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中江苏城市视觉污染现状研究

2021-01-08 16:00吴文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户外广告店面城市形象

■ 吴文勇

(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城市是人类智慧文明的象征,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1]。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正在蔓延,严重制约着城市的良性发展,已经引起政府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大半个范围内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深受其害。另外,普通大众往往对普遍存在的视觉污染视而不见,其同样也正在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视觉污染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开展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Beautiful Movement)试图通过城市形象的美化来恢复城市文化形象和社会秩序。而这一运动的出现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在城市视觉污染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2]。美国杰出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其代表著作《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城市视觉形象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人们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认识都是通过观察城市的标志所形成的城市符号,从而对城市有一个特定的印象,这种城市符号越清晰,城市的特色就越明显[3]。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但没有出现凯文·林奇所说的越来越清晰的城市符号,反而城市的同质化变得越发严重,甚至在其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视觉污染。“城市视觉污染,一般是指所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城市广告杂乱无章、城市色彩不协调、城市公共艺术缺乏美感等现象,它们通过视觉给人们心理造成不适,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城市视觉污染主要来源包括杂乱无章的广告、店面招牌,劣质平庸的景观雕塑,色彩色调的混乱以及建筑物风格和体量的失调等”[4]。

视觉相比于其他感觉来说,是人们认知一个物体初始阶段的直觉感知。通过视觉,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外界物体的色彩、大小、动静、明暗等,获取各类信息。据科学测试,日常生活中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通过视觉获取,视觉被认为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和认识往往也是从视觉开始的,一个视觉形象好的城市能给人以流连忘返的感觉,而杂乱无章的城市却很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二、江苏城市视觉污染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大跃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抹杀了自己的独立品格。城市被大量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和混乱的色彩所笼罩,影响了城市的视觉美感和外界形象。杂乱无序的城市视觉形象在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更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特色的彰显,与我们所倡导的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立人文城市的内涵相违背。

(一)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和店面招牌

随着城市商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户外广告和店铺招牌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你去哪一个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量的户外广告和形形色色的店面招牌。毋庸置疑,户外广告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的发达程度。城市形象需要通过户外广告来塑造和提升,户外广告成为传递城市文化的载体。户外广告与城市发展理念的不和谐可导致城市地域文化缺失、个性泯灭等诸多问题[5]。通过对南京、常州、扬州和盐城等地的城市环境进行考察和调研发现,户外广告和店面招牌杂乱无章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制约着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传递。

以南京为例,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相继出台了《南京市户外广告和标志容貌管理暂行条例》和《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标志设施准则(试行)》等相关政策法规;《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也于2005年3月18日正式实施。尽管政府的政令已经颁发了20余年,但是江苏城市户外广告所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观,户外广告视觉污染甚至变得更为严重。

尽管江苏省和南京市目前对户外广告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杂乱无序的总体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户外广告的经营者更多是从自身的商业宣传和利益出发,盲目占用有利位置,往往以大面积和花哨广告来进行宣传;有的商家甚至未经相关职能部门许可就私自设置各类违规户外广告,致使户外广告设置在城市的关键地段密度过大。如南京新街口广场附近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户外广告集中区域,大量建筑本身被各类广告所覆盖,很难呈现建筑本身的特色,街道两旁也遍布了高低不齐的各类广告,从指示牌广告、立杆式广告、护栏广告牌到灯杆灯箱广告等,城市的形象和特征被破坏。泛滥无序的户外广告使得人们的视线很难逃离广告的画面,加之广告的视觉效果既刺激又混乱,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可以说,现代城市充斥着无孔不入的广告,甚至连电线杆、垃圾桶和斑马线都不放过。

对于现代城市的商业店面来说,店面招牌作为店面的脸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因此店面招牌的设计对于人们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当我们考察商业店面招牌时不难发现,很多商业街区的店面招牌都各自为阵,只考虑自家店面的招牌设计,整体比较零乱。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店面招牌多位于门面上方,大小参差不齐,而且一店多招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色彩的角度来看,店面招牌色彩不协调,缺乏主色调,显得杂乱无章。

