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08 11:27王伟丽况明亮隋红喀什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王伟丽 况明亮 隋红 喀什大学体育学院

二〇二〇年五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要求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1]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及竞技体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是日常学习知识技能的领导者和指引人,也是体育比赛规则和技巧的传道者。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联动机制,导致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将体育“育体”的显性内容与“育人”的隐性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培养智育与德育、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培养策略。

一、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基本内涵与价值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意味着久经考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迈入了强国行列,迎来了复兴伟大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一系列战略举措[2]。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下,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推行课程思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思维和批判眼光审视新理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引领教师切实领悟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价值性;把握思政课程和体育课程跨学科交叉合作的内容体系,依靠科学的价值导向,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一)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围绕培养人才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加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理念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衍生的课程思政是国家育人体系的战略性工程。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践行和实施主体,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教师职业修养和道德品质结合起来,将中华传统革命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理念融入教师的灵魂深处,成为育人体系鲜明的时代背景。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不仅对学生的身体进行运动训练和教育,更是统筹了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各要素于“育体”的核心要义中。体育教师通过探索和挖掘运动中隐性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和组织方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迁移方式对接体育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施体育过程中的整合育人联动机制,同时整合学生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三观正确的年轻一代。

(二)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价值

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联动机制,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研、教学、评价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体育教学系统完整连贯的大课程观,不拘泥于本专业知识原理的教学,将各学科通过课程思政重新架构融合在一起,跨学科交叉合作教学实现学科渗透,共同推动“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对人才培养的期许和诉求。

(1)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科内容更有深度。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并作为各层次、各类别学校的必修课程,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镶嵌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在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也传播推广了和谐社会主义的爱国、爱社会、爱集体的坚定理想信念,使体育学习内容更具有深度,不仅达到了知识技能层面的学习目标,而且升华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精神层面的要求,实现了传道授业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2)提升教学效果,使课程思政更有力度。体育教学成效是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课程思政质量的有效评估指标。把立德树人全面有效融入体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构建起教书育人、活动育人、赛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体育课程育人体系[3]。从各视野全面深入渗透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底蕴,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提升思政育人成效,从而加大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

(3) 培育全体学生,使育人程度更加深化。学校课堂作为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主要阵地,是架构起教师和学生良性沟通的重要桥梁。传统教师教学片面地注重学生智育而忽视了德育的发展,造成了应试教育下“唯分数”“唯升学”等教育现状。因此,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着手解决当前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创新教学视角、革新教学模式与组织方式,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以春风化雨的教学方式进行“基因转化”,通过风趣幽默生动的上课方式,为学生营造具有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时代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要把对国家的爱、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正如2014年第30个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发出倡导,希望教师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4]。

(1)根据《优秀教师的二十四条标准》,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育人需先律己,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人格;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的新生青年。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学为人师”,教授基本的运动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行为世范,以身作则”,把对国家的情感、对工作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常态化教学中,学生耳濡目染,便会以师者为榜样,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

(2)育人者自己要先受教育,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4],陶行知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构建课程思政的落实落细落地的大格局和研究体系,教师务必掌握丰富的前沿知识和原理,自觉主动纠正错误思潮和观点,扩大学科视野,能够将相关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进行古今对比、中西对照,做到理论知识更新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契合时代发展的走向,体育教师课程思政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优秀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3)由于体育教师是集传授知识和技能实践于一体,这就对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某项必修与选修的运动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将育人理念嫁接到体育课程中来。“育人”的首要任务是“立德”,将教师自身具备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真挚的家国情怀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汤”中,这样体育课才变得有滋有味,耐人寻味。坚持做到“三全育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策略。

