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危机探究

2021-01-08 08:08傅婕妤方晓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本职业

■傅婕妤,方晓田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伴随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的利好政策,我国大量民办高校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涌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世纪之交创设的民办高校最初聘用的教师主要来自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留在了民办高校,成为了这批民办高校中最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年龄22岁估算,最早进入这批民办高校的教师已经40岁左右,进入不惑之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划分,以接近45岁为进入中年的标准,而根据中国人的习惯以及民办高校教师自己的认定,世纪之交入职的这一大批民办高校教师已经步入中年教师行列。这些民办高校中年教师在工作上已成为了各单位的教学骨干或带头人,很多成为了民办高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由于年龄和工作环境、家庭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民办高校中年教师面临着诸如单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压力大、职业倦怠等心理危机,并表征为中年人的高度焦虑、情绪冲动、烦闷抑郁等。众所周知,中年教师处于事业和人生道路的关键期,长期的心理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民办高校事业的稳健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对民办高校中年教师的心理危机进行探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化解策略。

一、民办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危机的表现

(一)人际关系危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人际关系的失调是中年教师陷入心理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1]。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财政权和人事权大多掌握在投资方手中,表现为专制型领导成分偏重而民主型领导成分较低的特征[2]。实践证明,专制型领导风格并不利于团体的合作及教师的人际关系和谐运转。中年教师身处在这个急速变迁的社会,而专制型领导下的高压环境首先带来的便是个体与外部的适应不良,继而导致中年教师心理负担加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中年教师常年处于苦闷、失落的亚健康状态,难以走出人际关系恶性循环的怪圈。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指出,薪酬并非是刺激工人工作激情的唯一因素,还有人的社会心理需求因素。中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需要与社会环境取得动态关系平衡以外,还有交往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成就需要等社会性需要的满足。陷入人际关系危机的教师往往面临着学生的冷漠、同事的疏远以及缺乏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中年教师作为高知识群体,一般事业心较强,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而人际关系失调使中年教师自我寻求突破的心理动机欠缺,因此社会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家庭关系危机

中年教师作为家庭里的顶梁柱,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一个家庭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转。埃里克·埃里克森在对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中提出,个体到中年后将面临“繁殖与停滞”的问题[3]。“繁殖”不仅包含着个体的生产与创造能力的开发,还包含着对下一代的养育与关切。中年教师在生活中需要及时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并给予人生建议,如果中年教师只关注自我,缺乏关心下一代的经历,就无法体验到事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中年教师还得担负起赡养父母的家庭责任,大多数中年教师的父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尤其是患有重病的老人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和陪伴。如果中年教师不能在家庭与工作中找到平衡点,便会陷入家庭关系危机。除此之外,随着夫妻双方间感情新鲜感被时间消磨过半且双方工作压力过大,日常情感交流欠缺,中年教师内心的孤苦难闷及工作压力缺乏排解的通道,心灵缺乏慰藉,这也是中年教师出现心理危机的导火线。

(三)职业发展的危机

民办高校中年教师大部分已进入职业发展中期。道格拉斯·霍尔研究发现,无论何种职业,职业中期都是反思和重新评估的阶段[4]。中年教师为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无疑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职业发展之中,而由于自身精力、体力状况下滑,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年教师群体会重新开始自我认知,规划职业发展。大部分民办高校将教师群体置于市场经济大舞台,实行聘任制,对教师聘期有明确规定。虽然中年教师大多已经拿到了长期聘任合同,但长期聘任不等于终身聘任,且教师聘任制存在法律性质不明确及考核过于功利化的潜在可能性[5]。为保证聘任制度公平、公开、公正的实施,教师和民办高校都面临着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压力危机。因此,中年教师仍需保持核心竞争力。此外,有些民办高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用办企业模式办学校,对教师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中年教师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高校内部的管理方式缺乏民主性和人文性,中年教师对院校的归属感降低,离心感增加,不利于职业的健康发展。伴随着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变迁,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世俗态度将中年定义为“过去式”,对中年群体取得成功的认可度不高[6],中年教师再择业的竞争力不足。无论是主观能动性的开发,还是外部环境的保障,民办高校中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挑战。

