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价

2021-01-08 09:08吴军杨桑杰草
甘肃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碘油双源门静脉

吴军 杨桑杰草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46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第三位,也是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临床治疗HCC最常用的一种方案,该方案不仅为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更是中晚期HCC治疗的最佳方案[1]。临床上TACE治疗效果可以通过MRI、CT以及超声等方式评估,但超声与MRI的局限性大,所以,近年来双源全肝灌注成像(CTPI)在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2]。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双源CTPI在HCC TACE术后疗效的评价中,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收TACE术的单发HCC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7岁,平均(45.67±5.84)岁;肿瘤直径:2.74~13.42cm,平均(8.19±1.24)cm。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且首次接受TACE术;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年龄不低于20岁。排除标准:患有心、肝以及肾等严重器官病变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者;体力较弱无法完成治疗;存在对比剂过敏症状者。

1.2 方法 选择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Siemens Definition双源CT机,对比剂采用碘帕醇。检查方案:于前3d与术后7d和30d开展灌注扫描,扫描前教会患者正确呼吸,并提醒患者在扫描时注意屏住呼吸或者让呼吸维持平稳;于早晨空腹状态,饮用适量水后实施检查,患者仰卧位,选行常规全肝CT定位平扫,扫描患者的肝实质、病灶肿瘤、脾脏、门静脉以及主动脉,各项参数为:120kV管电压,100mA管电流,512×512矩阵,1.5mm的扫描层厚度,1.5mm的层间距以及0.6的螺距,取60mL碘帕醇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于患者肘静脉以5mL/s速度注入,再取生理盐水50mL,以5mL/s的速度注入,为防止增强对比剂影响灌注扫描,常规扫描1~2小时之后,选取肿瘤面积较大的层面为扫描中心开展动态性扫描。

双源CTPI参数为:依据BodyVPCT-long扫描序列,设定80kV管电压,80mA管电流,512×512矩阵,0.6螺距,5mm扫描层厚以及40mm的4DRange,取60mL碘帕醇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mL/s的速度于患者肘前静脉注入,注射完成后延迟数秒开展进行扫描。

1.3 图像处理 将扫描结果传送到Siemens Definition工作站,由专业软件程序计算并生成动脉期、门静脉期灌注图像,分别得出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HAP)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代表,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碘油完全栓塞与部分栓塞灌注参数对比碘油完全栓塞患者的HAP、HPI水平低于部分碘油栓塞患者与术前,且完全碘油栓塞区的PVP水平与术前和部分碘油栓塞患者比较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碘油完全栓塞区与部分栓塞区的灌注参数对比

2.2 术后碘油部分栓塞区不同时间的灌注参数比较碘油部分栓塞区术后30d时,其HAP、HPI水平与术后7d对比更高(P<0.05),但两个时间的P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碘油部分栓塞区不同时间的灌注参数比较

3 讨论

TACE术采取自瘤体供血动脉血管将化学治疗药物及碘油引注到病灶,通过栓塞将瘤灶滋养动脉血流阻断,从而致病灶缺血坏死,并且由于化学治疗药物在病灶内可以长期滞留,不断产生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最终致瘤灶彻底坏死,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是目前中晚期原HCC临床治疗手段中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案。而为了进一步了解TACE术的治疗有效性与准确性,临床通常会运用MRI、CT或超声对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评估[3]。

双源CTPI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检查方案,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肝脏疾病的诊断检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双源CTPI将一定量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入后,到达通过4D选定的感兴趣区域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得到该感兴趣区内图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并通过后处理软进行数据重建得出患者正常肝组织及瘤灶灌注图像,并对灌注参数进行评估,得出灌注参数值与肝癌病灶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紧密相关性,由于瘤灶供血动脉主要来自肝动脉,因而在TACE术阻断了瘤灶供血动脉,显著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病灶血供流量与速度,而双源CTPI的HAP能有效观测病灶内血流量,病灶内灌注量越小表明治疗效果越好[4]。

本研究中,TACE术后碘油完全栓塞区的HAP、HPI参数显著低于术前与碘油部分栓塞区,而PVP参数与术前和碘油部分栓塞区相比则显著增大,表示患者的瘤灶滋养动脉血供被有效阻断,减小了瘤灶血供量,因此HAP及HPI参数表现为减小状态,门脉血供PVP则呈现上升状态,进一步说明碘油完全栓塞病灶相较于碘油部分栓塞病灶治疗效果更好,由此证实可以通过HAP对TACE术后疗效进行评估。此外,本研究还显示,碘油部分栓塞区术后30d的HAP、HPI参数与术后7d相比较又再次上升,提示TACE术后碘油部分栓塞区,其HAP图显示为高肝动脉灌注区,表示只有部分病灶被栓塞,即肿瘤存在复发甚至是转移的可能,即栓塞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要再次进行TACE术治疗,并继续进行监测病灶。

综上所述,双源CTPI可以对HCC患者TACE术后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参数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碘油双源门静脉
新型碘油制剂及肝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肝癌TACE术后并发碘油异位脑栓塞二例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18F- FDG DET/CT、CT评价肝细胞肝癌TACE 治疗后密实碘油病灶的价值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