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

2021-01-08 11:27陈枚英珠海市香洲区翠微小学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操体育运动身体素质

陈枚英 珠海市香洲区翠微小学

身体素质是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基础,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们才能应生活及学习上的不同挑战,实现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在应试教育不断改变的环境下,教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逐步受到了更多重视。尤其在小学,学生处在培养运动习惯的初级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加强对运动的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便显得非常重要。

一、影响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

(一)运动意识和习惯

在小学,学生的学习、运动等都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对运动的认识不足,对体育的了解有限,没有运动的正确意识及习惯[1]。而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意识,是促使学生参与运动、主动学习更多体育技能的基础,它们也属于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为此,要让学生身体素质得以提升,教师便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了解体育运动为自身带来的好处,进而使其结合个人的能力及需求,逐步培养正确的运动习惯,可以长期坚持运动。

(二)运动技能和项目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掌握的各项运动技能和项目,会对其身体素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小学,往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限,他们眼中的体育运动无非为跑、跳或球类运动等,对各类运动活动的认识较为浅显,自然也不能利用运动项目或技能,使得个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而在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及技能,对学生身体素质上带来的影响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长跑和羽毛球这两类运动,它们对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目的存在不同,前者倾向于锻炼学生的肺活量等,而后者倾向于锻炼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等。为此,要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教师便要视学生的具体状况引导他们掌握丰富、适合的运动项目及技能。

(三)运动安全和保护

体育运动并非一项完全安全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当运动者稍有不慎,便会因外因及内因影响而受到伤害,使其不但无法锻炼身体素质,也会使其身体受到程度不同的伤害。常见的外因有地面不平、互相碰撞等,而内因往往是学生的各类身体不适等。为让学生在运动项目中,可以顺利、安全地完成活动,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当教师在教授运动项目及技能时,也要同样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运动中互相打闹,或者忽视个人的身体不适强行参与强度偏高的运动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近年来才受到更多教师的重视,此前它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创新及改进不足,教学的方法及模式显得更为刻板,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2]。而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以理论、枯燥方法认知世界的方式不感兴趣,当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符合学生喜好时,则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便不高,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获得有效成果,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信心及兴趣,抑制其提高个人身体素质的积极性。

(二)运动技能的教学方式较落后

在体育教学中,当教师期望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时,往往采取的方式是组织学生对技能动作反复的练习,以期加深学生对技能的记忆效果。但是,此类方式让体育学习显得十分无趣,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有着一定影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状况,间接会影响他们锻炼身体素质的效果及方式,当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不熟甚至错误时,他们不但不能达到体育运动的理想目标,甚至也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伤害。由此可见,为让体育教学得以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认可体育,教师需要对运动技能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结合学生生活、需求及爱好的多样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更适合自身、科学的运动技能。

(三)没有重视学生运动习惯培养

在小学体育中,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更多教师对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问题不够重视,一些教师更是只当教学是完成任务,在做好每节课的基本教学,确保学生不在课上受伤,为他们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后,便认为一节体育课堂十分成功。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无须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他们只需要在体育课上做游戏、简单跑操即可。但是,小学生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内他们受到的教育、学习的技能,往往都会对其后续发展带来影响,小学属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运动习惯及意识的重要阶段。在教师错误的教学认识影响下,学生的运动习惯没能进行有效培养,他们对身体素质的有效锻炼也自然成为空谈。

三、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更多教师关注的问题。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其身体素质的发展便属于一个重要方面。传统教育基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更多学生丧失了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的机会,而在体育运动的缺乏下,学生无法通过运动缓解学习及生活的压力,不能对个人身体机能进行充分的锻炼,长此以往,会让更多学生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中,并容易引发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后,学校、教师、家长都能联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其在体育锻炼中和同伴竞争交流,学习体育技能,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已经被强调了很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下,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往往受到了阻碍,使得体育教育、美术教育等仍旧无法得到学校及教师的充分关注。在对学生如何提高身体素质的关注重视下,传统的教育模式会被打破,学校、教师及家长都能对体育教育更为支持,使得体育教学得到更理想的资源、设备等支持,进而让学生能够获得锻炼身体素质的优异环境,充分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让现代教育显得更为科学、系统及合理。

四、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

(一)通过趣味教学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小学,首先,学生好动活泼,喜爱游戏,任何趣味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即使他们处在课堂当中,尤其低年级学生身上的此类特点更为明显[3]。其次,他们的身体素质还不高,由低年级至中高年级,其身体素质处在逐步增长的阶段中。为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趣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发展运动兴趣,逐步掌握更多运动项目,使其在长期的趣味教学中,培养对体育的充分重视,为其后续的身体锻炼打好基础。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学生喜爱的动漫、生活等元素,对体育教学的活动进行趣味化处理。教师也要让个人的语言动作变得更为趣味,给予学生平等及尊重,鼓励学生在课上发言及彼此交流,使得课堂处在生动、趣味、活跃的氛围中,以多方面的课堂特征影响学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课堂、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跑步活动,让学生可以进行体育热身,使其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体育技能。但对学生而言,每次课堂的跑步活动都显得较为枯燥,长此以往会使其对体育降低兴趣,没有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竞争心强的特征,将常规的跑步活动组织为一次小的跑步比赛,由学生个人在各组内参加比赛,或鼓励学生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跑步。在此类活动中,枯燥的跑步项目被赋予了竞争、合作的性质,学生会更有动力参与活动,而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交流、赢得比赛的欢呼等,也使其运动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使学生更乐于参与体育课堂,长久以往使其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促进其身体素质的锻炼。

