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的京剧之路

2021-01-06 00:50韩璐
快乐语文 2020年34期
关键词:谭家国粹京剧

文/韩璐

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国家领导人对此十分重视。京剧作为国粹,在文化建设中有不一样的地位。刘云山同志在看望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时,了解完京剧艺术传承发展情况后,表示要加大支持力度,挖掘和用好名师大家的文化成果,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根脉。

谭元寿何许人也?他是国家级“非遗”传人,重要京剧表演流派谭门的第五代嫡传人,是目前京剧界辈分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他较全面地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等的表演艺术,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于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谭元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京剧团,并随团去朝鲜慰问志愿军。此时,谭小培已病重,但仍鼓励儿子谭富英和孙子谭元寿去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待谭元寿和父亲归来时,祖父已经离开人世,他由此体会到何谓忠孝不能两全。他化悲痛为力量,努力演好京剧。1952 年,他在上海为抗美援朝募捐义演,连演了15 场《野猪林》。

谭元寿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是因为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演出了《沙家浜》。在当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沙家浜》里的男主人公——指导员郭建光,也没有人不认识其扮演者谭元寿。谭元寿扮演的郭建光很成功,当时竟无人能替,因此每场戏都得由他扮演。1965 年在上海演出时,谭元寿竟连演了40 场。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演出,谭元寿尽心尽力,不喊苦,不喊累,把郭建光的形象塑造得越发感人。

改革开放后,京剧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时代。谭元寿作为京剧老艺人,一直是北京京剧院的主力,他不顾年事已高,广泛联系同侪,为发扬国粹艺术摇旗呐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言传身教,年过半百仍担纲武生,出演了《黑水国》《龙凤呈祥》《群英会》等剧目,功力不减当年。为了进一步传扬国粹艺术,他先后为近20 部老戏录音录像,为发展京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龄大了,谭元寿觉得担子反而更重了。为了向中国电影百年献礼,谭元寿不顾90 岁的高龄,勇挑担子,终于促成了京剧电影《定军山》(新版)的诞生。他不仅要扶持儿子,还要教育孙子。为了在舞台上表演得更加逼真,谭元寿曾经剃过眉毛、做过眼袋,还要求儿子谭孝曾向他学习。谭元寿虽然不能到现场观看儿子的演出,但是坚持通过观看视频给儿子指出毛病。孙子谭正岩才20 多岁,正是追赶时尚的年龄,在祖父的熏陶下也迷上了老生。谭元寿为其取名正岩,就是希望他能好好继承谭家唱腔,将来有所成就。

有人说,一部谭家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谭家作为梨园行的第一家族,7 代人见证、经历了京剧的形成与辉煌,他们传承至今的不仅是一出出剧目,一个个演唱方式,还是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人文遗产。2019 年5 月26 日,时年91 岁的谭元寿与谭孝曾、谭正岩一道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参加了由北京青年报和北京人艺联手举办的“谈艺说戏话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讲述了谭家与京剧有关的100 多年的风雨故事。其中,谭元寿的一句话至今令人记忆深刻,那就是:“要学会吃亏、让人,对别人厚才有自己的道,才有后代子孙的道。”这句话,是谭家的立身之本,必将被谭家后人传承下去,同样也值得大家借鉴。

2020 年10 月9 日,著名京剧艺术家谭元寿离世了,但是谭家的梨园传奇,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必将继续!

猜你喜欢
谭家国粹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汽车装配线在线返修策略重组研究与实施
中国国粹——京剧
中医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第二届“国粹杯”中华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遗传的细胞基础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银发独行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