实验小学领导到村里,实地查看村民生态种养殖的优势,提出合作意向。校长表达了心中的顾虑:“前进村产业底子薄弱,没有大规模种养殖和销售经验。”

我详细地介绍实施方案:“鼓励村民自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会根据学校食堂需求,统一规划村民种养殖品类,同时派专人监督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产品生产后,合作社统一上门收购,集中运输,再销售到学校食堂及农贸市场。”经过我们反复介绍,校方逐渐认识到,此举不仅可以帮助村民打开销路,探索“产业+消费帮扶”新模式,也能大大降低运输销售成本,对学校也颇有益处。

最终,校领导和我们签署了年供销额100万元的供销协议。

有了销路,我们鼓励农户参加政府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就近就便发展种养殖产业。贫困户胥基学,发展生猪养殖3头,山地鸡养殖200只,蔬菜种植1亩,农产品销售至合作社实现收入9000元。贫困户张合文,发展生猪养殖3头,山地鸡养殖60只,蔬菜种植0.5亩,产品销售至合作社,实现增收5000元……

从此,前进村市场红利落实到户,到户产业精准到人。

教育赢未来

驻村以来,我每年都和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过中秋节。除了向水利部各司局为孩子们争取图书、文具等学习材料,我还在网上买一些孩子们在村里吃不到的零食。看着眼前十几个孩子高兴的样子,我感觉就像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日子久了,我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好。平时我有空就会去教室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做游戏。每当我入户走访,走到孩子们家附近時,总能听到他们清脆的“叔叔”声喊个不停,他们还要把我拉到自己家去玩。村干部们开玩笑说:“等宋书记回北京的时候,还要带回去十几个孩子呢。”

我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各方支持,帮助村里的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019年,水利出版社一行到前进村幼儿园捐赠书籍、文具等,出版社刘泽坤被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有了资助村里困难学生的想法。我筛选出徐爽和胥远鹏两位初中生。他们家庭困难多,自己勤奋上进。刘泽坤表示,会持续资助这两个孩子,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随后,我代表刘泽坤将5000元送到他们手上。

两个孩子不负众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徐爽还被评为“新时代重庆好少年”,是城口县唯一一名获此荣誉的孩子。两个孩子深怀感恩之心,经常跟我和刘泽坤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每逢重大节日,也总会向我们送上祝福。

2020年8月,村里的胥远双和田锡清考上大学,我帮他俩申请了水利部资助的困难大学生暑期勤工俭学岗位,一个月时间,每人赚了3000元。他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扶贫事业的倾心投入,今后的人生路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利器。相信前进村的学子们,会更加奋发图强,赢取未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这里的连绵山水,还有那一句句话语,一张张笑脸,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底色。更是我人生奋进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城口县支书贫困户
城口县荞麦生产现状及绿色生产技术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新闻就在基层群众中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支书的狗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对城口县旅游发展情况的几点研究
第五届中国大巴山消夏节在重庆城口举行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张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