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1-01-07 10:19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孙建红
天津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言语法治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孙建红

城郊地区校园欺凌的特点,已经逐渐向低龄化发展,这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造成了更多的影响。当校园欺凌逐渐转为常态化和低龄化的时候,其逐渐会升级为校园暴力行为,因此必须注重对校园欺凌的管控和约束,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为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法治法律意识,从行为上约束,从思想上引导,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引导。教师应在校园欺凌成因的分析中,作出积极的强化管控防治措施。

一、城郊地区校园欺凌的类型

(一)言语欺凌

言语欺凌,是校园欺凌中最普遍的一种欺凌方式。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进行侮辱性言语的伤害,最常见就是对被欺凌者嘲笑、讽刺以及行为语言上的恐吓,这种欺凌方式更容易带给学生心理压力,也最容易被人忽略。同时,某些时候对于言语欺凌的淡化处理,很容易激化欺凌者心理,让言语欺凌逐步升级,使欺凌者将心中的压力和情绪发泄到被欺凌者身上。

(二)肢体欺凌

在校园欺凌中,肢体欺凌很容易逐渐演变为暴力行为,欺凌者通过暴力欺压他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种肢体欺凌很容易最后升级为暴力冲突的行为,被欺凌者需要忍受身体、心理、学习的三重压力,这也是校园欺凌中唯一可以直接觉察的欺凌形式,如果不能对欺凌者进行及时的矫正和规范,欺凌者会在欺凌的过程中逐渐进行暴力升级,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

(三)社交欺凌

言语欺凌、轻度暴力欺凌、社交欺凌,是校园欺凌中最常见的三种欺凌方式,这三种欺凌形式都具有隐蔽性和难以察觉性。尤其是在社交欺凌中,欺凌者在校园生活中刻意地排斥和孤立被欺凌者,同时伴有言语欺凌,这种欺凌形式是最高发的一种方式,隐蔽性强,难以察觉,给受害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网络欺凌

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最普遍的欺凌方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从言语欺凌升级为言语暴力,发表攻击性的人身言论,散播不友好的信息,同时网络的多元化文化冲击也催生了中小学生很容易成为网络欺凌者。

二、城郊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学生理念的塑造,很多家庭并不重视对学生理念价值的引导,原生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展,如有的家庭对于孩子过渡溺爱、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及时引导,或者有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长期遭受暴力行为。单亲、溺爱、暴力,这些家庭环境氛围无法为学生提供积极的价值理念引导,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价值发生了偏差。孤僻、极端、自我、暴力,成为校园欺凌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家庭教育的缺失无法为学生提供积极正确的价值引导,因此家庭原因也是校园欺凌高发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原因

小学生遭受的心理压力中,主要来自教师、学生自己、学习和家庭四个方面。其中学校原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学校缺乏对于欺凌者的有利防治措施以及行为约束,更多的都是进行口头教育和惩罚教育,在教学中无法有效渗透德育知识,没有及时为学生普及法律和法治意识,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约束,因此学校原因也成为欺凌的高发原因之一。

(三)学生原因和社会原因

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不具备明确的法律认知观念,渴望独立自主却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形成了一种自卑、敏感的矛盾心理。学生在遭受欺凌的过程中,缺乏反抗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社会文化的发展也让欺凌者向低龄化发展,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追究法律责任和从轻处罚,也让校园欺凌逐渐开始走向低龄化,淡化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责任感。

三、城郊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治理对策

(一)强化德育教育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将学校教育作为抵抗校园欺凌的主阵地,强化学生的德育和法律意识。在日常的生活教学中,相关部门应以学校为主体,以班主任为协调者,以各科教师为引导者,对学生的进行德育的塑造,为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的和思想价值引导,让学生了解是非对错的观念,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进行综合教育,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环境,在德育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自身的帮助,理解法律对于人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应对校园欺凌的治理措施中,学校必须建立完备的惩戒制度,对于校园欺凌进行狠抓落实,以正校纪校风,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还可以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专题讲学,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中来,加强德育教学,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推行校园欺凌的专项整治工作,将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二)家校联合,明确欺凌者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在治理策略中,学校应加强和家庭的联合教育,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进行针对性的法律法治教育,明确欺凌者和监护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强化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升家长对学生家庭理念的塑造教育。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法律科普活动,对学生进行家访,将校园欺凌从源头进行消减。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家校联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将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法治教育。

(三)加强法治干预,构建三方保护

在校园欺凌中,学校以法律法规进行强力的法治干预。在立足法律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守则条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意识进行多方面的规范和强化,以学校为起点,构建社会、家庭的三重保护,将法治教育和法律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加强社会力量的支持,让被欺凌者认识到自己遭受的伤害,让欺凌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在法律和法规的教育中,完善对中小学生的防治策略,建立完善的校园保护机制。

四、结语

城郊地区校园欺凌是社会性问题,中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没有完善的法律和法治意识,学校需要联合社会、家庭的力量对校园欺凌进行整治和整顿,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层级管理,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防治校园欺凌的过程中,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作消减校园欺凌现象。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言语法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