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中药治疗下肢丹毒1 例

2021-01-06 05:38姚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丹毒外治法热毒

姚远

(河北燕达医院,河北 廊坊 065200)

1 病例介绍

患者杨某,男,82 岁,既往有高血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患者2019 年5 月29 日入病,诉无明显诱因右侧踝部出现红肿热痛,逐渐扩展至整个右下肢,体温升高,最高37.8℃,行走时疼痛加重。

主要症状:患者右下肢红肿疼痛,发热,喘息,纳眠一般,小便可,大便不成形。

查体:右下肢皮肤红肿成片,皮肤界限清楚,皮色鲜红,无水疱、皮损,触痛明显,局部皮温略高。舌红,苔黄,脉滑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4.29×109/L,C 反应蛋白:69.21mg/L。中医诊断:丹毒病,热毒蕴肤证。西医诊断:丹毒。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煎服,2/日。

黄芩10g,黄连5g,黄柏10g,连翘10g,金银花20g,白术15g ,丹参10g,瓜蒌30g,薤白10g,川牛膝15g,猪苓15g,泽兰10g ,路路通10g ,白花蛇舌草15g,地龙20g,黄芪20g,玄参10g,水牛角30g,牡丹皮10g,赤芍20g。

②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中药汤剂外敷,每日数次。

蒲公英30g,黄柏10g ,连翘20g,金银花30g,芒硝30g,牡丹皮10g,透骨草30g,苏木10g,大黄20g。

患者住院治疗1 周后病情好转出院,期间未使用抗生素。出院时右下肢皮肤红肿明显减轻,皮色淡红,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复查C 反应蛋白:19.5mg/L。出院后继续原方案治疗。1 周后随访,患者右下肢皮肤红肿已完全消退。

2 病例分析

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丹毒好发于颜面及小腿,患处有焮赤灼热感,发病急骤,传变迅速,面积常迅速向外扩大。现代医学认为, 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炎症, 足癣、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西医治疗丹毒的首选方案是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可以配合硫酸镁等药物外敷以减轻局部水肿,但病情易于反复。

中医理论认为,丹毒病多因外感风热、湿热、热毒客于肌肤所致,病机为风热蕴毒、气分热毒、湿热蕴毒、血分热毒,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2]。该患者为高龄男性,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基础病,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加之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故而发病。患者入院时为丹毒病初期,热毒壅盛,治法为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和黄连素能够抵抗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3]。经动物实验反馈,金银花针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改善体内细菌数,金银花复方制剂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4]。中药黄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5]。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医内外治法均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以调节脏腑机体功能。中药外敷,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药效直接,起效迅速。该患者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未使用抗生素,效果确切。

3 分析总结

各种细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以应用抗生素为主,然而由于其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相较于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在发挥抗菌药效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陈奎铭等总结了近10 年来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研究概况,发现临床上治疗丹毒主要有清热解毒类中药外敷或熏洗、火针刺络、三棱针刺血、皮肤针等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6]。

中医内外治法结合治疗丹毒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但还存在一定问题。穆超超等通过对近年的文献总结发现,丹毒外治法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操作规范, 辨证分型不明确,今后的研究中应完善疗效评价标准, 建立操作规范[7]。

猜你喜欢
丹毒外治法热毒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夏季小心染“毒”上身: 请做好丹毒防治措施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