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06 11:02何彬灵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密集型沿海地区产值

何彬灵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中国经济实现质变,经济结构稳定增长,由此对我国环境规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坚持走稳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发改委专家提出:“发达国家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的趋势还会持续。”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污染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产业来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产业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转移改变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布局。因此,将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分析,研究其此类产业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和机理[1]。为优化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以及制定相关环境管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着手研究“环境避难所”,发达国家对环境的监管逐步到位和全面,向发展中国家输送污染密集型产业,且在国际贸易中扩大向发展中国家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2]。该理论最早是由Walter和Ugelow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由于环境规制在发达地区较为严格,而在欠发达地区较为宽松,因此欠发达地区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往往会忽视环境问题[3],因此发达地区将欠发达地区当作污染避难所。

在1990s,我们国家开始研究“污染避难所”,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国家东中西部跨地区转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专注。关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肖宏(2008)发现国内开始东中西部迁移,主要是由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环境管制差异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环境管制的“逐低竞争”造成的[4]。污染产业转移表现为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位移。沈静(2012)论证了环境管制成为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向非珠三角地区转移[5]。周沂(2015)认为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进行空间结构调整。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污染密集产业不断转出,山东及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新的聚集地[6]。

二、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分析

以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探讨2009~2018年东部沿海地区10个省份高污染产业转移的发展状况,试图回答下述问题:

(1)其时空演变特征?

(2)其转移的驱动机理?[7]

(3)该地区污染避难所效应是否成立?

(一)污染密集型产业界定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污染物排放在各行各业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Becker和Henderson的分类方法,通过各个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污染密度指数(PDI)衡量。PDI公式如下:。i表示28个细分行业,j表示各种污染物,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工业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8]。Wij表示i行业j污染物的污染排放量,Qi表示i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选取2008年全国相关数据计算PDI的值。按照Becker和Henderson的分类方法,PDI≥1,说明测量的行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密度超过平均水平。对于五个污染物分类,如果一个行业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测度结果PDI≥1,则认为该产业为污染密集型产业[9],计算并筛选后的污染密集型行业如表1所示。

根据采用的方法,结果显示,共有19个污染密集型行业,7个是烟尘污染型,4个是二氧化硫污染型,4个是粉尘污染型,14个是废水污染型,7个是固体废物污染型。

表1 各污染物密集型行业一览表

(二)时间变化特征

从图1可见,2009~2018年,相关产业的总产值从145414亿元波动性增加到243150亿元,涨幅67.21%,产值增加表现为U型增长。2009~2018年产值的增长率逐年下降,2015年之后(除2016年)开始负增长,即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逐年减少,整体向非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从图2可见,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工业产值的占比保持在35~43%之间,因此污染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2012年达到研究时期的顶峰,随后逐步下降,但也保持在35%以上。

图1 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变化的时间特征

图2 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工业贡献变化特征

(三)空间变化特征

通过各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总产值占东部沿海地区10个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来考察污染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分布[10]。利用ArcGIS作出2009、20112、2015、2018年的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3 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演变图

东部沿海地区2009~2018年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状态呈“集中-扩散”演变,且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以山东省居首位。2009~2012年,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2013~2015年,山东省以北省份(如辽宁省、河北省)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主要向山东省集中,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达到峰值,产值占东部沿海地区的25.88%;2016~2018年,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持续向河北省、山东省转移,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持续向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转移。

三、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选取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正面临转型升级,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改变。研究发现,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要素成本、环境规制、对外程度、外资投入、创新能力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劳动力平均工资、环保投资额、出口总值、FDI、R&D等指标作为自变量,选取指标如表2[7]。

表2 指标说明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09~2018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0个省份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

(三)实证检验

本文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指标的数据取对数[11],运用stata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由霍斯曼检验决定。本文建立以下模型研究的影响因素,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

lnYit=C+α1lnX1it+α2lnX2it+α3lnX3it+α4lnX4it+α5lnX5it+α6lnX6it+α7lnX7it+εit

运用Pearson检验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变量相关系数的概率P≤0.05,即接受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因此各变量之间不相关。

根据霍斯曼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方法。全方面考量对其转移产生影响的因素。在自变量选择时,因劳动力平均工资、环保投资额2个指标变量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出口总值、FDI、R&D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

表5 模型拟合结果

(1)经济发展阶段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正显著。GDP每提高1%,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0.97%,表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转型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正显著。如果第二产业占 GDP的比重每上升1%,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将上升1.57%。

(3)对外程度和外资投入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正显著。如果出口总值每增加1%,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将增加0.07%。如果FDI每增加1%,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将增加0.1%。

(4)创新能力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正显著。如果R&D值每增加1%,东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将增加0.04%。

四、结论

通过利用2009~2018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揭示研究对象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化及转移特征,探讨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2]:

(1)东部沿海地区除海南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占比持续上升外,其他省份占比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分界点介于2011-2014年。其中山东省、辽宁省为2011年,河北省、上海市为2012年,江苏省、浙江省为2013年,天津市、福建省、广东省为2014年。

(2)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仍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环境避难所”。发达国家为规避当地环境管制等制度风险,进口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的污染密集型产品或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污染密集型工厂来实现产业转移。

(3)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综合分析,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尺度上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外向度、外资投入、创新能力等5个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有较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密集型沿海地区产值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对我国的启示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