二、民办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个体资本匮乏导致人际关系维护能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最常见的资本形态表现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政治资本等,而对经济资本的占有率通常被认为是评价个体处于何种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7]。民办高校由于逐利的商业属性使然,会尽可能压缩教师薪资等人力运行成本,因此中年教师的经济资本常处于劣势。社会资本方面,美籍华人林南学者提出,“社会资本也可被认为个人在市场中对有用的人际关系的投资”[8]。而中年教师由于常年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民办高校社会声誉的缺失,导致其社会资本占有匮乏,自身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情社会中难以获得理想的身份与地位。文化资本方面,中年教师传道授业,是民办高校内该资本的核心占有群体。但是身处信息时代,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课堂和教师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文化资本的特征无形中被人们所忽视了。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谋求生存,得以发展,这与对政治资本的争取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政治资本被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收入囊中,大多数中年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政治权力,只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而非民办高校的决策者。因此,由于中年教师个体资本的匮乏导致自我认同的心理危机问题尤为突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维护能力不足。

(二)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冲突导致家庭关系难以兼顾

邬大光认为,我国80%的民办高校的成立都是以获得物质回报为前提的[9]。由于大部分创办者过于功利的办学思想,导致民办高校内部存在过度压榨教师劳动力的现象,同时给中年教师带来行政、教学和科研的多重压力。而中年教师群体特殊,体力有限且家庭负担大,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中,不易取得显著成绩。作为父母,中年教师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不仅需要负责子女吃穿住行、承担必须的经济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子女的教育重任。作为夫妻的一方,中年教师亦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去经营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维持夫妻感情能量和家庭的正常运转。作为子女,中年教师还需要赡养父母,关爱父母身心健康,特别是身体抱恙的父母更需要子女的陪伴,中年教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疲于应付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中年教师在工作与家庭的时间投入上容易产生冲突,难以同时扮演好“好员工”与“好父母”“好夫妻”“好子女”的多重角色,这种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易使中年教师陷入情境性心理危机。

(三)民办高校严峻的发展环境导致职业发展受限

1.民办高校教师的频繁流动给中年教师带来心理震荡和危机

教师频繁流动是当今民办高校的普遍现象。虽然民办高校每年都会花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对教师进行研修培训,但由于教师薪资待遇、社会地位较低和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有些教师只是把民办高校作为自己求职的跳板,因此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一直不高。马艳丽和周海涛的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内部骨干人才流出逐年增加,工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自2016年至2018年以来,辞职人数从20%增加至37.5%,工龄10年以上的教师离职率从0%增加至16.1%[10]。勒温的动力场理论指出,人才的频繁流动会降低学校的凝心力,难以发挥教师共同体的力量。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内部的功利主义思想更甚,关注科层组织和行政权利,强调秩序和控制,忽视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的建设,中年教师普遍组织归属感较差,易引发教师集体心理震荡。此外,教师间的校际流动虽然对于高校和学科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会导致民办高校面临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的局面,如专业人才出现断层,从而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进而影响民办高校的招生和就业。中年教师为自己的生存境况感到担忧,职业发展缺乏外部保障。

2.民校平台和民师身份不能满足中年教师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民办高校建设中,伴随着一所所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民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却没有相应得到显著改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生理需求应得到满足以外,同时还具有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平台较低,造成了教学理念落后、科研启动资金不足以及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等窘况;而相较于企业,民办高校教师缺乏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保障制度,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民办高校内部盛行的教师聘任制带来的不稳定性以及中年教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择业竞争力都会导致中年教师缺乏安全感。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的社会成就、声誉、地位等相对较差,其教职工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也相对较低。在世俗眼光的压力之下,中年教师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均受到了相应的挑战。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为了扩大生源,增加了学科门类以满足其需要,但为了控制成本,民办高校内部倡导教师“一身多职、一职多教”,教师数量未见明显增长。多数中年教师不仅身兼教师岗,还要身兼行政岗。面对繁重的教学和行政任务,很多教师无暇进行专业进修和提升,再加上身心疲惫、体力不支,所教科目知识陈旧、照本宣科,甚至现学现卖,违背了入职时对“三尺讲堂”的美好期望以及教书育人的心理期待,难以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3.政府和社会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偏见和歧视