(二)粗制滥造的城市景观雕塑

城市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鲜明的载体,理应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和符号,以及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雕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城市景观雕塑最多的国家之一。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不仅能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给人以心灵的撞击,传达一个城市的文化,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然而纵观中国当前城市中的景观雕塑,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城市雕塑有70%以上的作品是“伪劣产品”,更多的是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粗制滥造的雕塑产品,是不能体现城市特色和文化的艺术品,很少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有碍观瞻,丑化城市。

通过对江苏各个城市的实地考察,部分劣质和平庸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泛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在由搜狐网发起的“2012年首届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评选”中,镇江的《运河母亲》高票入选,我们姑且不论700万元的造价,这座雕塑从材质、色彩以及造型方面都值得商榷,并且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可以说,这座雕塑缺乏美学方面的考究。

(三)滥用的色彩色调

城市色彩,主要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对象的可感知的颜色总和,包括植被、土地等自然景观环境色彩,生活中的各类常用色彩等人文性格色彩,以及城市中的建筑物、户外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性质的色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城市色彩污染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当前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能否处理好城市色彩问题是决定中国城市形象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问题。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美丑好坏之分,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没有突出城市的文化和性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色彩规划滞后、色彩应用混乱,给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品格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市整体色彩是由大量个体色彩的组合而集中呈现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建筑物和户外广告色彩各自为政,更多只考虑自身色彩,而自身色彩往往完全脱离所在城市的色彩规划,长期置身于这样杂乱无章的视觉环境中,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南京城市户外色彩同样缺乏系统理论的统一指导,更缺乏对南京城市文化和性格的研究,如新街口区域的户外广告和店面招牌总体来说花里胡哨,缺乏整体的色彩规划。

每一个城市应该具有自己特有的颜色,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和品位,彰显着城市的风格和形象,传承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合理的城市色彩系统既能增强城市的整体感,又能把建筑、自然景观、公共设施等城市元素融合为一体[6]。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城市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江苏各大城市中户外色彩的应用同样有很大的随意性,除个别城市部分主干道两侧建筑基本统一色彩外,很多城市色彩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城市的色彩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传递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失调的建筑物风格和体量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使得建筑风格和建筑体量不断颠覆大众的审美。越来越多造型怪诞、设计夸张的建筑脱颖而出,苏州“东方之门”摩天大楼以一种挑战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建筑风格脱离周边环境和城市文化[7]。建筑物体量一般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中所占的体积,包括建筑物的长度、建筑物的宽度以及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体量尺度一般从建筑物的横向尺度、竖向尺度以及形体尺度三方面提出控制,一般有上限规定。随着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建筑物的体量和高度也在被不断刷新,而这种体量和高度上的失调,造成了建筑物本身的不连续性和周边环境的不协调性,导致和整个城市的文化格格不入。

近年来,江苏各个城市的建设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城市的建设项目开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每个城市的新区在无限扩张,城市的生活空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旧城改造,很多城市景观面临拆除和重建,使得城市景观不断变化,甚至导致原有景观的大量消失。如果不能对城市进行有效地整体规划和调控,将很可能导致自然景观被破坏、原有城市的景观特色不断丧失、建筑景观变得单调呆板。中国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在不断被模糊,“千城一面”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2011年在南开大学举办的一场有关城市形象和城市建设的论坛上,就有学者指出全国许多城市在盲目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不断涌现,200个城市如同一母同胞[8]。当我们置身于“水泥森林”时,建筑风格和体量失调所带来的视觉污染可能会使我们产生炫目感和疲劳感,引起头晕目眩。因此,如何更好地融合建筑本身风格和城市特色,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结语

城市的建设不仅仅依赖经济的发展,更应立足于文化的根基,我国要在几十年内完成发达国家几个世纪的城市化进程,必然会面临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空前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抹杀了许多城市的独立品格,而这种独立品格恰恰与其特有的文化紧密相连。江苏作为当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排头兵,经济充满活力并不意味着城市的健康发展。不难发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城市视觉污染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视觉污染的泛滥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对地域文化的漠视,各个城市应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各自多元的文化才能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

猜你喜欢
户外广告店面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创意爆棚的户外广告
吃货的花花世界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户外广告的变化与发展
家居专卖PK店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