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1-01-08 08:08陈振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培育

■陈振隆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关注日益增多,一些学校将其纳入到校园文化及人才培养当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也存在着体系尚未形成、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需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同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据《汉典》释义,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百度百科认为,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由此可见,专长、专注、用心、精益求精、对事业忠诚、对品质执着追求、德艺双馨乃为工匠的基本特质。而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工匠文化”中的高层次文化形态,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1]。其内涵包括敬业、专注、勤奋、创新、精益等。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补足短板弱项,以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一)学生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技能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重基本技能训练轻职业素质养成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的技术技能教学和实操水平较低,企业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职业素质要求较少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所需的实施设备缺乏更新,未能真正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做深做实产教融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二)工匠精神培育尚未形成体系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抓共管,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形成育人的强大合力。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上未进行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类推进,各系部、团体、资源要素“各自为政”,课程、科研、实践、服务、网络等育人资源未能发挥其最大功效,专业教师、管理人员、政工干部、学生干部队伍等人力资源尚未形成育人合力。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体制机制。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高职院校未能按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分阶段稳步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在宣传上“若隐若现”“时有时无”,未形成系列专题报道。据对本校建筑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有35%的学生对学校是否开展关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关活动无印象,有39%的学生未看过《大国工匠》,7%的学生不晓得有该部记录片。二是实践活动开展不够。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较少,校企合作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科研育人、网络育人、管理育人等活动体现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色不够鲜明,学生获得感无较大提升。

三、构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高职院校应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从顶层、中层、基层三个层面构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创新高职院校发展理念

1.将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理念贯穿于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如,凝炼形成符合现代高职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师生共进、特色发展;在办学方向上,凝炼形成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爱国敬业、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办学思路上,实施人才强校、创新兴校、质量立校、文化铸校战略;在学校治理上,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网络化、全覆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办学机制上,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2.从工匠文化视角把握工匠精神生成机制,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生态系统。工匠文化是由工匠创物文化、工匠手作文化(行为文化)、工匠制度文化、工匠精神文化等特质子文化组成,从而建构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四位一体”的工匠文化生态[2]。高职院校应发挥“工匠文化研究院”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四位一体”推进工匠文化建设。在物质层面,体现突出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行为文化层面,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引导教师精益求益、追求卓越,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自律自强、求实创新的优良品格;在制度层面,以工匠精神为主线贯穿于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当中;在精神文化层面,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治校价值导向,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

3.以匠术、匠心、匠德、匠魂引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授艺与育人的指引者、匠术与匠心的实践者、匠德与匠魂的传承者,是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推手[3]。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所谓匠术,就是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还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谓匠心,就是要有勇于求索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深入钻研,并取得丰硕成果;所谓匠德,就是坚定的职业操守和对专业的绝对忠诚,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把每一堂课当作一份礼物献给学生,把正确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所谓匠魂,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事业奋斗的激情,是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情怀,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责任与担当、理想与追求。高职院校“四位一体”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必将为工匠精神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中层担纲:构建以“工匠精神”培育为主线的育人体系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各环节,应加强统筹协调,发挥资源要素优势,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匠精神育人格局。

1.课程育人。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发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与素质养成的专业课程;挖掘教学中的“工匠精神”育人元素及其他思政资源;校企合作共编教材,将优秀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引入教材,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

2.科研育人。实施科研导师制度,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科研规范、学术诚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指导,同时以自己严谨的学术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奉献精神以及对科研事业的不懈追求,影响和带动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水平。

3.实践育人。开展“三创”实践教学,开发体现专业特色的“三创”项目;完善“专业系部立项、校内基地孵化、校外基地加速”的“三创”教育模式;举办“三创”教育竞赛周活动,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三创”教育教学实训竞赛全过程。

4.文化育人。借鉴和吸收企业文化的优秀元素,打造具有多元融合的校园“工匠”主题文化,让一亭一阁、一砖一木的设计,都集中体现工匠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特色。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等校园文化当中,使其如空气一样充盈于校园每个角落,时刻陶冶着莘莘学子。

