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2021-01-05 03:16依晗
人物画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历史性总体劳动

摘 要: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并因此对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性影响。文章先后从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思想渊源、理论逻辑以及学界对其的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卢卡奇所构建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上的合理性与不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关键词:社会存在本体论;马克思本体论;劳动;总体;历史性

卢卡奇于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1971年出版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是其思想进程中的重要文本。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物化、物化意识、总体性、阶级意识和主客体统一等范畴进行阐释,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轰动性的影响,尤其是关于马克思所研究的本体论做了分析,并给出了自己观点和看法。在卢卡奇的著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他对自己前期的思想做了阐释,并且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进行了完善和系统总结。随着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讨论的深入,探讨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 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渊源

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 Lukács,1885-1971)作为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美学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923年,卢卡奇创作了《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这本书意义重大。卢卡奇本人也因此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奠基人”,《历史与阶级意识》被人们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卢卡奇的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并培养和培育了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这给卢卡奇带来很高国际声誉;同时,卢卡奇在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当中也曾受到过十分严厉的批判,他的理论也引起许多争论,在客观的压力下他也违心地做出过一些自我批评。但是,卢卡奇本人一直义无反顾地坚持其共产主义信念,对他所钟爱的哲学与人类理性事业十分执着。

本体论的概念是被德国的格科列尼乌兹在1636年所提出的,后来沃尔夫与鲍姆加登把它明确下来。对本体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史。希腊早期哲学家就已经就开始了对万物基本元素“本原(arche)”的探索,之后,开始探讨“being(存在,是)”。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受到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的思想认为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内部的相互矛盾最终促成了事物的不断前进和不断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他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妄的,是非真实的世界。黑格尔指出世界的本质就是自在自为的概念,“世界本身即是理念”。黑格尔认为概念及其客观性的统一即是理念,他说:“概念是自由的原则,是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性的力量。”[1],他认为只有概念本身才自为地是必然性的力量和现实的自由。概念无疑是形式,但其是不断发展的,有着无限的创造性。黑格尔将目的论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引入到社会存在的理论中来。但是,黑格尔却将目的论拓展为普遍的精神原则。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鲜明的批判,因此卢卡奇的思想也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卢卡奇认为,只有沿着马克思的辩证法和认识论才能够达到本体论认识的终极提升。马克思相关的文本中并没有本体论这一直接说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哲学没有“本体论”的内容。马克思本体论是有关于存在理论或者关于世界本原学说的,他的辩证法以及对存在的阐释事实上都是关于本体论的思想。费尔巴哈曾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形成了区别于唯心主义的人本学唯物主义。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思想的进步性,同时,指出其忽视社会存在的局限性,认为自然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的,而费尔巴哈错误地将二者分割开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到的观点认为新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出现,根本是因为有人类的劳动。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认为,“从历史具体的复合体讨论社会分配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地租、货币资本于利润分配当中获得角色,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当中进行剩余价值的分配,由经济过度进入社会阶级划分”[2]。卢卡奇通过研究马克思著作,认为研究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应该回归辩证法和存在的范畴,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体论原则,就是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关于自然的本体论的学说。

德国哲学家阿多诺通过对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进行批判,提出反对本体论的主张。卢卡奇则通过对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本体论思想做了深入到额研究,最终认为具有一定社会高度的本体论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体论依旧是具有很高高度的,对当代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卢卡奇认为在哲学发展过程中,实证主义只有对世界观方面的问题采取中立的立场才有其位置。尽管目前现有的实证主义对本体论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排斥的,甚至将人们存在的很多問题,人们关注的很多事情都认为是无聊的,不合时宜的,但是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确实难以回避的,需要解决的,甚至是和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所以这些问题也是目前讨论的重点。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异化。海德格尔对日常生活本体论探讨当中,客体与主体、主客体关系事实上是相互操纵的,并且,劳动从理解方式而言不属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实现主体被异化了。没有有意义的生,则没有有意义的死,卢卡奇认为,海德格尔将当代社会当中特定人的生活状态上升到本体论,这种个体抽象实际上人为夸大了社会个体所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个体所形成的具体历史过程,并没有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有高度的解释。卢卡奇认为,存在主义从孤立的现象以及心理学上进行个体具化或者抽象的描述,由此,虽然是通向本体论的路径,但实际上是对其的夸张。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则历史性的对现实当中的人进行分析,解释了实践之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二、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理论逻辑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理论逻辑建构基于劳动原则、总体原则以及历史性原则。

