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路径

2021-01-07 10:19德州市实验小学张秀琴
天津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基础阅读教学情境

■德州市实验小学 张秀琴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教学的意义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阅读指导教学的方式,能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知识信息,从而使学生在书籍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良好阅读认知模式的形成。最关键的是,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阅读的兴趣。第二,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工作中,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见识,鼓励学生更好地接受新事物,使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不同领域的新奇。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语文教学指导工作的显性作用,确保能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常态化阅读。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对文本进行合理性的勾画和备注,确保学生能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还可以指导学生将好词好句摘抄出来,形成阅读积累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正是长期的积累和阅读,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讲解《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摘录“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等,这些都是较为新颖的写作手法,充满了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如“春天的风”“夏天的雨”以及“冬天的雪”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在开展阅读指导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确保阅读质量得以提高。尤其是在阅读一些新的语篇的时候,教师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要给予学生太多干涉,只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规划和基本的阅读要点即可,其他都交予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善用泛读和精读。前者就是让学生对本文进行大致的浏览,对阅读文章形成初步的了解,明确其中的相关重点和内容梗概,指导学生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次阅读。精读指的就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详细的阅读和体会,深入挖掘作者用词用句的深意和思想意境,从而捕捉到作者的情感脉络,为学生深度体会文章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规划泛读和精读的时间节点,确保学生综合水平得以提高。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应用阅读方法,在原有课本的基础上搜索类似的文章,然后指导学生利用相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总结更适宜的阅读手段,确保学生能灵活掌握不同阅读机制和阅读方法的要点,从而减少学生阅读的难度。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在明确学生学习诉求和学习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要求落实相应的教学工作,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水平。教师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教学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且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关键突破口,应用图文配合、角色扮演等方式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优化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要结合学生周围的真实生活情境展开,贴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吸收。教师应借助多元化和趣味化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荷叶圆圆》时,教师可以利用泥塑、折纸等方式提供一些手工艺品,展现出不同的风光,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意境。或者利用影像资料、视频资料等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的荷塘风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创设基础情境后,教师就可以导入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在阅读课程结束时进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情景内抒发自己的感受,利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对相应内容的认知,使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情感基调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激发创作潜力,这也是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路径。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完善教学方法

1.图文配合。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过程中,语文教学就是基础能力培养指导的过程,加之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学科的特质,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和生理特点落实相应的教学机制。针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图文配合的方式较为有效,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基础上高效转化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避免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2.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建立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中,角色扮演这种方式,能打造更加和谐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应利用周围环境对学生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依据教学内容选取更适宜的教学模式,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和科学性。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角色地进行阅读。即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组下派对应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行分工,使其按照角色对文章予以阅读和赏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情感,为学生语文阅读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演绎不同的故事内容,确保能激发学生形成共鸣,使学生在体会不同角色内涵的基础上深度理解文章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诉求落实相应的教学方案,丰富拓展性的阅读教学内容,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保证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维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且利用适当的教学流程和规划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水平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基础阅读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