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现象”

2021-01-06 09:37张树民
杂文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郎中陈皮现象

张树民

陈皮,也称橘皮,中药大家族里普通的一员。具体说,乃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可入药,可代茶,可做香料。对于陈皮,大家并不陌生,其“身价”,亦参差不齐,“资历”愈深,功力也愈深厚,“身价”自然不菲。

照实说,陈皮之所以引发我浓厚的兴趣,并非因它具有广泛的功效,而是陈皮与众不同的特性,姑且称之为“陈皮现象”。

《本草纲目》载:“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本草备药》也有同样记载。乍一读,我甚为吃惊,这陈皮功力真是了得,简直是上能通天,下可入地,似乎左右逢源,缺它不行。再仔细咂摸咂摸,觉得世间万物真是奇妙,其性多有相通者。

窃以为,陈皮可谓货真价实的“药才”,设若为人,是为人才,或谓顶尖人才。然“药才”陈皮,性情怪癖,做不得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只有配伍的团队,是一个“同心圆”,志同道合,互帮互促,劲往一处使,同向发力,才可发挥出最佳效能。“药才”陈皮可塑性极强,团队上进,它就促其上进;设若团队一泻千里,它也破罐子破摔,顺流而下。总之,在一个团队配伍中,“药才”陈皮仿若是个推波助澜或随波逐流的角色。其实不然,只要陈皮没有变质,药性就不会改变。“才能”虽然出众,但缺陷也很突出,恰如官话的评议——“情绪化,不成熟”。如何让陈皮充分释放正向能量,老郎中怎样配伍十分关键,把关定向,实在疏忽不得。倘若老郎中将陈皮用错了地方,目标是“升”或“補”,却混入了善“降”善“泻”的货色,那么“药才”陈皮不仅发挥不出丝毫“药力”,而且化作“药害”亦大有可能。倘若遭遇冒牌郎中,被糟践的,就绝非“药才”陈皮自己了。

在芸芸中草药里,具有如此特性的,陈皮恐怕是唯一。然而,在茫茫人海里,具有陈皮格调的人却不少,“陈皮现象”时不时地出现。某单位公开招聘一位高端人才某君,签下责任状,担起重任。某君“海归”,做过博士后研究,有过成功创业案例,在业内颇有名气。于是信心满满,提枪跨马,欲大展身手。岂料未战几个回合,便溃败落马;坚持不到一载,竟落荒而逃。原来某君深感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尽管“老郎中”给其配备了几十号人马,看上去兵强马壮,但关系复杂,在“体制内”又庸碌懒散惯了,应付差事尚可,一冲锋就腿软,一上阵就拉松,执行力甚弱。某君为激励约束团队,重奖重罚,结果勇夫未现,拆台的,下绊的,掣肘的,告状的倒是不少。某君寸步难行,工作无法展开,只得一走了之。惹众口齐喷曰:“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待某君重进高新技术园区,自组团队,大有蛟龙入海之感。仅用一年半光景,成效大显,一举成为全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典型。事实证明,某君确为人才,并非浪得虚名。其在表彰会发言时说:“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和衷共济的团队,身处‘内卷’的漩涡,终将一事无成!这便是我‘走麦城’的教训......”“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陈皮现象”,是不是颇值得研究呢?

忽然想起《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的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处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同类亦可异变,陈皮性温,枳壳微寒,尽管仍不失“药才”本性,但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药效亦发生了改变。

当然,人才与“药才”不可同日而语,人是有思想的万物之灵,更复杂,更善变,天生充斥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正因如此,人才的培育成长,对所处环境和配伍的要求,远远高于“药才”陈皮,而“老郎中”更须具有高远的眼光和更高超的调配“艺术”,不仅慧眼识才,善正向激励,尤须要不埋没,不浪费,防流失。因为,为百姓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强盛,人才匮乏,是不可想象的。

一些地方和单位,面对顶尖人才流失的窘境,不妨细究一下“陈皮现象”,诚意检视为人才营造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同庸则更庸”,还是“同优则更优”?还须扪心自问,人才为什么会流失?怎样才能使“陈皮”“安心、专心、静心”,从而爆发出全部能量?倘若“老郎中”心中“门儿清”,并对症下药,定比长吁短叹、悲呼“净给人家培养人才了”,管用得多。设若是“叶公好龙”,则另当别论。

猜你喜欢
郎中陈皮现象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急先锋和慢郎中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