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河蟹青虾套养模式下底部微孔增氧的技术

2021-01-08 08:48奚业文杨严鸥成永旭吴旭干李嘉尧王万兵张桂芝徐志南杜丽红徐小马徐文杰
河南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虾增氧微孔

奚业文, 杨严鸥, 成永旭, 吴旭干, 李嘉尧, 王万兵, 张桂芝,徐志南, 杜丽红, 徐小马, 徐文杰

(1.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安徽合肥230601; 2.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合肥230036;3.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201303; 4.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安徽芜湖241100;5.宣城市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安徽宣城 242000; 6.当涂县均庆河蟹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安徽当涂 243159)

近年来,随着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河蟹养殖规模和产量迅速上升,但养殖效益不尽人意,同时河蟹集中上市季节,价格大幅度波动,养殖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大。本研究采用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在河蟹主养池塘套养两茬青虾,青虾和河蟹均衡上市,有效化解河蟹市场的风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组与对照组池塘选择

选择安徽省当涂县、芜湖县、宣城市宣州区等河蟹主养区作为试验点,进行河蟹主养池塘套养两茬青虾底部微孔增氧的示范与推广。选择5个示范区作为试验组,其中1号示范区蟹池25个,面积32 km2;2号示范区蟹池27个,面积34.67 km2;3号示范区蟹池30个,面积37.33 km2;4号示范区蟹池32个,面积40 km2;5号示范区蟹池36个,面积42.67 km2。对照组选择3个点,6号点蟹池4个,面积4 km2;7号点蟹池5个,面积5.33 km2;8号点蟹池6个,面积6.67 km2。

试验组和对照组蟹池用玻璃钢作防逃墙,池埂内侧坡度为1:2.5~3,蟹池水深0.8~1.8 m(蟹池环沟1.8 m,浅滩处0.8 m),蟹池底质为粘壤土,水质安全不受污染,进出水可以实现机排机灌。

1.2 试验组与对照组增氧设备安装

试验组增氧设备安装:沿河蟹池塘四周,离池埂2~3 m处底部环沟安装管径为2 cm(每间隔1m设有直径2.5 mm的小气孔)、直径0.5 m的PV软管充气盘一个,每个充气盘与管径5 cm引气管相连,引气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每0.67 km2蟹池面积配套2 kW空气压缩机1台,同时每1 km2蟹池配套3 kW水车式增氧机机1台。对照组不安装微孔增氧设备,其余与试验组同。

1.3 池塘准备、水草栽培和螺蛳投放

冬季抽干蟹池底部积水,冻晒10~15 d,清除环沟淤泥整修塘埂,苗种放养10 d前用生石灰全池化水泼洒消毒,5 d后排掉池塘老水,加注新水80 cm,进水后即用“氨基酸肥水膏+藻动力”等培育水质,为青虾苗和幼蟹培育生物饵料。

沿池塘四周环沟移植伊乐藻等水草,水草带宽2~3 m,全池移栽轮叶黑藻和金鱼藻,水草覆盖率70%左右。清明节前后,在蟹池环沟内每km2平均投放活螺蛳2250~3000 kg。6~7月分2~3次投放活螺蛳,每次投喂平均750 kg/km2。

1.4 虾蟹和配养鱼种投放

2月初投放本地培育的幼蟹,平均规格120只/kg,平均放养密度900只/km2。投放10d后投放第一茬青虾苗种,平均规格1800只/kg,放养密度112.5 kg/km2,共1.35万只。平均搭配放养鲢鳙鱼种105~150尾/km2,规格10尾/kg。在第一茬青虾捕捞结束后约10d,7月份投放第二茬青虾苗种,平均规格为6500只/kg,放养密度75 kg/hm2,约3.25万只。

1.5 饲料投喂

第一茬青虾和河蟹共生期间,饲料以河蟹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肥水为青虾提供生物饵料,高温季节适当搭配煮熟的玉米及豆粕。第二茬虾蟹共生期间,根据河蟹存塘生物量确定河蟹投喂量,搭配投喂粒径1.5 mm的青虾全价颗粒饲料10~15 d,先投喂河蟹料再投喂青虾料。

投喂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一般颗粒饲料日投喂量占存塘虾蟹重量的5%~10%,具体需依据水温、天气变化、水质肥度、虾蟹蜕皮及活动摄食情况以及品种长势规格确定。4月每隔1~2 d投喂一次,5月水温达到15 ℃以上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占日投饲量的30%,下午占70%。

1.6 蟹池水质调控

每隔20~30d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消毒一次,每隔10~15 d用EM复合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调节水质一次,根据蟹池透明度变化情况,追施氨基酸肥水膏等生物肥料,使小球藻等绿藻类成为优势品种;每15~20 d加注新水10~20 cm,并捞出水体中被河蟹夹断漂浮的水草;7~9月上中旬割除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草头2~3次,保证蟹池水质“肥、活、嫩、爽”。

1.7 微孔增氧设备的使用及水质监测

5~11月使用增氧机。7月份前,微孔增氧每天开机12 h以上,8~9月16 h以上,10~11月10 h以上。配套水车式增氧机开机时间4~6 h。连续阴雨或气压偏低等异常天气,24 h开启微孔管道增氧机。每10 d测定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COD以及氨氮等指标,及时调节水质,减少理化因子的大幅变动。