5.网络育人。将“互联网+”理念、新媒体育人理念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通过微信、网页等平台,大力宣传学校践行工匠精神的典型事迹和优秀成果,开展毕业生“优秀工匠”网络评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6.心理育人。工匠精神是个体持续内化的职业心理素养。工匠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优秀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产物,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就是培养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4]。将工匠精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智、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执着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7.管理育人。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将工匠精神贯穿于管理过程当中,在学生公寓管理上体现自律教育,在制度制定上体现严谨求实,在活动方案设计上突出创新创意,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彰显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

8.服务育人。高职院校教师应秉承“用心工作、爱心育人、耐心服务”工作理念,完善学生、教学、招生就业、后勤、财务、综合档案室、文印中心等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建立师生事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畅通联系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全天候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服务育人方式方法,打造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开展“一生一策”就业工作指导,“一生一档”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推进“爱心套餐”工程等,使学生能够从身边事、身边人中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魅力。

9.资助育人。将工匠精神融入资助育人体系,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精准资助、精准管理和精准教育。在精准认定上,注重细节,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材料,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如实填写家庭经济情况;在精准资助上,构筑“奖、助、贷、补、减、免、绿”助学体系,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资助方式;在精准管理上,开发资助信息平台,实现对受助学生的动态管理;在精准教育上,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读书,努力成才。

10.组织育人。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和团员青年通过观看电影《匠心》等优秀作品、倾听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学习实践中体味工匠“初心”,感受匠心独运魅力,感悟自身“使命”,自觉树牢认真、敬业、执着、创新、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三)加强基层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工匠精神”培育落地生根

加强基层活动创新,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工干部及广大团员青年为主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有沉淀”的工作思路,整体设计,精心规划,分阶段统筹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在校园营造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大学一年级,着力进行“工匠精神”学习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如开展“工匠精神”进班级、进宿舍、进网络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师生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悬挂“大国工匠”名人名言等,使工匠精神家喻户晓,逐步内化为师生的言行规范,促进班风教风学风建设。

大学二年级,着力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大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工匠精神”技能节,开展建筑CAD、测量大赛、园林景观设计大赛等;开设“工匠文化”讲坛,邀请技能大师、能工巧匠为学生“传经送宝”;举办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三创”教育周活动;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包括摄影大赛、绘画大赛、DIY盆栽大赛、环保创意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评选表彰“自强之星、技能之星、创新之星、创造之星”,寓“工匠精神”培育于文化、实践活动当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大学三年级,着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文化融通。在文化层面,学习现代企业文化精髓,通过举办企业文化展、校企文艺晚会等活动,将企业的工匠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在实践层面,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跟岗或顶岗实习活动,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工作由校园延伸到实习的企业,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及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上为学生答疑解惑,企业师傅负责学生技术技能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从而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校企无缝对接。

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工匠精神培育顶层推动,上下协同、左右联通

在校级层面成立由校领导担任组长,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学校专业教师、管理人员、政工干部等加强联动,使各项工作同向同行,方式互补、功能叠加、良性运行。同时,加强资源整合,推进育人体系的联动建设,使工匠精神培育实现学校全覆盖。

(二)加强工匠精神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

当前,一些学生对工匠精神不甚了解,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页、微信、微博等线上媒介,黑板报、板块、横幅、班会等线下平台,并利用课堂、实践操作等教学环节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作用、意义的学习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性。

(三)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师匠心、匠术、匠德、匠魂的关键一招。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通过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双向挂职”,校企共建师资团队,校企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校企协同育人,遴选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校组织的“双师型”素质提升培训班、境内外访学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及工匠品质。

(四)构建校企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政校行企、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但对学校而言,更为关键的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通过共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成立校企合作促进会、职教联盟,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等方式,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就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等进行反馈,以便持续改进方式方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培育
90后大工匠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