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融合工匠精神的课堂教学设计*

2021-01-06 01:54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工匠机械

邢 龙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创新教学载体,培育一批育人效果显著、工匠精神功能明显的示范课程,提升课程育人能力。首先,了解机械制造学科的发展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特色和学习方法;其次,在了解中外制造业发展的历程中融入思政要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坚定“四个自信”、牢树“四个意识”;最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融合工匠精神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

1.1 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回顾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成为机械制造业大国,再到迈向制造业强国。剖析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制造技术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与机械制造技术密切相关,制造技术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是所有工业的支柱和国防后盾,其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1]。通过企业研究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方向是从课程专业知识出发,融合课程工匠精神元素,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家国责任为重点,围绕专业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大元素开展本课程的相关建设。

1.2 课程建设目标

在专业学习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团队责任、大局意识等。结合“中国制造2025”、中国发展规划、相关时事新闻、历史人物、劳模工匠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国家的强大,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增强学生的机械制造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中国工匠精神。

1.3 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梳理课程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工匠精神元素,主要体现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在精神文明的人生观中,充分利用每一章的导学内容,明确告知学生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包括思政目标。让学生明白严谨工作态度的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积累。通过导学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面对困难,树立迎难而上的积极价值观;需在每节课PPT 结束后,送给学生一句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此外,需结合具体案例,在讲解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章节时,引入“记里鼓车”“司南车”等古代发明,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与集体荣誉感[2]。在讲解机械的组成时,说明机械由很多机构、零件组成,其中一个零件失效,整个机械将无法完成功能,以此提醒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职业道德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设计无小事,应诚实守信,利用智慧树平台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进行严格考核,对考勤、测试、作业严格把关,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在团结协作方面,开展小组作业及小组任务,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生态文明讲解部分,要结合具体案例,比如讲解机构设计时,告诫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绿色环保、降低成本、优化设计,树立爱国精神的相关元素。

2 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实践

2.1 教育资源的建设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打造“首善之区”、工业博物馆、智能制造产业教育区等,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机械发展史,使学生掌握其发展趋势及规律。同时,课程制作工作需开发配套专业课程视频资源等,包含机械发展史、行业先驱、大国重器和大国工匠等相关内容。

2.2 课程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的创新

本课程以智能制造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国际国内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设计认识减速器、静力学在机械中的应用、材料力学在机械中的应用、常用机构的认识与应用、机械传动设计、轴系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机械连接、减速器设计8 个教学项目,共49 个教学任务。任务设计融入课程工匠教育,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法制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课程融入教学过程,结合课程知识点引入相关科研项目和工程案例,通过科研项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直观认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如何运用相关知识理解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原理,这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理论内容中,引入包括“大国重器”“超级工程”和“机械发展史”等拓展内容,发掘机械设计知识体系中自带的科学价值观,以机械发展中闪耀的先辈楷模为表率,在思想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和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在实践环节中,提出以“机械之美”的机械设计理念为主体,开展“机械之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机械的热爱之情。同时,结合线上平台的使用,本课程已相继在职教云、学习通、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课程,结合虚拟仿真软件,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学习课程内容。

此外,借助于课程设计、科创大赛、“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作品的设计和制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作品从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工匠精神,又能增加学以致用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从事机械制造业的意愿。

3 课程评价与成效

3.1 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

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过程性考核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案例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协同合作的团队意识等。考核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各占一定权重的考核方式,如此学生能够更自觉地完成学习,教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教学,讲课也必定更有激情,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生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优秀率达到了60%,及格率达到了95%,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随之提高了。近两年,机械设计专业学生获发明杯、互联网、科创大赛等奖项越来越多,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3.3 课程特色与创新

学校以“君子人格、大国工匠”的课程为精神主题,依托工业博物馆、智能制造产业教育区,将“求真求实”和“机械之美”的机械设计思想贯穿于教学,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相结合,肩负起中华民族崛起的重担。开展“三全育人”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二堂课,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注意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学会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修订课程评价体系,将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方案中的环保意识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工艺规范等一系列因素纳入项目成绩评价指标。如在机械设计专业期末考试综合设计题中,将创新设计、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科学精神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工匠思政元素占课程总成绩的30%左右,从而将思政真正体现在课程的教学效果中。

4 结束语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论述其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在论述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时,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如在新中国建立伊始,大批爱国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和学术条件,回国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逐步完善了我国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老一代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理想。但同时必须看到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青年学生需要为之不断努力学习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工匠机械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90后大工匠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工匠风采
调试机械臂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工匠神形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简单机械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