民办高校定位于应用型高校,特别强调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在教师的职称和院校声誉评价方面,政府和社会仍以公办高校学术评价标准为主。因此,政府所颁布的法律制度虽强调民办高校和公办院校的教师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却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得到落实,民办高校教师薪酬发放水平常年偏低。徐雄伟和张国平的调研得出,中等水平的公办院校专任专职教师平均年薪的发放标准比民办高校专任专职教师平均年薪高出约30%,是民办高校专职教职工最低平均年薪的近2倍[11]。此外,政府制定的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保障制度依然难以得到全面落实,例如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养老保险仍以最低标准缴纳、年金制度尚在探索阶段等,民办高校人事管理独立于高校人事管理范畴,其所属教职工不属于事业编制,中年教师为民办高校的建设奉献半生,仍不如公办院校中的青年教师有编制作生活保障,中年教师的心理落差感尤甚。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大众的传统意识里,教育不应与利益挂钩,这与民办高校创办者的功利思想与实用主义相违背,因此,社会层面对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以连带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带有明显的偏见与歧视,民校鲜有社会捐赠,民师鲜有社会支持。

三、化解民办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危机的策略

(一)教师应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为职业发展“充电”

首先,中年教师应主动调适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对待并接受自己的年龄和身心变化,以科学的态度调节自己的心态,必要时可采用社会心理干预、认知疗法、情绪性角色扮演等方法消除心理危机。其次,中年教师应摒弃错误的职业发展理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以应对不断变迁的社会大环境;同时业余爱好的培养和跨学科学习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中年教师在专业领域内做到既博又专[12]。最后,重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融个人发展与学校于一体,培养归属感。民办高校的中年教师应紧扣学校特色和学科专业建设,重构职业发展中后期规划,融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于学校发展之中,明确自身定位,建立起和组织一致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与平台,与民办高校共荣。

(二)民办高校应完善制度环境,支持中年教师职业成长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政治资本的占有率越来越成为人们评判成功的标准。中年教师迫于世俗的强大压力,心理对冲破资本困境的愿望逐渐加强,以此来满足对自我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其中经济资本对中年教师自我认同感的构建意义最大。在此方面,民办高校可以尝试融期权于学校内部的管理之中,寻求有效的资本运作策略以期保证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动态平衡[13],消除中年教师的心理危机,如校董事会协调各资本的兑换制度,将民办高校中年教师未来可获得的利益提前作用于当下,以此提高经济资本的占有率,激发中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心理激情。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应对中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性制度。罗杰·鲍德温和德博拉·常共同提出,处于职业中期的大学教师应获得针对性的职业发展帮助,应同样分配导师予以指导,应获得教学与科研的支持以及不同程度的认可与奖励[14]。在充分开发最近发展区的同时给予人脉资源,以此来缓解中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并回馈他们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最后,民办高校应净化校内制度环境,注入人文情怀,专制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不利于中年教师政治资本的积累。校领导间应达成共识,树立起正确的考核理念,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关注中年教师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心理追求,明确考核的目的是服务,而不是督促和淘汰[15],并随时关注中年教师对考核的心理接受程度,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充分尊重中年教师对民办高校管理与决策的参与权。

(三)地方政府自主探新政策,保障民校中年教师稳定发展

为保障中年教师职业的稳定发展,政府应鼓励民办高校将学费收入与教职工的薪酬待遇挂钩,参照企业年金制度为中年教师缴纳企业年金,争取建立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对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或企业年金的民办高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在制定中年教师退休后保障政策时,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到经济性福利待遇之中,同时考虑到经济性福利待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地方政府应根据民办高校所处的地方特色给予一定的变通,以此来保障中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无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在中年教师的职称评定方面,地方政府应综合考虑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将评定指标向中年教师的应有开发能力方面倾斜,保障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中年教师取得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此消除民办高校中年教师的心理落差感。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资本职业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职业写作
资本策局变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资本观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