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体验,促进文本领悟

2021-01-08 04:53黄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杨桃铁罐体验式

摘 要: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体验”,让学生从亲历中感知、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个性感悟。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在语文阅读中,体验式教学需要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强化学生对阅读的感悟,指向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从课堂情境中,借助问题设计,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依托任务驱动,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体验式教学 深度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32

体验是个体感知外部并同化情感及精神的过程。古人云:“圣人以身体之。”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自身的感知领悟所学知识,再回归生活实践。如果以科学的眼光来看体验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效还是无效就很鲜明了。体验式教学也与新《课标》“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强化实践”的要求不谋而合。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活动是载体,学生在亲历中感知文本,丰盈情感,增强感悟,推进了高阶思维,让语文学习更高效。

一、搭建文本情境,增进学生阅读体验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是阅读的基础。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非常具有情境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立足文本,构建易于学生体验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同时,不同的文本,教师要结合学情,在情境构建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学生从阅读体验中获得应有的感悟。文本情境为学生体验阅读创造了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阅读,从阅读中增强自我表达意识,发展学生阅读素养。

举例来讲,在学习《画杨桃》一文时,该文讲述了作者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惹来同学们的大笑,教师对这件事,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问题,做事情时不要凭空想象,而是要实事求是。阅读该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所记述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故事中体认深刻的道理。在课前,我提前准备了真实的杨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是什么水果?谁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一些学生认识杨桃,纷纷举手介绍。接着,我布置动手任务,请同学们观察杨桃的样子,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对学生的画作进行收集,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画杨桃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阅读后,我提出问题:对照自己刚才画杨桃的过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实事求是地画。在读该文时,重点是从阅读中引出深刻的道理,通过层层对比、步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对于重点词句,如“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显然,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画杨桃时,也是随心所欲地胡乱去画,这样做的结果与文中的作者如出一辙。学生有了真切地画杨桃的体验,对文中的故事以及故事所反映的哲理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二、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去质疑,面对疑惑,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从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去体验语文知识。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提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阅读中解决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文本的探究兴趣会更高,更能促进语文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在阅读《鸟的天堂》时,该文记述了巴金造访友人时,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遇到的不同景象,将大榕树傍晚和早晨时,鸟的活动情景进行了生动描写。对于该文的写法,有两个重点:一是对景物进行动态与静态描写。在场景描写上,由面到点,先写白鸟欢闹的场景,再细写画眉歌唱的情景。二是抓住细节描写。在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未能见鸟,重点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百鸟飞翔,细致刻画鸟的动态景象。同时,抓住画眉鸟,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细致刻画鸟的生活情景。为了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深入阅读“鸟的天堂”,我们在阅读前要明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从阅读中找出答案。问题1:同学们,对于天堂,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子?问题2:对于鸟的天堂,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感想与文本内容进行对照,让学生体验巴金笔下“鸟的天堂”到底是什么样。经过阅读,有学生认为,“鸟的天堂”应该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可以容纳很多鸟在树上自由地生活。请同学们再思考,对于“鸟的天堂”,文中是怎样去描写的?如果你是一只鸟,你希望住在怎样的地方?循着问题,学生从阅读中逐渐感知“鸟的天堂”的面貌。

三、融入角色演练,促进学生体会文本

好玩爱动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对于语文课堂,除了阅读,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演练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文本,以角色参演的方式,体会阅读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陶罐和铁罐》时,该文属于童话故事。铁罐觉得自己很坚硬,瞧不起陶罐。但在多年后,陶罐出土,变成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存在了。从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让学生体会要学会相互尊重,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做到和睦相处。对于该文的阅读,重点是指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学会应有的道理。为了让学生体认道理,我们引入角色演练的活动,让学生扮演陶罐、铁罐,结合文本展开对话,让其他学生从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增进对故事道理的深刻体回。

同时,在学生演练时,教师要把握人物角色的神态、语气,关注学生内心活动的变化。如铁罐说“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时,要学生将铁罐的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的态度表现出来。陶罐在说“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这些话时,要将陶罐的谦逊、宽容表现出来。组织学生展开角色对话,让学生从演练中去思考铁罐的态度对不对,我们从中能够获得哪些感受。鼓励学生从角色演练中学会谦虚,不要傲慢,要正确待人,不能自高自大。学生从直接的情境对话中找准教学的重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握不同角色的神态变化。

四、引入话题讨论,发散学生阅读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要强调运用语言知识,深化阅读理解,促进阅读思维的养成。对语文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引入一些讨论活动,结合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讨论活动中交流、碰撞,获得深刻的体悟。

举例来讲,在阅读《只有一个地球》时,该文属于科学小品,主要采用说明的方式,介绍了人类生存的地方——地球。通过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虽然很大,但地球却只有一个,特别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加节制而随意开采,会有面临枯竭的危险。由此呼吁学生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对该文的阅读,旨在强调地球的珍贵,以及保护地球的紧迫性。在课堂上,以“地球”为话题,设置讨论内容:“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水資源”“矿产资源”等答案。接着提问:“我们能否在短期内移居其他星球?”鼓励学生从文本自读、相互交流中,真切体会到“地球只有一个”的事实。最后提问:“面对地球,人类都做了些什么?”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去讨论地球面临“千疮百孔”的威胁。地球是可爱的,因为地球孕育着人类、万物;地球又是破碎的,因为受到人类的破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由此,学生从话题讨论中能够联系生活,深入思考,增强对地球的保护意识。

总之,建构主义认为,儿童需要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逐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巧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理解文本,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顾晓燕《寻找文本与学生阅读体验中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华少年》2019年第14期。

[2] 钟玉娣《基文本之真,求个性之美——语文教学中巧妙培养学生个性体验》,《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

[3] 陈建忠《语文教学:让学生经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年第11期。

[4] 史胜霞《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第1期。

(黄清,1977年生,女,汉族,江苏赣榆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杨桃铁罐体验式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对话显“品格”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
铁罐帆船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