1.8 病害综合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所有饲料必须新鲜、不变质;及时清除水体中废弃的水草,防止其腐烂;每隔15 d在河蟹饲料中拌蟹用多维7 d;再隔15 d在在河蟹饲料中拌大蒜7 d,生长旺季反复交替投喂。5月中下旬及8月初,用95%硫酸锌防治一次纤毛虫。

1.9 及时捕捞销售

4月20日~6月30日,及时将达到4 cm以上规格的第一茬青虾用地笼(专用虾笼)起捕,捕大留小,分规格上市,不断降低蟹池青虾的密度,使4 cm以下规格的青虾快速生长。

9月8日开始,根据市场行情和蟹池青虾密度和生长情况,将4 cm以上的第二茬青虾用地笼(专用虾笼)起捕,捕大留小,分规格上市,不断降低蟹池青虾的密度,使4 cm以下青虾快速生长;第二茬青虾分批起捕至12月30日结束。

9月20日开始捕捞河蟹,特别在中秋和国庆两个河蟹销售旺季,用地笼(蟹笼)起捕达到规格和成熟度的河蟹,10月10日前销售50%河蟹,收回现金;将软壳蟹放回池塘再养,至11月30日河蟹捕捞销售基本结束。

2 结果

第一、二茬商品青虾以及河蟹的产量、平均产量、平均规格、平均销售价格、总产值、平均产值等见表1、表2。水质指标见表3,对照组的水质明显要差于微孔增氧组。

3 分析与讨论

3.1 效益分析比较

平均利润大幅提升主要来源于使用微孔增氧明显提高了水体的溶氧,降低了化学耗氧量以及水体氨氮含量,使水质得到提升,商品虾蟹规格及品质显著提升,河蟹、青虾从色泽、规格整齐性及外壳感官上明显好于对照塘,因此产品同期销售差异较大,获取了更多利润。

3.1.1 青虾效益分析比较

底部微孔增氧第一茬青虾平均亩产量为23.03 kg,比对照组增产77.25 kg/km2,平均规格为300只/kg,规格增加0.39g/只,平均销售价格70元/kg,价格提升10元/kg,平均产值为27078.6元/km2,增加9891.15元/km2,增幅57.55%。

底部微孔增氧第二茬青虾平均产量为428.85 kg/km2,比对照组增产88.95 kg/km2,平均规格为310只/kg,规格增加0.37g/只,平均销售价格96元/kg,价格提升10元/kg,平均产值为41155.2 元/km2,增加11930.25元/km2,增幅40.82%。

3.1.2 河蟹效益分析比较

底部微孔增氧商品蟹平均产量为870.91 kg/km2,

比对照组增产152.7kg/km2,增幅21.26%;平均规格为174 g/只,规格增加35g/只,增幅25.18%;平均销售价格104元/kg,价格提升12元/kg,提升13.04%;河蟹平均产值为90580.65元/km2,增幅24530.7元/km2,增幅37.14%。

表1 河蟹主养池塘套养两茬青虾底部微孔增氧模式投放量及产量*

表2 河蟹主养池塘套养两茬青虾底部微孔增氧模式产值及利润*

表3 水质监测情况表

试验组虾蟹合计平均成本增加4185.45元/km2(主要是微孔增氧设备和电费等),但平均产值增加了43450.65元/km2,平均利润增加39265.35元/km2,增幅88.61%。

3.2 持续回收现金流, 化解河蟹单一养殖集中上市的风险

微孔组4月20日开始捕捞青虾,至6月30日第一茬青虾捕捞结束,养殖户在此之前收入451.31万元,平均27078.6元/km2,占虾蟹合计平均成本72335.4元/km2的37.43%,即收回了成本的1/3以上,6月底收入正好可以投入到7~10月份的生产中。

从9月20日分批捕捞河蟹,至11月30日河蟹捕捞结束,河蟹总产值为1690.84万元,养殖户在11月底之前又可以收回成本,已经完全覆盖二茬青虾一茬河蟹的成本,并实现了盈利,第二茬青虾全是利润。可以有效缓解河蟹养殖户持续投入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3.3 河蟹主养池塘套养两茬青虾养殖模式特点

以“虾蟹生态混养”理论为基础,通过沿河蟹主养池四周开挖宽3~4 m,深0.7~0.8 m的环沟,提高水位,改高密度放养幼蟹为适当稀放,扩大套养青虾苗的活动空间,通过“种草投螺”优化河蟹养殖水体环境,有效维护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平衡,减少河蟹、青虾病害发生[1,2];改依赖清水养蟹为通过强化优质颗粒饲料投喂,增施生物肥料,培育水质等措施,以增加水体浮游生物量,减轻青泥苔的滋生;通过底部微孔增氧设施的安装使用,提升蟹池水体溶氧量,提高蟹池产出产量及产品品质,同时提升水草的覆盖率[3,4]。实施蟹池套养二茬青虾,可显著提升河蟹生态养殖综合效益,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产业。

猜你喜欢
青虾增氧微孔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在不同温度下辐射交联及其性能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微孔板图片微孔中心的精确定位方法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孔加工对比实验研究
CJ/T 263—2018水处理用刚玉微孔曝气器
爱美的小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