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2021-01-08 15:40陈佳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角为椎体骨质

陈佳汝, 曾 胜, 肖 超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骨科, 重庆, 401220)

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临床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分次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1]。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发骨折为术后常见现象,其中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2]。目前,椎体术后再骨折的病因和相关因素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行不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发生机制,为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新策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3例行椎体强化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发椎体骨折39例,未再发椎体骨折234例,所有患者随访(35.8±11.4)个月。273例患者中,男62例,女211例,平均年龄(73.43±13.98)岁;初次骨折椎体分布为胸段14例(5.13%), 胸腰段207例(75.82%), 腰段52例(19.05%)。

纳入标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且行单节段PKP或PVP手术治疗。排除标准: 脊柱爆裂骨折者; 病理性骨折者; 存在神经受损症状或体征者; 影像学资料和术前检查资料不完整者。所有患者和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257例,采用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16例,其中行PKP术134例,行PVP术139例。观察2种不同椎体强化术后患者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有无既往糖尿病史、有无合并其他骨折病史、手术节段,是否再次骨折及再次骨折和首次手术间隔时间、再次骨折的节段,有无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骨水泥用量、手术方法(PKP或PVP)、注入骨水泥的方式(单侧或双侧穿刺)等相关资料。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透、术后Cobb角的改变情况。

合并其他骨折病史定义为首次椎体骨折手术前,无明显外伤造成的全身非病理性骨折病史。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定义为口服钙片、维生素D、鲑鱼降钙素至少3个月或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次。骨水泥无渗透定义为正、侧位X线片上骨水泥均未超出手术椎体的范围,反之则为有渗透。骨水泥弥散佳定义为正、侧位X线片上读片时骨水泥均弥散过中线。术后Cobb角改变数值定义为术前与术后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的上、下缘为界的失状位Cobb角度差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随访治疗情况

273例患者中,行PKP患者134例, 91.04%(122/134)的患者未发生相邻椎体骨折; 行PVP患者139例, 80.58%(112/139)的患者未发生相邻椎体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行PKP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概率低于行PVP椎体强化术。

2.2 2种术后再骨折和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比较

273例患者中,行PKP 134例,行PVP 139例,再骨折患者共39例。其中行PKP术后再骨折患者12例,发生率为30.77%, 行PVP术后再骨折患者27例,发生率为69.23%。12例行PKP术后再骨折患者中,发生相邻椎体再骨折4例,发生率为33.33%; 27例行PVP术后再骨折患者中,发生相邻椎体再骨折19例,发生率为70.37%。PKP术后再骨折和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均低于PVP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PKP、PVP患者骨水泥渗透情况比较

分析273例患者骨水泥渗透情况,其中行PKP椎体强化术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11.19%(15/134), 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98%(4/134); 行PVP椎体强化术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22.30%(31/139), 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3.67%(19/139); PKP椎体强化术患者骨水泥渗漏率及再次骨折发生率均低于PVP椎体强化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种椎体强化术后患者Cobb角度改变情况

相邻椎体再骨折患者中, PKP椎体强化术患者术前Cobb角为(23.12±3.34)°, 术后为(19.34±2.87)°; 行PVP椎体强化术患者术前Cobb角为(24.01±2.54)°, 术后为(22.56±2.76)°。行PKP椎体强化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大于行PVP椎体强化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

3 讨 论

各地区行不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发生率,尤其是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3-4], 原因可能与患者纳入标准[5-6]、术后护理、手术方法、再骨折的诊断标准以及随访时间长短有关[7-8], 也可能与不同地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相关[9-10]。PKP和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11-12]。2种方法均通过给患者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缓解疼痛, PVP已成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段,而近年来PKP在椎体高度方面的恢复效果更显著,但2种椎体强化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治疗效果仍不明确。目前,关于重庆市行不同椎体强化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重庆市骨质疏松症患者行不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本研究显示, 273例治疗患者中,行PKP 134例,行PVP 139例,再骨折患者共39例。其中行PKP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患者12例,发生率为30.77%, 行PVP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患者27例,发生率为69.23%。12例行PKP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患者中,发生相邻椎体再骨折4例,发生率为33.33%; 27例行PVP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患者中,发生相邻椎体再骨折19例,发生率为70.37%, 初步提示在本地区行PKP椎体强化术的患者术后相邻椎体发生再骨折率较低。本研究结果表明, PKP椎体强化术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11.19%)及再次骨折发生率(2.98%)显著低于行PVP椎体强化术的骨水泥渗漏率(22.30%)和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13.67%), 这说明PKP椎体强化术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相邻椎体再骨折。本研究中,行PKP椎体强化术患者术前Cobb角为(23.12±3.34)°, 术后为(19.34±2.87)°, 行PVP椎体强化术患者术前Cobb角为(24.01±2.54)°, 术后为(22.56±2.76)°, 行PKP椎体强化术患者的Cobb角变化大于行PVP椎体强化术。Cobb角是评判椎体强化术后对脊柱骨折术后恢复的有效数据,表明行PKP锥体强化术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术后康复,可有效防止发生相邻椎体再骨折。

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归纳骨质疏松患者行不同椎体强化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情况,分析骨水泥渗透、骨水泥弥散度以及术后Cobb角改变情况,发现行PKP椎体强化术对患者术后康复和预防再骨折的效果优于行PVP椎体强化术。

猜你喜欢
角为椎体骨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再探利用隐圆,破解最值问题
三角板拼图求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