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1-01-06 23:42张雪罗盈尹兴琴王婷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张雪 罗盈 尹兴琴 王婷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间来院治疗的200例有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接受本院常规的护理模式,另一组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现将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对照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凝血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概率较低,凝血功能较好,相比于常规护理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建议广泛推广。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无法流动,凝固而导致,肢体偏瘫或长期卧床等因素通常会诱发该疾病,尤其是重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1]。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0例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开展研究,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间来院治疗的200例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患者,56例男性,44例女性,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68.74±7.84)岁;对照组100例患者,58例男性,42例女性,年龄在56~81岁之间,平均(69.22±7.93)岁,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优质护理方式,即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疼痛护理等。

实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内容如下:(1)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由2名医生和4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组成成员共同制定合理的护理制度,并选择1名医生负责日常工作调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并在学习后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重新学习,并且考核与绩效挂钩。(2)制定深静脉血栓预防计划:①加强健康宣教,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讲解有关深静脉血栓的知识,包括临床表现、预防的意义以及危险性等,叮嘱伴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别关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栓的了解程度;②心理护理,意识清晰的患者不仅要面对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经济负担,因此患者通常会出现消极、绝望、悲观的不良心态,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频繁到病房与患者交流沟通,多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用药护理,每天遵医嘱给予患者抗血小板的药物,促进下肢血管血流灌注的恢复;④体位护理,等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患者每2h变换一次体位,可以将床位抬高或将软枕放在患者的腿下,以促进患者静脉血液的循环,同时还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的运动,以预防患者的肌肉萎缩或关节变形。

1.3 观察指标

(1)通过CT静脉成像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2)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ml,通过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凝血功能用()表示,行t检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3个月后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概率为3.00%,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发生深静脉血栓25例,概率为25.00%,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20.100,P=0.000)。

2.2 凝血功能

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对照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凝血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静脉血流缓慢、血液表现出高凝状态等。研究显示,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变化与患者长期卧床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明显提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2]。

医护一体化护理是目前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要求医生和护理人员要深度合作,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护理后有了明显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通过组建专业的团队,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能够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制定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计划,通过宣教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通过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依从性,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用药护理和体位护理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3]。

参考文献:

[1]肖正艳,米洁,杨英.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应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2):128-130.

[2]饶青梅.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与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4):156-157.

[3]刘佩,李乐乐.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1,34(16):176-178.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