(二)以生动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有效掌握各类运动技能,属于教学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要通过生动教学,让教学具备直观性、可回溯性等特征,让教学更强调细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对更多的运动技能都有所掌握,提高其锻炼身体素质的能力[4]。首先,针对学生记忆力不强的特点,教师需要将技能教学录制成微课,且将微课分为整体的运动技能示范、单个动作解析、重难点动作技巧讲解等各类微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课后的自主练习中,都能掌握生动的学习资源。其次,针对学生运动能力各有差异的状况,在课上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彼此交流对运动技能的理解,让已经熟悉掌握技能的学生对未曾掌握的学生进行指导,在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学习提高技能掌握的效果,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升。

比如,在体操的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掌握各类体操动作属于一项重要任务,而体操往往动作繁多,学生经过简单的课堂学习也无法尽快掌握。为此,在课堂中,首先,教师可以将体操示范标准的完成,并为学生拆分讲解各体操动作的要点,让学生能对体操加强认识。其次,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由学生在各小组中互相帮助学习体操,对各体操动作进行练习。最后,在体操教学后,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体操的完整教学视频、分解教学视频,鼓励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自主进行体操动作的学习及练习。体操虽然和其他的运动项目相比强度不高,但是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也十分有益,可以让学生放松全身,更好地锻炼柔韧性及心肺功能等方面。

(三)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做好体育学习计划

在小学,学生在低、中、高年级的身体素质、运动喜好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使其身体素质得以提高,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将体育学习的计划做好,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运动习惯[5]。在低年级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并使其能接触更多的运动项目,对不同项目有所了解,重点培养其运动的兴趣及意识。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了解更多运动项目的计划,而不强调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准确度。而在中高年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往往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他们也能参与难度更高的运动项目。此时,在学习计划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添加更专业的内容,比如掌握羽毛球的发球技巧、了解运动拉伸的不同方式等,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得以逐步提高。而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存在不同,面对运动能力强、身体素质差的各类学生时,教师也需要引导他们对学习计划适度的调整,确保计划可以适应学生。

比如,在中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对篮球运动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认识还较为浅显,没有接触到篮球的投篮、详细比赛规则等内容。为此,在此阶段的篮球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先从练习运球、投篮等活动开始,逐步了解篮球队比赛的赛制、违例等信息,再进行篮球对抗赛的实践训练。在此类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对篮球运动由浅至深的不断了解,更好地掌握篮球知识,在篮球运动中锻炼身体素质。而教师也要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基础等引导其调整学习的计划,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技能学习时间适度放宽,使其了解正确学习体育的方式。

(四)以体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安全运动

在体育运动中,安全往往是学生需要注意的要点,保障安全才能确保运动活动顺利完成,避免对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6]。特别在小学,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哪些运动场地、运动项目内会存在危险,最终使其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7]。首先,在学校将体育教学的设备、场地等及时做好维护之外,教师需要通过体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可以安全运动,使其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式,避免因运动伤害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好拉伸,以此避免他们在运动中出现运动伤害,而在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参加运动项目所需注意的事项,使其对运动活动有全面地认识,充分避免安全隐患。在安全教育中,为让教育效果提高,教师也可以利用身边案例、直观视频等进行讲解。最后,体育运动的伤害往往不能全面避免,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学习在受到常见的运动伤害后正确处理的方法,避免学生在受伤后慌张使用错误方式,使其伤害加重。

比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使其能对自身的手腕、脚腕等充分活动,以此避免他们在后续学习中出现运动伤害。而小学生对热身的认识不足,他们往往不了解热身的意义,为此,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热身时,为学生讲解热身动作的作用。而在运动场地中,往往也隐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其了解课上不能无故打闹,避免学生因碰撞而摔倒,了解在运动比赛中应该避免违规,不能恶意的碰撞同学,避免同学受伤。而在使用不同的体育器械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注意事项。以双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双杠,避免因危险动作使其受到体育伤害。

(五)改变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传统认识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往往都不受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最后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使其没有创新教学、改良教学的兴趣。为促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教师便要对个人的错误教学认知进行改变,不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教学,而是主动寻求体育教学的突破,主动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丰富方法。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对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理念进行学习,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知识储备,并在各节课堂中,对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应用,给予学生更良好的课堂体验。而各体育教师也应该联合起来,对体育教学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找到更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等等,让体育教学处在长期的改良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提高身体素质的充分教学资源支持。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下,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多学校及教师的重视,并期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运动意识和习惯,掌握丰富运动技能,可以在课上及课后积极参与运动,使其身体素质得以提升。为此,在新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便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及理念,在掌握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后,可以总结日常教学的不足,对教学的方式灵活创新,让体育课堂变得更趣味、生动且有质量,引导学生正确锻炼身体素质,潜在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操体育运动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呆呆和朵朵(13)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