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1-01-08 15:12丁邦东林英涛徐晓梅
化工设计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化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丁邦东,林英涛,徐晓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1 高职化工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现状

1.1 高职化工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研究不深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教师年龄的年轻化成为诸多院校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教师队伍年轻化的优势在于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能够得到有效创新,从而进一步深化化工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课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但是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很多年轻的课程教师在一毕业就走向了教育岗位,思政水平仅止于在学校期间接受的相关教育;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实践训练,再加上这些课程教师大多数都是工科出身,对“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和具体内涵理解不足,因此,很多教师对化工课程的思政教育工作研究不深,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难以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有效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1.2 高职化工课程教师的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职化工课程中,很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往往都是以专业知识的讲解为主,只会在课程结束时为学生添加一些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内容,以作为课程知识的升华。这样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实际上,很多化工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老套、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精神的培养,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大多采用“课堂理论讲述+重点板书+技能操作”的课程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化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其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有关内容难以形成有效的理解,降低了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

实际上,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活动,不仅要求相关课程教师打破现有教育理念的束缚,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形成一定的创新,很显然,现有的“课堂理论讲述+重点板书+技能操作”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职化工课程“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需求,长时间的单一化教学方式,会使高职生形成“化工课程知识枯燥乏味”“岗位操作反复单调”的错误思想,降低了学生对化工类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触,致使高职化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1.3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最根本的目标还是推动学生的个人专业素养的养成,那么在“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的态度,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高职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不足,认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都是假大空的套话”,找不到思政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种思想观念上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知不到位,对基于思政理论的专业课程知识理解不足,难以将教师所教授的思政理论知识与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降低了高职化工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2 高职化工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策略

2.1 形成高职化工“课程思政”教学发展观念

高职院校在开展化工课程“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形成足够的重视,处理好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优化课程标准,克服传统办学理念中“以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和强化学生课程实践能力为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为辅”的不足,对全校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形成完整的领导制度、工作开展制度和有效可行的实践评价制度,从而在发展观念上提升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度。

以我校化工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工作为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构建了由学院领导牵头,以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教师集体备课、教研为主要形式的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拟定以化工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学习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以学生社会实践、创业创新和专业社团活动为主要补充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制度上和机构上的保障,强化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提升老师业务能力,形成了高职化工“课程思政”教学发展观念,为后续的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构建高职化工“课程思政”教育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从院校的顶层进行制度设计是不够的,要从各二级学院的内部进行建设,最终落实到化工专业课程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承担专业课程的一线教师进行主题培训的形式,引领并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教研工作。

以我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为例,构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突出基于“责任关怀”的安全环保意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石油化工技术和工业分析技术2个专业群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为抓手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模式,制定了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效果与专业课程的绩效考核相挂钩,通过各类会议第一时间向师生传达“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化工专业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的双重转变,形成全面的、多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同时联合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建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团队。

2.3 加强高职化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优化

高职院校教师在建设化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化工专业课程中职业院校“重实践轻理论”的理念,对“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形成明确认知——“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不是少数部门少数人的理论教育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教育“三全”,自觉主动地去做、去思考、去付出。

其次,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课程教师要做好课程开发工作,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避免将专业课程“思政化”,在坚持化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政治知识在专业知识教育工作中的自由穿插,以“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化工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式上,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教研小组集体研讨备课,编撰成有体系的教案,要注重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与融入。课堂上要做好教学设计,组织讨论,为学生创设情境,讲解典型案例。

2.4 形成高职化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大纲

高职化工专业课程结合教师在落实“课程思政”教研改革工作的各项活动时,要立足于地区化工行业发展的实际,以及化工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教材学习内容,制定化工专业课程教育大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角,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化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为毕业生今后高质量步入社会就业、择业奠定基础。

针对当前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元素进行有效提炼的问题,要从教材上入手,考虑选用合适的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坚持与正确的政治导向挂钩,坚持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强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建立起科学的课程价值标准。与此同时,思政课程教师和化工课程教师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通过本土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加深对“课程思政”有关内容的理解,从而形成“四个自信”,保证化工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5 形成高职化工“课程思政”科学评价机制

课程教学质量及个人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工作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是检验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手段,是高职化工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开展高职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时,课程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精准评价的教学目标。

以我校的教学评价机制设计工作为例,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多样化——既考核学生化工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同时也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要求考核内容全面并且客观,其最终结果不仅要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发展、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发展形成客观反映,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在化工职业素养方面的表现。

3 结语

综上,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应立足于时代赋予的知识教育使命,将意识形态内容与化工课程内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显性的专业知识与隐性的思政教育的教育合力,推动高职生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化工课程专业知识、学生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科学精神、职业综合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特别是要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课程教育效果。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化工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形成的成果尚不能成为系统体系。这需要高职院校化工课程一线教师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发展,以全面的人才培养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择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化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