第一,劳动原则。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核心的范畴,在劳动原则上,卢卡奇和马克思都将劳动看做有目的的一个过程。劳动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有机统一。在劳动的整个过程当中,人和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正是劳动将人们和自然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卢卡奇认为劳动目的论的设定,是社会存在基本的事实,这是形成人和人以及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形成人和自然物质交换的前提。卢卡奇认为:“在劳动中,目的论设定­——尽管需要通过诸多广泛的中介作用一一归根到底总是物质地实现的,于是,劳动就成了每一社会实践的模式。”[3]劳动当中形成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的关系,主客体相分离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主客体要想明显区别开来,劳动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因素。卢卡奇还对动物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动物是构成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虽然不能够跟自然形成主客体的关系,但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过程中,动物将人和自然紧密的联系起来。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中介系统保持的,人可以通过中介系统和外界发生关系,由此,劳动主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从唯心主义当中解放出来并看到了费尔巴哈从黑格尔绝对精神创造的客观唯心主义当中转向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当中,马克思首次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纳入到了经济范畴中,将自然与社会有机统一,这就摒弃了黑格尔的理念,并超越了费尔巴哈自然哲学。卢卡奇认为,费尔巴哈仅仅将唯物主义使用到了自然领域,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当中,而马克思则是通过对劳动经济学范畴的关注,使得其唯物主义具有了客观性,从而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卢卡奇将马克思本体论的核心定位为政治经济学,认为马克思使自然问题获得了一种本体性的说明。

总体原则。这一原则坚持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卢卡奇认为事物的形式和本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那么科学研究就成了没有价值的。这句话将现象和本质区分开来,现象与本质是在社会存在当中发挥关键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表达的,马克思认为本质和现象有联系,但是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和差异,人们能够通过外在的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质。否则,科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卢卡奇看来,在日常生活当中,事物的过程越复杂、经济活动越复杂,越不能通过其复杂形式反映出本质,越简单的事物越能够反映内在的本质,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本质,只看到复杂的事物实体。卢卡奇在总体原则还主张存在和意识的统一。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意识决定客观存在,相反,正是客观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卢卡奇真正将社会存在当成一个总体,社会存在是存在与意识的统一体。很显然,这和一般意义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卢卡奇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形而上学对立,与马克思本体论严重矛盾,在马克思的本体论中,任何社会存在都与有意识的行为(与选择性的设定)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4]总之,社会存在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存在的统一体,他强调不能忽略社会意识本体论。不过,卢卡奇将整个社会存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容易导致物质生产的过程与精神生产的过程混淆,是对马克思关于物质本体论的一种削弱和复杂化。

卢卡奇认为,总体原则是马克思本体论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并非纯理论意义上的辩证法。事实上,马克思继承并超越了黑格尔的思想,他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发轫于实践的革命的辩证法。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当中,他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与意识形态,并强调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与本质,需要将社会和历史有机统一起来。可见,卢卡奇将总体性原则当做马克思思想当中重要的部分。

第三,历史性原则。卢卡奇认为,一方面历史是辩证发展的;但是另一方面,历史和事物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恩格斯和马克思都曾经表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只要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卢卡奇对马克思的历史性原则进行了肯定,并提出要把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都看成历史过程,强调历史性的原则。卢卡奇认为,社会存在不是静止的总体,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历史性的过程,历史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历史的发展和前进,社会存在也是不可逆的。

在卢卡奇看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体系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有自身局限性和矛盾之处。黑格尔理性主义认为概念本身自为的是必然性的力量和现实的自由,自然是绝对精神的表现,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发展史。卢卡奇意识到马克思本体论的历史性原则,他认为要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以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必须对历史这一概念進行重新的正确的理解。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当中,卢卡奇认为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和自然之间的相互统一,主客体之间的相互统一才能够真正被解决。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主体、社会以及自然都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具体的统一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卢卡奇历史不仅仅是客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历史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指出,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所承认的科学,历史科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发展史,人类世界发展史等等。

三、 对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评价

卢卡奇在后期对早期观点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并且进一步强调了总体性的原则,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不能孤立和片面地看问题。卢卡奇对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卢卡奇进一步探讨了抽象劳动如何成为当下资本主义社会规定性的范畴,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基础上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强调社会历史整体性与统一性,强调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建构局限性在于:一是将社会存在当做包含意识在内整个“社会存在的整体”,将“人”这一主体淡化,这和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的观点是冲突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存在,人在社会存在的关系当中进行一定活动。二是过分强调了劳动的意识和目的性,忽视了其客观物质基础。卢卡奇对生产劳动和实践的差异没有进行具体的区分,而是将劳动当成一种社会实践模式。

卢卡奇作为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评论家,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前,其思想有着深厚的西方哲学传统思想底蕴,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卢卡奇终其一生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矢志不渝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和反省,深刻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卢卡奇沿着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思想脉络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深入客观评价马克思思想,并对马克思的思想做了新的构建和思考。尽管卢卡奇在在确立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理论上的不足,但是,我认为,他所构建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体现的劳动原则、总体原则和历史性原则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今天对卢卡奇所构建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上的合理性与不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 刘明文. 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

[3]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225.

[4]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M]白锡堃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上卷768—769

作者简介:

依晗(1996—),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及其方法论研究”阶段性成果《论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

项目编号18YJA710025

猜你喜欢
历史性总体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祭坛画作为装置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热爱劳动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圆柱壳总体动态响应分析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