三、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培养的现状

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及核心主题,课程思政在国家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推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转化教学方式。但部分思想保守、守旧及高龄教师等人在新教育理念面前,不知所措、难以融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薄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责任,体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价值观等方面,其中价值观引导就是课程思政。正如王登峰司长认为:“学校体育也要立足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弘扬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3]以往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教授学生某专项体育动作、完成整套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测试时,考核学生的出勤、达标测试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或等级评价。习近平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运用与实施,要求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找准育人角度,落实核心素养视域下“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切希望。[5]因此,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发展,教师是关键。由于部分教师幼年在体校或国家队进行长期艰苦的体育专项训练,缺乏系统连贯的思政课程的熏陶,在面对自身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品德素养等各方面存在的缺陷,务必落实终身学习理念、扩大科学知识体系范畴;提高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持续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在各学段、学年、学期的启发和渗透。

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育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竞赛精神、集体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文化等,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思想政治因素与体育教学目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体系协调统一,避免为了课程思政而传授思想道德文化,做表面功夫、肤浅的形式主义背离了“立德树人”的初衷,不仅没有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反而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良后果,没有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做到既遵循课程思政的教育规律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方能疏通体育课程思政的主渠道。

(三)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创新不足

体育是关于掌握技术、增强体能、促进健康的实践性课程;而体育文化具有传递体育竞技精神、规则要求、人文情怀的社会性质。教师在提升自身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同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或多或少呈现呆板、教条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各学段、年级、班级应灵活区别对待,发掘特色校本课程及学生日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体育运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运动项目,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切实满足外部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与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部需求;强加灌输给学生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没有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汲取营养物质,导致教学模式固化,学生只能被迫接受,适应一成不变的教学状态。因此,在深化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各方面有待创新。

四、新时代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培养路径

新时代教师,肩负着“时代重任”,传播思想、知识,聚焦灵魂、生命。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践行主体,提升业务水平,优化教学能力,改善缺点不足,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制度保障,完善教师思想意识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5]。体育课程思政将培育顽强拼搏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和享受运动的乐趣根植于课程教学中,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特色。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行政部门均将课程思政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浸润日常体育教学始终。鉴于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党委书记、教研组组长召开校级会议、各教学组会议,带领全体教师认真理解吸收“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理念,并提出相应的硬性指标要求,各地体育课程创新项目相继出台。建立了明确的学校课程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明确的学校规章制度,包括教师职称评定、选拔任用等一系列方针的实施计划,切实将课程思政理念从上到下贯彻实施,确保体育课程思政改革见功见效,从教师的思想源头注入“活水”,促进体育课程思政的精准改革及思政育人机制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二)落实校园课程思政责任主体,提高教师思政建设能力

各学校在党组织部门的带领下,切实落实教学实践主体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分析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不足,努力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就如何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学目标的优化。深化课程思政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立德树人的育人机制,改变单一地强调知识技能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塑造学生坚强勇敢、奋发向上、阳光自信的好青年。体育教师也需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加快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第二,教学内容的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包含具有即时作用的显性教学素材,同时也包含隐性课程,寓热爱祖国、爱护人民、团结互助、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日常教学中;“特色学校建设”“校园网球试点工程”“一校一品”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第三,教学评价的多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行为、进取精神、意志品质、角色胜任等方面的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视角、增加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社区评论,从多方面反馈信息,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学评价方式应强调体育认知、运动技能与体育品德同步同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应扩充了解学生的途径,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 挖掘新时代的体育课程素材,深化教师教学创新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5]。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中融入有趣的互动游戏,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团体活动中,拉近师生距离、增进情感交流,促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形成教育凝聚力;各地区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创新形成校本体育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如青岛的帆船运动;新疆、东北的冰雪体育课程,探索适合本地域发展实践的运动项目。经过几十年课堂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目前“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方式,将自身体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智慧课堂,新颖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趣味性和学习效率。

五、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事物,没有先辈们留下丰富的践行经验和参考样本,完全依靠教师团队集思广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不搞“一刀切”,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助推体育课程背后的“育体”和“树人”需要。突出体育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中国体育难题、中国体育成果,促进课程思政整全育人的联动机制,将体育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衔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而加速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体育强国梦和伟大复兴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